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的“中关村”来了!每年重磅投资4亿,天津人要幸福地笑醒了

  近期,在天津突然流行起一个新词“天开园”!很多小伙伴没听说过,这是什么地方呢?它的全称是“天开高教科创园”。小编感觉“天开”二字来自于天津大学和南开大学,你感觉对否?说到天开园,让人想起中关村。没错!从规划和政策上看,确实这称得上是天津的“中关村”,很多人会因此赚到,且听小编为你介绍一番。

  

  天开园以“一核两翼”为总体空间发展布局,即以南开区环天南医大片区为核心区(一体),以西青区大学城片区为西翼拓展区,以津南区海河教育园区片区为东翼拓展区。

  选址范围介绍

  第一,核心区:“卫津路—电台道—气象台路—复康路—水上公园北道—水上公园西路—长实道—红旗南路—红旗路—西湖道—双峰道”合围区域(含慧谷大厦及天环客运站泰达地块)。

  第二,西翼拓展区选址范围:环西青大学城。

  第三,东翼拓展区选址范围:海河教育园区。

  

  天开园的功能定位是:系统布局创新要素,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以重点高校和“国字号”创新平台为依托,打造以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策源地;以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为载体,打造高校师生创新创业活力迸发、高成长科技型企业竞相涌现、创业环境一流的科研成果孵化器;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打造创新要素高度密集、科技服务业态完善、金融服务产品丰富、高层次人才集聚、高品质生活配套齐全的科技服务资源集聚区。

  

  第一阶段:到2027年,“一核两翼”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实现从研发、孵化到成果转化、产业化的跨区域空间布局。主要目标包括引进孵化科技型企业累计近1000家,吸引高水平人才超过5000人,年产值达到500亿元等。

  第二阶段:到2030年,天开园成为本市打造自主创新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主要策源地的关键支撑和主要平台。主要目标包括引进孵化科技型企业累计超过1500家,吸引30家以上国内知名校友创办的领军企业入驻,引聚万名高水平人才,年产值达到1000亿元等。

  第三阶段:展望2035年,形成创新要素集聚、大中小企业融通、海内外人才争相聚集、历史人文融合、绿色生态宜居的未来科技生态圈。主要目标包括培育形成3至5个引领全国的产业新赛道,年产值达到2000亿元。

  

  为了快速建设天开园,此次公布了十大措施:第一,建设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第二,加强规划用地保障;第三,引导创新资源聚集园区;第四,支持天开园加速形成“造血”功能;第五,加大科研项目支持力度;第六,支持科技型企业培育;第七,打造特色校友经济;第八,支持科技人才集聚;第九,加强创新服务资源聚集;第十,建立激励和奖补机制!

  

  这些政策措施的力度有多大呢?单看第一项,就将设立五年为一周期的天开园发展专项资金,首期(2023至2027年)每年基础额度4亿元(市里负担50%,南开区负担50%)。可见,从资金规模和市区两级的高度重视来看,这次是很拼的!那么多的投资,必须以相匹配、甚至更高的回报为目标,这也意味着要众策众力将天开园打造成当年的“中关村”,让天开园成为天津的高科技研发和孵化基地。

  

  首先就是位于核心区的南开小伙伴要高兴了。因为措施里说“鼓励核心区优先实施城市更新……按照天津市老旧房屋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和城市更新实施方案,统一纳入城市更新项目年度实施计划加快推动实施”。城市更新往往与拆迁、棚改等相关,即使没有这些也会有房屋或小区改造,尤其是卫津路西侧的天南大周边小区基本都可能会赶上这一波!

  其次,市区将掀起新增科技型企业的浪潮。每年那么多新企业的成立意味着就业岗位将大量增加,虽说干不了高科技的研发,但可以从事配套的大量服务岗位机会,而这些从根子上来说都得益于市里的投资招商,为你我创造新的就业岗位!

  

  最后,未来城市的高科技企业大量涌现,其中备不住会出现一两个“独角兽企业”成为天津高科技、互联网公司的标杆。退一步来说,即使没有那么厉害的企业,只有众多的较为优秀的高科技企业,那么积少成多也是赚到了!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千尺高台起于垒土!天津的小伙伴,这次可以期待,市里发力了,未来可期!你对天开园的期待是什么呢?在不在城市更新区域呢?#天津#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