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汇江海恰风华|从人口逆差到人才顺差 南通厚植人才“第一资源” 书写新一轮“沧桑
近年来,南通大力推进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设,以求贤若渴之心引才聚才、以夯基垒台之举育才强才、以尊贤重士之诚爱才留才,城市、产业、政策、生态对人才的集聚力、承载力、吸引力和亲和力持续增强,为城市和产业能级提升、建设“一枢纽五城市”提供了人才支撑和动力之源。
王龙冠是一名挪威籍华裔,长期从事船舶海工制造研发,2021 年,他入职南通中远船务,参与设计了全球首艘第四代自升式风电安装船N966,以及英国石油公司(BP公司)在中国建造的 世界最大天然气处理浮式储卸油平台N999等系列重大海工项目。目前由他主导与挪威合作的世界最大的FPSO项目也正在顺利推进中。由于在突破海工制造“卡脖子”技术方面的贡献,王龙冠入选江海英才计划。如今他已在南通定居。
把人才引到产业链上。我市瞄准重点发展的高端纺织、船舶海工等6条产业链,按图索骥觅人才,一大批海内外优秀人才在江海大地快速成长。我市还深入实施各类人才引进计划,连续12年举办江海英才创业大赛等,为人才脱颖而出搭建舞台。入选崇川区紫琅英才计划的清华大学博士刘晓辉,带着团队和技术在崇川区创办企业,其智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线控底盘产品填补国产空白。2024年计划完成销售10亿元。
截至目前,我市累计落户人才项目超900个,市区“江海英才”引进计划资助的314个创业类人才项目,累计新增投入105亿元,实现利税超18亿元。
除了顶天立地的高科技领军人才,大项目、好项目的持续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南通人才承载力也持续增加。中天钢铁、恒科新材料等行业头部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通过更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提升了南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最近两年,南通累计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参保已经接近10万人。
目前,我市人力资源总量达到157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13万人,稳居全省第一方阵。留住用好在手人才,吸引集聚外来人才,南通聚焦人才创业、创新、就业、生活各环节,升级三轮人才新政,打造创业生活无忧的人才生态。今年更设立“南通人才日”,释放招才引智的满满诚意。
从“出去一火车”到“回来两火车”。这两年,南通人才格局实现从净流出到净流入的历史性转变,人才规模、结构与产业更加匹配。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做好“引育留用”文章,聚力构建“近者悦、远者来、观者赞”的良好生态,力争到2025年,全市人才总量规划达到175万人,以人才“活水”为高质量发展赋能。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