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评项目”到“评人” 第38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以赛促科研素养”
中新网上海新闻4月15日电(郑莹莹)“今年大赛明确立德树人的要求,从评价项目逐渐转向对‘人’的评价,评审重点考察参赛学生的科研潜质和创新素养。”上海市科协科学教育工作负责人、市科协科普部副部长富晔15日在受访时说。
当天,第38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上海科学会堂开幕。富晔介绍,今年学生提交的参赛项目不仅聚焦他们身边的事,还围绕社会现象做了一些探究。
上海市第二中学的参赛选手任思渔带来的项目名为“计算机视觉和力反馈结合的书法运笔引导系统”,他说,自己用了一个暑假来做这个项目,参加比赛更多是为了乐趣。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松江分校的参赛选手朱加力带来“一种预判热身运动充分到位的装置”,他说,希望通过参加大赛锻炼自己、“提炼”自己,获得更多。
据悉,本届大赛由上海市科协、市教委、市科委、市生态环境局、市绿化市容局、市知识产权局、市科创办、团市委、市妇联、中福会、中科院上海分院、上海科技馆、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上海科技发展基金会、上海市科普基金会等15家单位共同主办。当天,上海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韩志强,党组成员、副主席倪前龙,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刘伟;市教委副主任王浩;市科委副主任陆敏;中福会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宋钟蓓;上海科技馆副馆长刘健;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汪兰洁,以及市生态环境局、市知识产权局、上海科技发展基金会、上海市科普基金会等单位有关负责人出席开幕式。
(上海市科协杨浦东 供图)
据介绍,大赛共收到全市参赛师生和单位提交的14205份申报材料,比上年增长10.2%。其中,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板块11346项、科技辅导员科教创新成果板块58项、青少年科技创意板块2533项、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板块92项、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板块160幅、优秀组织单位评选板块16家。
经大赛评委会“一核六审”层层选拔,有700项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30项科技辅导员科教创新成果、30项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92幅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和16家优秀组织单位入围终审问辩。入围终审问辩的师生将向专家和公众面对面介绍他们的科技创新作品,诠释“创新、体验、成长”的大赛精神。大赛最终将择优评选出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25项、科技辅导员科教创新成果15项,参加第37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自2015年起,大赛向所有热爱科技创新的学生开放报名通道,此后报名人数大幅度递增。今年大赛分为竞赛板块和展示板块。竞赛部分包括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科技辅导员科教创新成果;展示板块包括青少年科技创意、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优秀组织单位评选。
作为大赛奖励的板块之一,此次大赛又有8家单位首次设立专项奖,使得专项奖设奖单位达71家、数量达到802个。此举充分体现了各主承办单位和部门、高校、中学、科研院所、学术团体、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各界对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关心与参与。据悉,为规范有序地开展专项奖各项工作,大赛组委会借鉴国际及全国大赛的管理方法、广泛听取各方意见,修订了《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专项奖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专项奖管理。(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郑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