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农村娃的集体记忆:背裙,渐渐淡出历史的家庭必备物
#头条家时光#
七旬老母在一堆杂物中,找出了一个包得很好的一块深蓝色粗布。
把它解开,一块长125厘米,宽100厘米,手工缝制的双层粗布,徐徐展现在我面前,这就是背裙。
六七十年代的四川农村,凡是有小孩子的家庭,必须准备一条这样的背裙。
在孩子尚不能走路,或者正蹒跚学步时,妈妈要干家务活或农活,不能照顾他,就用背裙把他的身子裹着,系在妈妈背上。从前面看,妈妈被五花大绑。
有的能干又大胆的妈妈,自己用背裙裹好孩子,帅气地一甩,孩子稳当落在背上。妈妈弓着腰,用嘴咬住背带,双手麻溜地在后面抄几下,重新裹严实背裙。用手取下嘴里背带,三下五除二,麻利拴好。
一般的妈妈,不敢冒险这样玩,怕孩子摔在地上。她们用背裙时,要另外一位成年人来辅助完成。
当后面的人做完最后一步时,会拍拍孩子垂下的小屁股,说:“乖乖,听话呵。”
背裙里面又温柔又舒适又安全。
小家伙在妈妈的背上,兴奋时,要踢上几脚;无聊时,吮手指玩,咿呀学语;疲惫时,歪着头睡着了。
妈妈边干活,边偏过头来,含笑和背后的孩子交流,逗着他玩,孩子不会太寂寞。
孩子饿了,妈妈將他放下来哺乳。孩子们要大小便时,又放下来。
每天得一会儿背上,一会儿又放下,不厌其烦地重复好几次。
妈妈看小孩睡熟了,走在床边,解开身上的系带,斜着身子,把背上的孩子连同背裙一起,轻轻放在床上,再盖上被子。
妈妈们回娘家,带着孩子们去看外公外婆,用背裙背着最小的孩子,牵着稍大的孩子。几里或者十几里的山路走下来,妈妈们累得够呛。
我家这块背裙,半新半旧。老母说:“在你出生之前,奶奶纺纱,由你的姑爷织布,做成了这条一丈六的背裙。我到街上买了一条四米多长的带子缝在上面。在当时,这条背裙是整个村子里闻名的奢侈品。”
老母继续说:“我平时用得不多,背裙看起来很新。村里有好几家的妈妈们,回娘家时借这条背裙用。不是因为她们家没有,而是这条背裙看起来更体面。其他村的妈妈想来借去用,未等开口,被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骂回去了。”
母亲说到这里,我顿时想起,七十年代的农村,妇女们用的背裙,大多数是缀满深浅不一的补丁、小孩的手和脚露在外面的样子。有的背裙不知道用了几代人了。与我家的宽大背裙比较起来,确实寒酸不少。
这条承载着长辈对晚辈满满的爱意与期望、父母们养育孩子的道不尽的辛酸与幸福、儿女们童年岁月的说不完的快乐与向往的背裙,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退出了历史舞台。
如今的孩子们,玩具应有尽有,令人眼花缭乱。带孩子出行的工具,有各种各样的漂亮婴儿车,甚至家用轿车。
又土又旧的背裙,时尚好看的婴儿车,不同的时代,抚养孩子的物质条件不同,唯一不变的是,浓浓的母爱,沿袭了世世代代。
一条背裙,将母亲与孩子拴在一起,
一条背裙,孩子在身上母亲才放心。
一条背裙,把母亲的温暖传给孩子。
一条背裙,体会到母爱如此深邃朴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