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海静安区九年级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原标题:2023年上海静安区九年级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3年上海静安区九年级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docx」

  链接:https://pan.quark.cn/s/b27f3db1e436

  一、古诗文(35分)

  (一)默写与运用(13分)

  1.高峰入云, 。(《答谢中书书》)

  2. ,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 。(《鱼我所欲也》)

  4.初春,你和家人去杭州西湖踏青。听到耳边清脆婉转的鸟鸣声,你抬头望去,情不自禁引用了《钱塘湖春行》中“ , ”这两句诗来形容眼前的景象。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第 5—10 题(22分)

  【甲】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乙】出师表(节选)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丙】九龄风度

  (唐)明皇以李林甫为相,后因召张九龄问可否。九龄曰:“宰相之职,四海具瞻①。若任人不当,则国受其殃。林甫为相,臣恐他日之后,祸及宗社。”帝意不悦。一日,帝曲宴②近臣于禁范中。帝指示于九龄、林甫曰:“庭前盆池中所养鱼数头,鲜活可爱。”林甫曰:“赖陛下恩波③所养。”九龄曰:“盆池之鱼,犹陛下任人,但能装景致助儿女之戏尔。”帝甚不悦。时人皆美九龄之忠直。

  (选自《开元天宝遗事》,有删改)

  [注释]①具瞻:为众人所仰望。②曲宴:私宴,多指宫中之宴。③恩波:帝王的恩泽。

  5.【甲】诗作者陈子昂是 代诗人。【乙】文作者是 (姓名),刘禹锡曾在《陋室铭》中以“ ”赞美他德才兼备,因而陋室不陋。(3分)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7.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

  (1)若任人不当( )

  (2)请根据前文推断加点词的解释:祸及宗社( )

  8.以下对【丙】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明皇询问张九龄的意见是因为拿不定主意。

  B.曲宴上李林甫的表现证明他没有治国才能。

  C.张九龄当面否定李林甫体现了他的刚直坦率。

  D.曲宴上张九龄借“盆池之鱼”发挥,说话委婉。

  9.以下对三篇诗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诗【乙】文的作者都是怀才不遇之人。

  B.【乙】【丙】两文都展现了人臣忠直的形象。

  C.【甲】诗【丙】文都传递出人物悲愤的心情。

  D.三篇诗文的作者或主人公都没有遇到明君。

  10.三篇诗文都表达了对于明君的期待,希望君王能够 ,但运用的方式各自不同:【甲】诗借燕昭王的典故怀□伤□;【乙】文以恳切的言辞提出对后主的建议,指出这样做才能达成 的大业;【丙】文中张九龄面对明皇的做法先是□□,再是□□,毫不妥协。(6分)

  二、现代文(35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5分)

  “三兔共耳”(有删改)

  ①今年适逢农历癸卯,生肖为兔,视野中萌态可掬的兔子造型层出不穷。由此使人想起存世千年的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三兔共耳”图。该图绘制了共用三耳,循环追逐的三只兔子。这或许是世界上最与众不同的兔子造型。这一图案广泛分布于古丝绸之路沿线的亚欧大陆各地,目前已知该图案年代最早的实例见于莫高窟。

  ②莫高窟发现有20个洞窟共22处绘制了这一图案。其中,隋代洞窟占比最多,共9幅。总体来看,隋代初期此类图案尚显生涩,而至隋代中晚期则极尽繁华,第407窟“三兔共耳”藻井图案被认为是该纹样的杰出代表,也是大众最为熟知的一幅。从时代分布情况来看,壁画中“三兔共耳”发端于隋初,流行于初唐和中晚唐时期,最终消亡于五代。

  ③“三兔共耳”的图案主体构成呈圆形,三只兔子以等边三角形均匀分布其中。两两共用一耳,呈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奔跑,相互追逐,首尾相接,动感十足,造型优美。早期图案中的兔子,以白色居多,唐代逐渐出现了黑色、灰褐等色。

  ④“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特殊寓意。《道德经》讲,“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只兔子有往复循环,繁衍生息的涵义。同时,古人眼中,“兔”的内涵也很丰富。兔子自古便是多子多福的象征。古人认为月是“阴水”,还是白兔的化身,所以,藻井图案中兔子的形象,也有“月神”与“阴水”的意涵,是“以水克火”的延展。另外,兔子还是吉祥的象征。经过战争的动荡,隋初人口相对退减,多子多福,生生不息成为普通民众朴素的期盼。藻井是莫高窟洞窟中最为核心的位置,将“三兔共耳”图案绘制在最中央的藻井中,正是寄托了这一美好愿望。

  ⑤研究发现,“三兔共耳”图案与中国传统纹样十分接近,例如出现在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和玉器上的类似装饰图案,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铜敦盖、漆器上出现的三兽纹等,最为突出的是汉代瓦当上的三雁纹,以及画像石上的三鱼共首纹等。其创作手法是中国传统的“共生”,即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相同造型元素的相同部分叠加重合在一起,在构成新图形的同时,不破坏单体结构的完整性。中国历代纹样作品中,有大量的共生图案,内涵也多与生命繁衍、祈福相关。

  ⑥该图案究竟源于何处?缘何在东西方都有它的身影?目前尚无定论,但有一点可以确定,世界很多民族都有月亮当中有一只兔子的传说,“三兔共耳”出现在伊斯兰图章模印玻璃、阿富汗的金属盘、伊朗的托盘、科威特的瓷砖画、德国教堂的钟表、英国教堂的玻璃窗上,成为当地文化与民众日常生活中的图饰,沿用至今。

  11.(1)请在括号内填写恰当的关联词语。(1分)

  ( )今年适逢农历癸卯,生肖为兔,( )视野中萌态可掬的兔子造型层出不穷。

  (2)请分析第①段首句的作用。(3分)

  12.文章第③—⑤段依次说明了 、“三兔共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寓意、 。其中,文章列出的寓意包括□□□□、□□□□、□□□□和吉祥等。(6分)

  13.文章第⑥段段首提出“该图案究竟源于何处……目前尚无定论”,它与第①②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否矛盾?为什么?(5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20分)

  在心里点灯的人(有删改)

  张颂文

  ①六岁那年的夏天。

  ②小孩子都像猫,喜欢找一个盒子把自己装起来。我钻进一个放棉被用的大木头箱子,把自己裹在软软的被子里,关上箱子,狭小的空间成为完全属于我的童话秘境。我在里面演绎无穷的想象力,幻想自己是一个勇闯魔兽世界的英勇男孩。啪嗒一声,箱子的搭扣扣上了,我立刻从假想英雄沦为困兽。种奇秘境因为没有了光而变成恐怖黑暗的监狱,我发疯似地用脚踹用手推,眼前还是一片黑暗。不知不觉,箱子缝隙里透过来的光线也全都暗下来,天黑了。妈妈总也不来,我哭到呼吸困难。昏睡中,眼皮突然感受到强烈的光,妈妈打开箱子把我抱了出来:“走,我们去看老奶奶。”

  ③妈妈是小镇上有名的“冯医生”。她喜欢回访病人,经常会带着我走很远的路去病人家里,有时还要走夜路。

  ④妈妈牵着我的手,沿着一条水渠慢慢走。水是从山上引下来的,冰凉,清澈,甘甜,一种名叫花手绢的小鱼在水里游啊游的,五颜六色的尾巴摇摇摆摆,煞是好看。

  ⑤水缓缓地流,我们慢慢地走。

  ⑥那天去的是一个老太太家里。她住在一个旧旧的阴暗小平房里,小院只用一个竹篱笆围着。门都不用敲,一推就开。老太太躺在床上,很努力地想爬起来。妈妈坐在床边握着她的手说:“阿妈你怎么样?身体什么感觉?”“没力气,浑身没力。”“但是你脸色好多了。”

  ⑦小屋里点着一盏很暗的煤油灯,我几乎看不清老太太的脸。老太太咧开缺牙的嘴笑了:“真的吗?”“对啊!你现在只是缺一种维生素。有了它就会很快好起来!”老太太不笑了:“没有钱买药。”妈妈拍拍她的手背说:“不用买!只要你每天晒半小时太阳,你身体里就有这种维生素了,你的病就好了!”“真的□”“真的□”

  ⑧过一个星期,我跟我妈又去看她。

  ⑨远远地看见老太太坐在门口的藤椅上,睡着了。妈妈轻轻拍了拍她的手,叫“阿妈”。老太太睁开眼睛开心地说:“哎,冯医生,我现在感觉好多了,晒太阳这个方法太好了,晒完以后我真的不疼了。”妈妈说:“你要坚持晒太阳啊,只要你每天晒,很快就会好了。”

  ⑩回去的路上,我觉得妈妈不开心。“妈妈,那个奶奶的病是不是好了?”“她还有一个月。”妈妈说她得的是绝症。我说:“你不是说晒太阳能好吗?”“没有多大帮助,只是让她觉得有一些希望。一个人最怕没有盼头,你只要给她希望,就好。”

  ?那个慈祥的老奶奶总是给我吃特别好吃的樱桃,我很喜欢她。我哭了很久,一路走一路掉眼泪。

  ?不过是半个月,老太太还没撑到我妈说的一个月,就去世了。我相信,她走的时候,心里安详而有希望。

  ?一个15岁的男孩割麦子的时候割断了拇指。这个爱美的少年很沮丧,每次去妈妈的诊所换药都疼得哇哇叫。拆开纱布的断指露着骨头,用药水一遍遍冲洗,我在旁边看得心里害怕。少年叫疼:“冯医生,疼得受不了!一定要帮我治好手指啊,不然我长大了娶不到老婆!”“别怕,越疼越好,因为长肉的时候最疼,那说明你的手指正在长回来呢。”男孩突然就笑了:“真的吗?那就疼一点好了!我盼着它早点长回来呢!”

  ?后来男孩常常很开心地向我妈妈汇报:“冯医生,昨天又很疼了,我的手指正在往外拱呢!”“是呀,它会长回来的!”

  ?半年后又见到这个男孩。他的伤口早已愈合,但还是少半截拇指。他举着拇指给我妈看:“冯医生,没有长出来。”“傻孩子,你要多动你另外四个手指,多用它们做事,你的大拇指才能长出来。你天天盯着它,它被你吓坏了,当然不长了。”男孩又高高兴兴地走了。

  ?我问妈妈,真的能长回来吗?妈妈说:“不能。如果他不早点锻炼没有大拇指的手,他将来干活会很吃力,那时候他会因为缺了拇指总是不开心。可是尽早锻炼的话,等他明白拇指不可能长回来的时候,他手的功能已经恢复好了,就不会那么不开心了。人啊,不能总想着没有了的,而要想想自己有什么。”

  ?小时候妈妈给我讲过很多事情,当时并不都懂。长大的岁月里,每当我有困惑。就在心里回放妈妈说过的一切。

  ?越长大越觉得,所有的问题,在妈妈的声音和故事里部有答案。

  14.阅读前后文,第⑥段中“妈妈坐在床边握着她的手”是要 ,第⑦段中“妈妈拍拍她的手背”是为了 。(3分)

  15.根据文章内容,在第⑦段两处方框内依次填写恰当的标点符号。(2分)

  第一处□;第二处□

  16.请为第⑧段画线处选择更恰当的一项,并联系前后文说明理由。(5分)

  A.那是一个黄昏,夕阳正在落下。

  B.那是一个傍晚,夜幕正在降临。

  选择: 理由:

  17.根据文章内容,完成对事件的概括。(4分)

  (1)面对身患绝症,浑身无力、疼痛的老太太,

  (2) ,妈妈告诉他疼痛是断指正在生长。

  , 。

  18.请分析标题“在心里点灯的人”在文中的作用。(6分)

  三、综合运用(20分)

  近期,你所在的 A中学正在开展“走近鲁迅”系列活动,你和9位同学组成的活动小组积极投身其中。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9.任务一:为了更好地了解鲁迅先生,你们小组打算在5月1日集体去鲁迅纪念馆参观,由你负责电话预约。为保证参观体验,大家决定一开馆就入场,最好还能约到馆内的讲解。(6分)

  工作人员:你好。

  你:

  工作人员:好的,参观和讲解都已经为你们登记好了。

  你:谢谢您。

  20.任务二:参观结束后,组员们受到启发,准备根据《朝花夕拾》中的内容来布置一个微展览,呈现鲁迅先生不同阶段的生活片段。

  (1)请为“童年情景”这一部分选择适合的篇目素材:( )( )。(4分)

  A.《藤野先生》 B.《阿长与<山海经>》

  C.《五猖会》 D.《范爱农》

  (2)组员们为这次微展览准备了一本留言册,让观众写下感受。每位组员预先在上面写了两句话。以下是你所写的句子,请补充完整。(4分)

  半生回望, ;他乡静思,写成故事一编。

  (3)展览采取图文并茂的形式,要为每篇作品配一幅插画。你负责为《阿长与<山海经>》设计插画。请概述插画表现的内容,并说明选择这一内容的原因。(80字左右,6分)

  四、写作(60分)

  21.题目:再次遇见

  要求:(1)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古诗文(35分)

  (一)默写与运用(13分,前三句各3分,第四句4分)

  1.清流见底 2.夜阑卧听风吹雨 3.贤者能勿丧耳 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第5—10题(22分)

  5.唐 诸葛亮 南阳诸葛庐(3分)

  6.因此先帝选拔他们来留给/辅佐陛下(3分)

  7.(1)委任/任用 (2)国家(4分 )

  8.C(3分)

  9.B(3分)

  10.亲/用/重贤臣(2分) 古 今(1分) 兴复汉室(1分) 反对(1分) 批评(1分)

  二、现代文(35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 题(15分)

  11.(1)因为 所以(1分)

  (2)这句话由农历兔年多萌兔造型这一生活话题切入,能引起读者阅读兴趣/能让读者产生亲切感,引出说明对象“三兔共耳”图案。(3分)

  12.“三兔共耳”的图案(1分) “三兔共耳”图案与中国传统纹样的相似性(2分) 生生不息/往复循环/繁衍生息(1分) 多子多福(1分) 以水克火(1分)

  13.不矛盾(1分)。第①段画线句中的“目前已知”是对“该图案年代最早的实例见于莫高窟”的限定,表明这一判断是迄今为止的认知,并不排除今后有新发现的可能。第②段画线句中的“壁画中”表明“发端于隋初”仅指的是莫高窟壁画中的“三兔共耳”图案。(3分)而文中提到“这一图案广泛分布于古丝绸之路沿线的亚欧大陆各地”/这一图案出现在世界各地多种文化与生活场景中。(1分)因此,“三兔共耳”图案的起源目前确实没有定论。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20分)

  14.传递关心/温暖(给无力爬起的老太太) 抚慰无钱买药的老太太(3分)

  15.?!(2分 )

  16.参考示例1:(5分)A。这句话描写了黄昏日落的画面,运用环境描写,渲染出略带伤感的氛围。“夕阳”与前后文妈妈和老太太关于每天多晒半小时太阳的对话相应。“太阳”“黄昏”“落下”暗示了后文老太太不久于人世的真相。选B不及选A的表达效果好。

  参考示例2:(3分)B。这句话描写了暮色四合的画面,运用环境描写,渲染出略带清冷的氛围。“夜幕正在降临”暗示了后文老太太不久于人世的真相。选A不及选B的表达效果好。

  17.(1)妈妈告诉她只要每天多晒半小时太阳就会好起来

  (2)面对断了半截拇指、疼痛剧烈的少年;

  面对焦虑断指始终没长出来的少年,妈妈告诉他多用另四个手指,大拇指才能长出来。(4分,一句1分)

  18.标题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地表现了妈妈的形象特点,她是一个为人指明方向的人。作为医生,她带给老太太生的希望,引导断指少年关注自己拥有的东西。作为母亲,她通过言传身教让“我”明白敬业与仁爱,解答“我”人生的困惑。表达了“我”对妈妈的感激和敬重。(6分)

  三、综合运用(20分)

  19.参考示例:

  您好。(1分)我是A中学的学生,(1分)想预约 5月1日9 点场的参观(2分),我们有10个人。(1分)还想问问,能否预约馆内的讲解?(1分)

  20.(1)B C(4分)

  (2)参考示例:拾取朝花几朵(4分)

  (3)评分标准:内容概括2分,原因说明3分,语言通顺1分。参考示例:我设计的画面是阿长把特地买来的《山海经》递给“我”,而“我”又惊又喜的一幕。这是“我”记忆深刻的往事,只有阿长会把“我”的愿望一直记在心里,带给“我”淳朴温热的爱。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