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乃大宋考官也”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宋代大兴科举,开创文治时代,这种公平竞争优选人才、任人不唯亲的制度,深得西方思想家伏尔泰的尊崇!

  科举制立足公平公正原则,看似铁面无私严肃刻板,其实,其间也发生了诸多轶事,从方方面面演绎着科考场上的亦庄亦谐。

  单说从欧阳修上溯到他写的《卖油翁》主人公陈尧咨这一段历史中的几则趣事,足以窥斑见豹。

  一、考官陈尧咨作弊

  陈尧咨出生书香世家,他与父亲、大哥都是高中状元榜单之人,人称“一门三状元”,而且他们一家父兄四人都官至宰相之位,被誉为“一门三宰相”。陈尧咨虽未入相,但也身居要职,做过殿试主考官。可惜,他为了照顾朋友亲属而共谋了考场舞弊案,结果,被人揭发出来,受到了皇帝贬谪。

  后来,陈尧咨回京,又曾再度主考。吸取教训的他秉公办事,既遵守了考试规则,又不拘一格降人才,做得非常认真负责,终于得到了皇帝嘉奖。

  考官犯错,这不是大问题!官家对你既往不咎,主要看重你是否真的站得稳,是不是坚持了政策的原则性!

  

  二、柳永奉旨填词

  风流才子柳永当初一路北上,进京赴考途中,尽情游玩人间繁华之际,其艳词美名却早已捷足先登入了皇帝耳朵。

  当仁宗皇帝终审榜单时,看到柳永这个名字,突然想到其词作有“靡靡之音”,而且还曾写过什么“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气不打一出来,直接把他的名字划掉,说了句:“何须浮名,且去浅斟低唱!”

  朕可是有小脾气的!

  柳永无奈,只能自嘲自己:“奉旨填词柳三变”——别想让我改变风格了,官家就是这么教导在下的!

  活该柳永此生为科考功名奔波到老了!

  政治与生活是有差别的,哪怕仁宗皇帝也喜欢唱两句柳永那充满人情味的词作,但当他为国选才时,清楚地明白,国家政策的导向,这个根本性的东西,必须端端正正!

  

  三、欧阳修“被掉包”与“”掉别人的包”

  欧阳修文才满满,当年参加殿试时志在必得状元,考试出来后,连状元服都准备好了。结果,主考官认为他锋芒过露,想要挫一下他以促其成才,所以把状元桂冠给了别人,他得了十四名。虽也算是中了进士,但这对于大文豪欧阳修来说,的确是个“不圆满”。

  后来欧阳修也成了主考官,看到有份试卷文采非常优异,欲定之为状元,但猜测可能是他的门生曾巩,为了避讳,就把这份试卷定为第二名。

  揭榜后,才知这名考生叫苏轼!

  欧、苏都是文坛巨星,宿命似的,他们都不曾取得状元,但都不是水平问题——真正阴差阳错啊。

  宋代科举评选维度的确是多面的,考官不仅看考生才华,也要观其人品,还要避讳世俗眼光。

  

  四、落榜生要暴打主考官

  欧阳修在文坛力主诗文改革,提倡通达平易的文风,特别反对那是一度流行的“太学体”。

  身为主考官的他,看到一份试卷写着:“天地轧,万物茁,圣人发。”如此故作高深,其实是拉稀摆淡!读起来无比别扭!

  欧阳修于是顺着他的韵脚,风趣又犀利地给他续了下文:“秀才剌,试官刷!”——秀才啊,你学问不行,考官我要刷了你!

  放榜后,那些自高自大的太学体考生发现自己居然未被录取,于是转而起哄闹事,甚至有人扬言要到街上“偶遇”欧阳修,痛打这个老家伙一顿。

  幸而当时的最高领导仁宗,充分相信欧阳修的人品和判断力,于是坚决刹住这股歪风邪气,给了欧阳修极大的支持!使北宋文风自此一振!

  

  就连当初那个“太学体”的领袖,也终于及时改过自新,重新参加考试并获取了功名。

  考官压力山大!不过,国家也真的给力!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宋代之所以在政治上充分享用了儒家文化的红利,不得不说,维护科举考试的尊严,考官们不仅慧眼识珠,还做到了其介如石!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