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外到世界名校 | 直博清华李彦婷:心之所向,行之所往

  原标题:从广外到世界名校 | 直博清华李彦婷:心之所向,行之所往

  “从白云山到清华园”

  

  

  李彦婷

  英语语言文化学院

  英语(语言学)专业

  2021届校友

  李彦婷在高中时就对英语和西方国家的文化抱有浓厚的兴趣,于是便在校内转专业时选择英文学院英语专业。

  来到英文学院后她发现,与高中的英语学习相比,大学的英语学习截然不同,她认为学院成熟的培养方案使得她能够提前做好准备,确定好具体学习方向。李彦婷说到:“ 学院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方式,既重视基础训练也追求创新的理念。就我个人的体会来说,英文学院的课程特色是多元兼容且深入浅出的,我觉得这一点特别好。”

  

  李彦婷 上图右一 下图右一

  对英文学院的印象

  

  英文学院这个大家庭里既有浓厚的学习氛围,也有一群热心的同学与负责任的老师。回忆起当时的老师同学,李彦婷说:“老师的知识都非常渊博,有问必答,对待每个学生都很细致,非常耐心,从来不会因为我们初学者问题多而敷衍了事。学长学姐也非常友好,在我保研的过程中,也给我推荐了很多有用的书籍和文献,帮助我确定研究方向等。”

  李彦婷认为 学院的整体气氛是严肃认真、团结活泼的:“认真严肃是因为每天早上七点多在教学楼中庭会有很多晨读的同学,晚上六点多也会有。图书馆直到晚上闭馆的时候,留在里面的同学也还是很多的。这些同学不是英文学院的个体现象,整个广外都是如此,同学们非常用功。我觉得每个年级不同方向的同学之间都很友爱,学院氛围团结活泼,比如一位英语(英美文学)班的朋友就在考证等方面给予我很多帮助,跟我共享资源,相互鼓励和帮助,让我印象深刻。”

  在磨练中的收获

  

  为了进一步锻炼自己的能力,李彦婷也尝试过担任职业发展协会的工作人员。工作锻炼令她变得更活泼开朗,同时也学会与人合作以及主动帮助别人。除此之外,她还担任过科研助理,帮助老师研究关于“模仿对个人和他人认知社会属性的影响”的课题。无论是帮助科研团队完成实验设计,还是尝试进行语音资料的初步处理,她都很荣幸能够参与其中,也因此对科学研究的流程有了初步了解。

  在大学本科四年期间不仅是对专业课的学习与探究,更是为未来的工作或继续深造而做准备。 李彦婷在四年间也参加了与英语专业相关的赛事活动。如代表学院参加英语综合技能大赛,笔译大赛,广东省调研大赛等,对于她来说这些都是锻炼自己,走出自己的舒适圈的一种方式。

  李彦婷在四年的规划中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前两年就是找到自己喜欢的方向,并且通过语音课,阅读课,听说课,让我弥补自己在英语上的不足。在确定研究方向后,从大三开始进入语言学方向学习,为进一步开展研究做准备。有了要继续深造的明确目标后,我开始广泛地阅读书籍和文献资料。”她同样也认为, “广外出来的学生,除了专业素质好以外,英语功底我觉得也是很有优势的。这都离不开广外语言专业独特的培养模式。”

  对知识的渴望

  

  人对知识的渴望是无尽的,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大三时李彦婷决定继续深造:“我觉得我对语言学研究是有兴趣并且想继续学下去的。因为本科虽然学习到了很多基础的知识,但是我想通过继续学习去满足我的好奇心。 到博士这个阶段,除了吸收知识之外,更多的是要为学术共同体做出自己的贡献,去努力,去拓宽人类认知的边界。

  这一点已经不是你在被动地吸收这么简单的了,你要去主动地创造,你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要怎样产出比较好的科研成果,这些成果可以为学术界做出怎样推动性的进步,这一点可能才会是现在更关心的,我觉得这是我读博期间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心境转变。”

  给学弟学妹的建议

  

  “首先,我觉得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不管做怎样的选择都好,不同选择之间没有高下优劣之分,认真感知自身内心的渴望,去考量自己实际的需要,对自己负责。但是 不管是什么选择,都需要前期的积累,你要给自己留有选择的余地,前期准备一定要做足。

  另外一方面,除了学习以外, 我也建议大家努力实现学习与生活的平衡。在学习之余,也可以更加广泛地去拓展自己的兴趣。无论是进行体育活动也好,还是欣赏艺术节目也好,不要让自己的生活太过于单调。当确定好方向后,就要为之准备了,比如考取相关的证书,做一些相关的或对口的实习,提前了解这个领域,做出合理的规划并付诸行动。”

  ?来源 | 英文学院团委学生会

  ? 编辑 | 古宇晴

  ? 初审 | 黄佳亮 刘力行

  ? 复审 | 邓丽君 周汉新

  ? 终审 | 陈金诗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