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员工身上投入了大量的培训成本,却为什么收效甚微?
【导读】理解和接受公司的战略目标和理念。 公司文化和价值观宣传的重要性也不能被忽视。 企业文化应该是公司发展的灵魂所在,而价值观则是员工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的体现。
首先,公司应该清晰地定义自己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并在宣传中始终贯彻这些价值。其次,公司应该持续进行价值观教育和培训,让员工从内心深处融入到公司文化中。 最后,公司应该在实际工作中持续落实这些价值。
通过以上方法的调整,我们的培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员工参与率和满意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高管离职率也有所降低。 我们认识到,企业发展的重心,是员工的个人发展和职业成长。 在员工发挥出他们的潜力之前,他们的成长被拦住了,员工的成就和企业的成就,经常是相互促进的。 所以说我们要更注重员工的职业发展,提高他们的培训、学习和评估机会。 让员工变得有能力、更有动力。 直至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能够为公司和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一
作为一位餐饮公司的老板,我在员工培训上进行了大量的投入,但是效果却并不理想。员工们并没有像我期望的那样珍惜这些培训,甚至高管的离职情况也没有得到改善。
通过与老师的交流,我仔细分析了我们在培训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总结了导致员工对培训缺乏热情,以及高管不断离职的原因。
员工们并不知道培训的目的是什么,或者他们不知道如何将所学应用到工作中。培训更像是为了达成某种表面上和形式上的目的。
实际上我自己也经常搞不懂我为什么要让员工参加这些培训。现在我明白了只有自己清楚知道想要什么,我们的员工缺乏什么样的培训,我们才能确立清楚明确的培训目标。培训目标不清晰、不具体是经常导致培训失效的根源。
对培训目标的探索,使我增加了对培训的理解。业务与培训虽然看起来是两个维度和两种职能,但是当我们合二为一来看待时,实际上它是一个整体,而培训是为业务提供技能支持,是为业务而存在的。这也就是说,我们为什么需要培训的原因,是因为业务和发展的需要,而不是别的。
员工很可能对培训的方式和内容不感兴趣,这可能会使他们难以集中精力,不能够牢记所学,甚至提前离开课堂。
这种情况尤为常见,我发现我们的培训讲师总是照本宣科,照读PPT,培训方式生硬,培训过程中缺乏互动。
员工感到学到的东西无法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即使知道了某些技能,但是缺乏实践机会,技能也可能无法发挥出来。
因为缺乏落地和实践经验的总结,使我们的员工往往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对业务背后的逻辑缺乏理解,这是令人苦恼的,这也是员工在工作中不能迅速成长起来的原因。
因为员工感到困惑,在工作中难有收获,自然也就萌生了离职的念头。
要让员工投入工作中,就必须要让他深度融合到组织中。怎么样才能做到呢?靠自上而下的要求显然是不够的,那么培训就扮演了很好的作用。
培训可以很好地将员工的所思所想(也包括技能)提炼为员工个人的知识体系和技能积累,成为员工个人资产的一方面。
有多少人能理解到这一点?过去我没能理解到这一点,的确是我最大的损失。
如果公司文化和价值观不清晰或不符合员工的期望,那么即使他们接受了培训,也可能无法理解和接受公司的战略方向和目标。
过去我认为,所有公司都有企业文化,自然我也有这个需要。现在我明白了,企业文化这种东西并不是什么很玄的东西。
企业文化和价值观,更像是一种能量(一种无形的力量),如果这样讲还不能明吧的话,那么我会把它理解为:企业文化和价值观是一种管理方式
这种管理方式并不像某种制度和指令一项来得那么直接干脆,它是柔和、持续而生动的。
二
以上就是我对过去公司培训的一些反思。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我调整了以下做法。
在开始培训前,明确目标和计划,让员工感到培训是有意义的。所有培训目标的意义获取是最根本的,因为毕竟对于没有意义的事,任何人都会缺乏热情的,更别说有持续的价值了。
但对每一件事的意义解读,就需要培训师和管理者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只有培训师和管理者能够具备高瞻远瞩的思维格局,理解事物背后的目标和意义,他才能转化出培训价值。
就举例说明一下碗工洗碗的工作有什么意义吧
大部人就会说,洗碗工作有什么意义呢?这只是个最底层的工种而已。
好一点的理解,就会说洗碗工要很尽责哦,工作效率要高(你看,管理者总是会优先提出对这一工作的具体要求)
但是,洗碗工的工作意义和价值就只是这样而已吗?完全不是!
洗碗工的工作价值可谓关乎千家万户的饮食安全!
洗碗工能不能把碗洗干净不仅是本职工作要求,更是消费者对商家的信任和期待!这才是洗碗工真正的工作意义所在!
通过这个小案例,你会发现,任何一件工作背后的意义都值得你重新审视。
在制定培训计划时,选择合适的培训方式和内容,确保员工能够从中受益,增强学习积极性。
可以增加培训的互动性和趣味性,例如组织团队讨论或小组演练等,让员工们更好地参与。
课堂与实操如何实现交互?传统培训非常注重理论,课堂上大家看起来都很嗨,但一回到现场,还是两张皮。
餐饮业这样的培训就非常普遍且很流行,培训被营销化了,这是我们需要警惕的地方。
员工通过实践机会将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实践技能,发现问题,并在不断尝试和反馈中提高自己的技能。
更多有价值的培训一定会体现在现场而不是课堂。
课堂是一个开端,是掌握理论知识和学习互动的场景。但更重要的是在现场,实际的工作场景中。
然而,这却是最薄弱的一环。因此,一线的培训,现场的培训是难度最大,但却是价值最高的培训,只是被忽视了。
公司可以加强对公司文化和价值观的宣传和解释,让员工更好地理解公司的战略方向和目标,从而激发员工的使命感和自我价值感。
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很容易被束之高阁,企业文化培训也很容易成为“洗脑工具”和鸡汤培训。
因为大部分企业文化培训都缺乏了“真实性”,而被冠以一种“虚假的繁荣“,或是类似庆功宴这类的活动也被视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这是要命的。因为这样的培训刚好歪曲的企业文化的真义。
有用的企业文化培训都必须是以一种直面现实、突破困境和革新自我为基调的,是组织大家行动起来,去克服各种不利因素,甚至是在危险的境地中、恶劣的竞争环境中中求得更好的生存空间的组织动员。
三
通过与老师的交流,使我意识到一厢情愿的在员工身上投入大量培训并不是一个明智的做法。
了解到员工对培训的实际需求,对公司团队、组织的真实想法,可能是做好培训和人员保留的前提条件。
培训本质上是持续改变员工行为的一种管理实践。被动的地参与培训和不成体系的知识系统是让我收效甚微的根源。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