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城拉高标杆挑大梁 意气风发踏春来

  彩石东泉新貌。

  国家超算济南中心科技园。

  济南国际陆港。

  鸟瞰历城区。

  唐王锦鲤园。

  2023年,历城区将锚定省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建设,瞄准高质量发展、四大主导产业、统筹城乡发展、加快乡村振兴、绿色发展、增进民生福祉、守牢一排底线七大重点工作,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生动实践的历城篇章。

  今年第一季度,历城区经济数据显示,其工业实现高速增长,17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14.88 亿元,同比增长22%。同时,贸易业、重点服务业、外资外贸延续良好态势,实现快速增长。在建设省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的征途上,历城区意气风发、踏春而来。

  数字经济挑大梁

  四大主导产业强

  沿山东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西边界,车出济南城区往东驰骋15公里,“济南超算数字经济生态创新圈”的招牌赫然在目。近年来,数字经济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历城区顺势而为,全面落实“科创济南”和“数字经济引领”战略,积极抢抓产业发展大势,将发展数字经济摆在全区工作的重要位置。

  依托济南超算算力优势,历城区谋划打造了“两心四区五园”济南超算数字经济生态创新圈,先期建设“国家超算济南中心科技园”和“济南智能传感器产业园”,在齐鲁科创大走廊14.2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域,构建了“上游算力支撑、中游数据研究、下游产业应用”的全产业链结构,全力打造千亿级产业规模的“创新圈”。截至目前,“创新圈”内已经聚集了包括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泉城省实验室、济南超级计算技术研究院等一批科研机构、头部企业,云集了来自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海内外高端人才,超算生态建设雏形初现,人才高地建设则让创新圈更具“国际范儿”。

  今年2月25日,在经过一年的建设周期后,“创新圈”内的济南智能传感器产业园提前半年开园。作为数字经济的突破口,该园区开园实现了济南传感器产业从无到有,形成了以超强算力支撑智能传感器产业、以智能传感器产业作为数字经济突破口,“软硬结合、融合共生”的产业生态,将为济南数字经济产业达到万亿级规模提供强力引擎,也标志着济南超算走向规模化产业应用。

  透过数字再看,仅2022年以来,“创新圈”算力科技成果转化就已过亿元,数字经济规模增长30%以上,带动产值超百亿元。一个崭新的现代化产业集群正在济南东部加速崛起。

  数字经济是历城区“四大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2022年,历城区吹响了工业强区、壮大实体经济的响亮号角,谋划的数字经济、生物医药、贸易物流、新兴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发展各有千秋。今年,该区以数字经济突破作为“冲锋号”,“四大主导产业”将在去年全面起势的基础上,瞄准做大做强的目标,全面提升实体经济水平——

  打造数字经济高地,构建“上游算力支撑、中游数据研究、下游产业应用”的数字产业发展生态,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推动生物医药提质,加快12家公共技术平台建设,打造高端医药制剂产业园和智慧中医药产业基地,力争规上生物医药企业产值规模突破100亿元;建设贸易物流中心,推动济南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生产设计、软件通信、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等细分行业;实施现代服务业倍增计划,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5%,规上服务业企业营收增长100亿元。

  “十亿小镇”火出圈

  农业品牌带动强

  今年3月,随着盒马村落户唐王街道,该街道“十亿小镇”的“身份”再也“藏不住”了。

  在今年农业农村部公布的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十亿元镇榜单,历城区唐王街道凭借草莓产业再次上榜。近年来,唐王街道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技术指导等措施重点培育草莓特色产业,现在已成为全省最大的草莓种植基地,草莓产值达到16亿元。今年3月21日,随着济南首个盒马村的落户,唐王草莓迎来转型升级的又一个契机。据该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标准化、精细化和高端化将成为唐王草莓的“新名片”,“产业振兴,重点突破‘一村一业’建设,依托现有的盒马村,再培育发展8个盒马村,把草莓产业做大做强。”

  唐王街道是历城区现代农业体系建设中的一颗“明星”。除此之外,该区近年来在壮大农业特色产业、打造优质农产品品牌上下功夫,让“历城农业”不仅质量优,还要名气响,让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路上“星光璀璨”。

  壮大农业特色产业,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发展。该区持续做强壮大历城草莓、锦鲤、食用菌等特色产业。成功承办首届中国草莓种业大会暨第三届中国优质草莓苗及生产资料交易会,“莓丽谷”被评为山东省首批“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唐王锦鲤繁育基地成为江北最大锦鲤产业园区,羊肚菌、金耳菌试种成功,推广面积500亩以上。同时,完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并积极申报国家级农业产业园项目。云台山田园综合体作为2022年市级田园综合体提升项目获得批复,智慧农业小镇完成项目建设。

  做优农产品品牌

  提升现代农业产业化层次

  在打造优质农业品牌的路上,历城区大力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加大认证和质量监管力度,并强化证后监管,维护农产品品牌公信力。目前有效期内“三品一标”34个,其中无公害18个,绿色食品14个,地理标志2个。

  抓好示范带动,高标准建设示范园区。以产业园大数据平台项目建设为依托,制定《泉水草莓品牌包装奖补方案》等,实施草莓产业“三化”示范园建设,筛选确定10家数字化标准园区,进行数字提升改造,目前全面建成。同时,抓好产业园品牌提升。成功举办“泉水草莓”县域公用品牌新闻发布会,发布历城草莓全新LOGO。组织企业积极参加中国草莓品牌大会,历城“泉水草莓”获得2022年度受市场欢迎草莓区域公用品牌,红梅莓甜满园等草莓种植主体获得9项擂台赛金奖。

  积极谋划新建提升项目:港沟街道云台山田园综合体以全市第一名获得优秀档次,并作为2022年市级田园综合体提升项目获得立项;精心组织港沟街道芦南村创建2022年智慧农业小镇并顺利通过;成功承办首届中国草莓种业大会暨第三届中国优质草莓苗及生产资料交易会。

  “托举”高赋能产业

  平台建设载体强

  近年来,历城区以“四大主导产业”为现代化产业体系主要架构,在平台搭建上走在了全市前列。济南国际陆港大厦、国家超算济南中心科技园、济南智能传感器产业园、新能源科创中心……一个个“响当当”的平台,目前已全面具备承载功能,“托举”起一个个高赋能产业,助力历城区省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建设。

  济南国际陆港,是济南区域性综合贸易枢纽“一核一港两翼多联”中的“核心港”。近年来,贸易物流产业不断发力,济南国际陆港正着力构建济南市现代物流、现代贸易及“贸易+”共生共融的产业生态新体系。位于济南国际陆港的标志性建筑——济南国际陆港大厦,是该片区重要的商务办公配套。目前,已入驻企业超90家,入驻企业主要以贸易、物流、冷链、电商等行业为主,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国际陆港大厦功能配套方面,全面构建“海铁联运+外贸服务+保税服务”发展新模式。联合山东港口等战略合作方,着力打通济南国际陆港、济南海关、青岛海关、青岛港数据通道,实现数据共享、监管互认,真正实现陆港与海港联动,将以前在港口的操作及外贸相关服务,直接前置到济南陆港,在济南国际陆港国际贸易综合服务中心,即可享受外贸孵化、订舱平台、通关服务、产地证、单一窗口等“一站式”服务。同时,该平台积极申报冷链行业公用型保税仓库,实现济南国际陆港片区冷链保税功能。同时,搭建的济南国际陆港交易服务平台,已完成34家企业开户,实现交易额5.74亿元,推动片区冷链及进出口业务快速发展。

  国家超算济南中心科技园位于齐鲁科创大走廊核心区位,2019年,济南超算科技园主楼以108天主体完工,创造了项目建设的“济南速度”。作为历城强区的头部引擎,国家超算济南中心科技园依托超算中心、山东省高等技术研究院等载体,吸引科创企业落户,集聚科技创新人才。园区目前已引入海康威视、离娄科技、支点医疗科技等国内外龙头企业落户。依托济南超算中心,科技园搭平台、聚企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及科创产业,助力区域数字经济高地隆起。同时,科技园作为“济南超算数字经济生态创新圈”的主力平台,将助力“创新圈”到2025年实现50家以上优质龙头企业和10家以上科研平台落地,纳税总额达到50亿元,数字经济集群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打造高端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地。

  济南智能传感器产业园位于经十东路以南,虎山路以北,西邻国家超算济南中心科技园。园区总占地407亩,总建筑面积64万平方米,总投资39亿元,重点围绕传感器市场需求,聚焦汽车电子、工业生产、消费电子、智慧家居、环境监测等五大应用领域,重点发展MEMS智能传感器,通过引入和培育传感器研发、设计、制造、封测及创新应用“全产业链”企业,打造百亿级微电子产业集群。园区以北区、中区、南区“三区”统筹产业格局,集中打造北区“中关村国家实验室济南基地”、中区“齐鲁智芯轻量化生产制造中心”、南区“集成电路产业综合生产基地”。

  竞速新能源汽车及相关产业赛道,历城区于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齐鲁科创大走廊双区叠加的关键位置聚力锻造新能源产业,打造新能源科创中心,在功能布局、发展动能、要素配置、产业变革的“快车道”上加速腾飞。作为济南首个新能源科创产业综合服务园区,园区内落位总部级商务办公、汽车MALL、新能源汽车体验中心、园区缤纷商街等,一系列多元业态集中布局,产业发展动能持续注入,为入驻企业提供节节高升的发展机遇。

  (本报记者 李小梦 通讯员 王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