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龄津贴标准,把这部分计入教师教龄工资里面体现职业公平性

  又一次提起教师工资收入可能有些人有些看不下去,觉得如今的教师工资收入够高得了,还是整天把收入太低挂在嘴上,是不是有些太不知足了?

  

  尤其是目前的一些退休教师的养老金高出同区域,同年龄退休人员不少,却还是总叫嚷工资太低,是不是有些矫情啊!

  其实无论是在职教师还是离退休教师,他们中间有一部分人工资确实很高,但那只是一部分拥有高级职称的教师,这部分人群应该不到所有教师人数的三分之一,他们这些人在职时工资就高出一级职称教师不少,退休后也是水涨船高,比一级退休教师高出1000元以上,笔者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副高级职称退休教师月收入几乎都在8000元以上,一级教师女的6000元左右,男的7000元左右,因为男的要到60岁才退休,教龄长,缴纳养老金基数就多。

  这让很多教师心有不甘,不是自己不努力,也不是自己付出少,而是因为受跳。受天时地利的影响和名额的限制才导致自己退休后职称上不去,以至于后面的影响这么多,这样的算法太不公平,能不能按照教龄晋升职称,或者降低职称工资占比,提高教龄津贴发放标准,把这部分收入计入教师的基本工资里面,这样也比较公平一些。

  其实这样的建议并不是不能执行,教龄津贴顾名思义就是指以教师的教龄长短来计算的一种职业津补贴收入,只限于从事教育工作者,提高这部分收入标准,减少因为受职称高低影响而拉大教师的收入差距。

  我们都知道教师的基本收入构成为:岗位工资+教龄工资+绩效工资。

  

  所谓的岗位工资是与教师职称结合起来计算的,职称高教师领到的工资也就会越高。这叫作基本工资,用于保障教师的基本生活。

  而教龄工资就是随着教龄增长而逐步增长。教龄工资的主要目的就是鼓励教师终身从教,不仅仅是对教师职业的照顾问题,而是更加有利于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稳定。以上两项收入所有教师都有,只不过标准不同。

  而后面的这几项只是一部分教师有,一就是绩效工资主要指年度奖金,按规定只占工资的10%左右,有些地方有,有些地方没有,有些地方教师还有十三薪,俗称十三个月奖励工资,这个发放比例有的按照全额工作发放,包括每个月要扣除的住房公积金和个人养老金全部发给教师,数额可观,有些地方按照80%发放,也是很不错,遗憾的是有些地方财力有限,只能是空调而已,这部分绩效工资就等于形同虚设。

  二就是有些学校有课时课后补助工资 就是超出规定课数以外承担的部分工作补助,主要是鼓励教师多代课,特别是年轻教师精力充沛,他们多代课,并得到应有的报酬,不仅是心理的安慰,也是对他们的鼓励,但这部分补助义务教育阶段是没有的,大多数在非义务教育阶段里面工作的教师有,比如大学教授或者高中教师。

  三就是特优教师津贴,能够拿到的人凤毛麟角。

  四就是农村教师补贴,这一项专门针对的是在农村执教的老师。

  

  从以上这几项来看,只有教龄津贴所有教师都有,却偏偏标准极低,目前还是停留在3、5、7、10的标准上,如果能够提高这一部分发放标准,并且计入教师的基本工资里面,这样人人有份,后面评审职称也按照教龄直升,就会大大降低教师因为评审职称而带来的压力,让教师能够抽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教好书岂不是一举多得?

  而且取消这一具有特殊意义的补贴,体现职业的公平性,因为如今这个行业已不存在缺人现象,需要的是提高整体待遇,给予更多的物质与精神的双重鼓励,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