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盘串上热搜,该不该管?听听青少年心理健康专家怎么说

  文/图 胡蝶

  小学生也爱盘串儿?近期,互联网上掀起了一阵文玩热潮,盘串儿一度占领各社交媒体平台流量高地,只是盘串的主角不再是中老年人群体,它正传播到年轻群体中,成为青少年尤其是小学生的潮流“新宠”。在线下,这阵风潮也或多或少在东莞掀起。

  “小学生盘串”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儿童消费心理?家长老师们又该如何看待?笔者就此采访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专家。

  现象:小学生流行盘串,指尖花样百出

  4月18日下午5点左右,正值放学时段,莞城某实验小学校门口格外热闹,孩子们或结伴而行,或跟随家长离开。在学校附近公交站台候车的孩子们,手中正在不停地滑动着一串串颜色缤纷的串珠,他们一边手指翩飞一边彼此交谈讨论。仔细辨认孩子手里的手串,还是和大众熟知的手串有一些差别,它们多为仿琉璃、仿玉质的塑料珠子,色彩艳丽,样式多变,并不是常规意义上的文玩,更像是一种玩具。

  在校门口附近的一家士多店里,不乏这类手串的身影,柜台上悬挂着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手串,价格相对便宜,4元一件,学生完全支付得起。店主介绍,近期这种手串最受孩子欢迎,销量可观,放学后经常有学生、家长来购买。

  笔者走访知悉,东莞小学生流行盘串已有一段时间,不管是写作业遇到难题揉一揉、放学聚在一起盘一盘,手串已然成为孩子们的“心头好”。令人惊讶的是,他们盘串的手法花样百出、难度不小,看起来十分“专业”。采访过程中,名叫钰钰的五年级小朋友给笔者展示她的盘串技巧,有简单的单珠盘法,还有较为复杂的“8”字形交叠玩法,钰钰说最令她感觉舒适的手法是“绕指柔”,串珠在她灵活的手指动作中发出“咔哒咔哒”的声响。问其盘串的原因,她表示很解压。

  “家里也有真正的文玩菩提串,孩子爸爸偶尔会盘一盘,但是孩子盘串行为却并不是在爸爸的影响下去做的,因为爸爸多年一直在盘,孩子也就这个月开始感兴趣,应该是受到网络和身边同学的带动。”钰钰的妈妈表示,钰钰从小好动,注意力易分散,写作业的时候另一只手根本闲不下来,喜欢到处乱摸乱抠,盘手串之后却能安静下来,她认为这种小孩盘串行为是否可取应该因人而异,像自家小孩这样的还是允许她玩一玩,毕竟揉搓珠串总比糟蹋书本文具强些,还能在写作业时集中注意力。

  思考:“全国统一”的背后是商业炒作?

  笔者走访发现,目前东莞玩手串的小孩子不少,但也并非所传的“人手一串”,喜爱者有之,无感者也有之。在学校方面,对学生们带手串到校园的行为,老师们表现的态度也各有不同。南城一私立小学高年级班主任称,学生们平时学习比较“卷”,盘串行为虽偶有出现但并不广泛,一般孩子们也不会在课堂盘玩,只要不影响学习和纪律,孩子们课后玩一玩放松一下也未尝不可,但隔壁班也有老师严令禁止,希望学生能以学业为重,不要盲目跟风。

  在星河城一处大型文具杂货商城,笔者看到,各类深受学生喜爱的潮流小物件琳琅满目,手串也被开辟出了货架单独一层。店主表示,近期该类手串供不应求,成为继手帐、咕卡后小朋友们的新交友利器之一。然而不是所有商家都会追赶这股潮流,在东莞市中心城区主流商圈的各大精品主题店,暂未发现手串的身影,大多商家表示暂时还没有上架此类物品。他们或认为利润不高,或认为这阵风头一阵子就会过去,不足以布局。

  虽然线下才是未成年人消费的主场景,但儿童手串的线上售卖却显得更为火热。在不少电商平台,儿童手串销量超万件的店铺比比皆是。相比之下,电商平台的手串价格更低,团单甚至可以低到9.9元8串包邮。同时,线上品类也更加丰富,还有散卖手串DIY材料,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意来设计不同的款式,颜色、花纹、形状等都可以自行选择。

  小学生盘串到底是怎么火起来的?网络社交媒体一则则“小学生盘串”的热门短视频的传播“功不可没”。画面中,孩子们稚气未脱,盘串手法娴熟老练,二者间的反差一下子击中了人们的兴趣点,不少网友调侃这是“少走60年弯路”“很快就能做到全国统一”。

  “盘串这种行为,在成年人中可能是迎合潮流,但在小学生群体就比较少见多怪了,学生以学业为主,盘串的行为过于成年化,有诱导消费之嫌。”东莞市天悦社会工作服务社创办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师何欢在表示,玩手串的相关视频传播,不排除是一些商业机构炒作,孩子们年龄较小,难免产生从众消费行为,家长们可以多加引导,理智辨别。

  建议:辩证看待,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

  “小学生高年级阶段,开始出现第二反叛期,一方面是喜欢标新立异,特立独行,另一方面会追求与小伙伴的行为一致,比如穿一样的衣服,戴一样的眼镜,买同款式的学习机,甚至找一样的补习老师……”针对小学生玩手串背后的心理原因,何欢分析表示,这种现象属于青少年学生发展社会交往、获取同伴认同的重要方式,教师和家长应客观看待孩子“热点”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合理引导学生通过更加多元的方式减压、交往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防止过度盘串造成的不良影响。

  除了心理方面需要得到正确关注,盘串行为对生理上可能存在的影响也不能不引起重视。何欢认为,盘串行为虽然可以让孩子指关节,腕关节更灵活,但总体还是弊大于利。一方面,小学生年龄普遍较小,还处于身体发育中,盘串的行为若不当,可能引发损伤,如果长时间、高强度盘串,有可能引发腱鞘炎,不利身心健康成长。另一方面,手串上的珠子容易掉落,可能会导致幼童误食,这一点家长要关注到。此外,家长还应对手串的品质进行把关,确保无毒无害,避免一些低成本劣质塑料产品产生有害物质影响孩子身体健康。

  何欢表示,任何一项新潮事物的流行必有其原因,但无论真热还是“看上去很热”,玩手串和曾经的90年代转笔、00年代手帐等学习间隙的休闲方式没有本质差异,孩子们也有自己独立的社交圈,家长老师们应该辩证看待,放低视角,去了解孩子们真正的社交、消费需求。

  “家长、老师们可以找孩子们多聊聊,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给出中肯建议,同时寻找一些可替代的行为习惯,培养孩子更多的兴趣爱好,10岁左右的孩子本就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也许过不了多久,孩子也就自行摆脱了这些困扰。”何欢说。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责编 | 张德钢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