体育人才如何“花式”跨界?广体探索“体育+”育人模式

  4月16日,广州体育学院举办2023年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大会,邀请全国多名专家学者分享业界最新资讯,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体育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记者从会上获悉,该校发力打造大湾区高校首家体育医院、体育产业学院和电子竞技学院,以“体育+”特色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并携手企业探索体育产业发展,共同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体育人才。

  以“体育+”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一直以来,我们不断落实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支持学生申报和建设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支持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竞赛、推进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等。”广州体育学院副校长张育方说,学校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尤其在“体育+”特色的创新创业新形态方面重点发力。

  何为“体育+”?

  随着时代发展,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已超出“体育”范畴,而转变为“体育+”。作为华南地区唯一独立建制的体育高等学府,广体创新发展“体育+艺术”“体育+传媒”“体育+医学”“体育+产业”“体育+数字”等,已成为学校新的名片。

  张育方介绍,近年来,学校深化“体育+”特色育人模式,重点打造“三个院”——体育医院、体育产业学院和电子竞技学院。

  其中,学校正在筹建的体育医院是大湾区高校首家,备受社会关注。该体育医院拟于今年面向公众开放,为康复医疗领域提供“运动处方”,并集临床、教学与科研为一体,以体医融合服务健康湾区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高校力量。

  广州体育学院教务处处长、创新创业学院院长武学军说,以“体育+”为基础,学校立足广东、粤港澳大湾区,从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导师团队建设、平台建设、项目建设、产业学院建设等多方面统筹推进创新创业工作,重点培养应用型体育人才。

  去年,学校出台《广州体育学院创新创业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加强“政产学研用”协同联动,做实课程、教师、平台、项目、论坛等方面工作,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此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大会搭建了校政行企协同交流的平台,将进一步推动该方案落地见效。

  广东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姜琳建议,深化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并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加快建设创新创业在线开放课程,推动优质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积极推动校内外导师合作开发课程教材编写,推动教学改革课题研究和实践指导。

  携手企业助力体育产业发展

  最近十年,中国体育产业发展迅猛,未来仍有很大成长空间。

  大会现场,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原司长刘扶民提出,国家正大力支持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体育领域的创新运用,其中健身产品智能化、互联网体育培训将在这一轮技术革新大潮获得广阔发展空间。

  作为新兴产业、绿色产业、朝阳产业,体育产业将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带来哪些新机遇?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谭建湘认为,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产业联动发展的重点是以项目产业为龙头,大力开发和普及大湾区城市层面的体育运动项目。他建议,粤港澳大湾区要加快竞赛表演业发展,推动产业规模扩张,加速体育优质资源聚集。

  大学是创新创业的孵化器,为体育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关键支撑。

  “借此大会,我们还打通了与企业的关系,推动形成深度联系。”张育方说,学校与广东体育界、大湾区的代表性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共建灵活培养基地,实现资源互补。接下来,大家将携手在人才培养、体育医院、体教融合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探索,促进体育产业发展,助力广东、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

  【记者】姚昱旸 彭博

  【通讯员】黄小熳

  【作者】 姚昱旸;彭博

  广东教育头条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