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
又是一年三月三,嘹亮的山歌唱起来,精彩的民族故事讲起来,靓丽的民族服饰穿起来……据《北海日报》报道,北海各地举办多彩三月三系列特色民族团结主题活动,唱响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主旋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三月三,是广西特色的文化符号,是少数民族和汉族文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生动例证,是壮族等少数民族中华民族认同的文化基因,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宝贵文化资源。各地各单位高度重视和充分利用这一民族瑰宝,高质量地开展多彩三月三活动,凝聚各族人民的智慧,汇聚各族人民的磅礴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同奋斗。
笔者认为,开展多彩三月三文化活动,应突出如下三个重点:
以上率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殷殷嘱托,句句深情。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开展三月三活动,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围绕活动主题和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彰显责任担当,以上率下,起而行之,高起点部署开展三月三活动。
以文为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各个学校,可以组织开展一次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活动、唱一首民族团结进步歌、讲一个民族团结进步小故事、绘一幅民族团结画、制作一件民族特色手工艺品等“五个一”活动。班主任可以利用主题班会向同学们介绍“三月三”节日的由来及风俗,让孩子通过观看视频、图片,更直观地了解壮乡民族文化。美术老师可引导同学们用手中彩笔绘民俗,如色彩斑斓的民族服饰、壮锦、绣球等。体育老师可引导同学开展三人板鞋、跳竹竿舞、抛绣球、滚铁环等具有民族特色的趣味活动,让校园里洋溢着浓浓的民族味儿,让学生从小播下民族团结的种子。村(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最基层组织,要积极组织开展特色三月三文化活动,让群众参与体验文化活动的魅力。如北海市唯一的少数民族行政村平阳镇东山村,是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每年都举办竹竿舞、长桌宴、五色糯米饭等特色活动,吸引各方游客前来观看……一个接一个民俗文化活动,不断夯实“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思想基础。
以实为要。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在开展活动中,应注重与为民办实事结合起来,结合乡村振兴工作,尽可能帮助各族群众做好事、办实事,努力解决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各族群众中去,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感受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民族团结进步的大好局面,感受壮乡传统文化的魅力,努力把活动成效转化为群众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共同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吴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