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出了5个博士1个硕士,父亲教育有妙招:狠抓小学阶段
导语:我们时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少年强则国强,可见青少年的身上寄托着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为了我国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事业一点也不能马虎。只是想要将孩子教育成国家的栋梁之材还要看他的家庭环境,同样都是为人父母教育出的孩子却天差地别。
最让人羡慕的莫过于孩子都很优秀的家庭!我们今天要说的就是将六个孩子都培养成了高材生的一位家长,他的子女中5个博士1个硕士。大家都想知道蔡老师是如何做到将孩子培养的如此优秀,谈起自己的教子心得,蔡老师建议大家狠抓小学阶段!
一、为什么要从小学阶段的孩子抓起呢?
小学6-12岁正是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时候,这个阶段如果没有形成良好的作息规律、学习习惯以及性格特征,那么他长大以后很难再纠正过来。我们成年之后立足于社会一定要做好自己,从小养成的好习惯正是最好的资本。
而且孩子的智力发育也是有阶段性的,出生之后智力会进入飞速发展的时期,到了小学也是最关键的时期。此时大脑需要不断地正向刺激才会促进智商发育,同样的孩子如果因为总是被责备、被否定而产生自卑、厌学等情绪的时候也会抑制大脑的发育。
最现实的问题就是12岁之后的孩子进入了青春期,此时父母就算用心管教孩子,他们也不会全然接受。好一点的孩子舍不得父母生气,还会迁就父母、体谅父母的苦心;叛逆的则会故意刺激父母,惹人生气,从而发泄自己的情绪。还有些孩子则是两面派,表面听话、实际上阴奉阳违。
由此可见为人父母也只能在小学阶段有最大的威信,能够给他们正确的引导,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和性格,找到持续学习的的动力。而这短暂的几年时间至关重要,不仅决定了孩子的人生态度,也为孩子今后的路途奠定了基础。
很多家长都知道小学阶段的重要性,他们并不是不重视,而是不知道从何抓起。就像小学孩子普遍存在的磨蹭问题,他们总是好半天才写几个字,让家长们辅导作业火气越来越旺。这样的特点有一部分是孩子天生的,很大一部分则是家庭后天教育养成的习惯。
孩子磨蹭的主要原因其实就是没有兴趣,他们天生就喜欢玩,不喜欢学习这种枯燥的东西,还认为学习是为了父母,从而内心是抗拒学习的。只不过由于年纪比较小,无法公然和父母对抗只能用这样消极对抗的办法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二、父母该如何引导孩子面对学习这件事情呢?
其实学习本身并不没有那么让孩子反感,他们只是没有找到学习带来的成就感和乐趣。如果学习是一件让他有成就感的事,他还会厌恶学习吗?
你会发现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刚开始学东西的时候面对大人的鼓励都很开心,而且学得也快。其实这个时期孩子有着很强烈的好奇心,再加上周围人的认可,让他觉得认识东西的感觉很好。只不过因为家长不懂得正确的引导,才使得孩子失去了原本学习的激情。
望子成龙的父母想要养出有出息的儿女绝对不是凭借自己的感觉,而是要学习如何做一位合格的父母,所以说为人父母也需要主动学习知识。大家可以读一读《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的这本枕边育儿书籍,书中涉及孩子6-12岁的很多细节,也给出了好的解决方案。
孩子成长是有规律可寻的,父母如果不知道他们的真实想法和目的未必能做出正确的决定。而这本书中就详细讲述了孩子各个时期的变化和应对方法,还有一些教养孩子很有用的长期规划,只要长期按照这些计划坚持,孩子就会养成好的习惯。
孩子在小学的时候可以父母只需要找到合理的办法就能教育好,到了初中就需要留意孩子的心理变化才能很好的应对。《陪孩子走过初中三年》就是针对青春期孩子的一本育儿书,家长有了它再也不用担心孩子叛逆了。
教育孩子是刻不容缓的一件事,花几十块钱就能解决教育孩子的难题,而且还能让父母给孩子树立爱学习的榜样。为了孩子将来有更好的发展,父母也要用心做好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
总结
教育孩子要从小时候抓起,才能让他们养成好的习惯、性格和人生态度等。现实中,很多父母之所以拿孩子没办法是因为他们不懂教育孩子也是有方法的,我们只要从别人的经验中找到方法,就能让自己和孩子一起变优秀。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