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山和天津学生事件折射的问题的思考

  最近发生了两件让我、也是让无数网友心痛的事情,一件是天门山“约死”事件,一件是天津学生的“七连跳”。

  这两起悲剧背后所折射出的社会现实,我认为是分有三方面。

  第一方面,是缺少心灵上的关怀。

  上面这些为自杀者,他们有一个直观的共同点,就是缺少家人的关心。天门山的四位年轻人或是打工远离家乡,或是父母患病离世,而天津的7个孩子也多是父母不在身边,亦或是压力源自父母的。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感受,那就是在我国,很多人是不重视心理健康的,甚至很多心理疾病会被人认为是“矫情”、“闲出病了”,这是一种非常错误认知。

  正是这样的错误让很多人在生活中无法拥有同理心、无法给予身边人他们所需要的关怀,也无法纾解自己内心的负面情绪。也正是这样的错误认知,让很多在内心陷入绝望者在向身边人寻求关怀时,得到的往往只是流于表面的关心,甚至于是“懦弱”“矫情”等说教、谴责。

  

  而这样的言论往往会适得其反。

  比如“你连死都不怕,还怕活着吗?”这句话,我们经常看到有人用它开解自杀者,但这其实是完全错误的观点。死在大多数眼里是可怕的,但是当一个人一心求死的时候,那就说明他的生活遇到了毁灭式的打击,让活着变得比死亡更加可怕和绝望。而这句话就是没有同理心的最大体现,完全不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而是用自己的思维去对绝望者进行说教。

  对心理健康的忽视,造成了很多的悲剧,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这两起悲剧中得到警示,重视自己和身边人的心理健康,去有意识的去了解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正视心理疾病给人带来的危害。

  第二方面,就是经济上的压力。

  天门山的4位年轻人自不必说,家庭贫困,早年辍学,家中众多兄弟姐妹还有年迈患病的父母,经济压力可想而知。而天津的几个孩子呢?其实学业压力也是经济压力和就业问题的折射。

  现在的很多父母都在养鸡娃,拼了命给孩子加压,有的小学生初中生为了学业甚至熬到凌晨才能睡觉,如此日复一日。

  若是孩子成绩不佳,在家长眼中则是如天塌地陷般的灾难;若是孩子成绩好,家长也是时刻不敢松懈,耳提面命,少考了一分都如临大敌。

  而家长这么做的原因也很简单,经济的压力和就业的困难,他们看在眼里,身在其中,他们担忧,他们焦虑。

  

  2022年7月份,16-24岁城镇青年人失业率为19.9%,比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创下历史新高。这表示,差不多5个青年人里,就有1个处于失业状态。毕业的大学生,正常找到工作的,也就20%-30%左右,相当于每10个应届生里,就有7个是毕业即失业。

  失业、裁员、负债、房价......这可能是家长们正在经历或目睹的生活。

  图片

  为了孩子能拥有一个更好更光明的未来,他们选择让孩子从小就开始疯狂学习,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更出众,更具有含金量和竞争力。

  社会的寒气,通过家长传递给了孩子,而这份寒气所带来的压力,造成了悲剧。

  第三方面,是应试教育所带来的繁重课业。

  如我们所见,沉重的作业大山早已将孩子们压垮。

  让孩子拥有堪比大人一般的压力,这可以说是世界独一份了。而最可悲的事,如此“卖力”的培养,却没能让我们的国家出现什么领先世界的技术,出现什么先进的思想。

  我们的科技,依旧受人掣肘;大多数人的思想,依旧愚昧而落后。

  错误的教育体制,扼杀了孩子的天性和创造力,把一个个有着不同奇思妙想的孩子按进了思想的模具中,豢养成考试的机器,失去自主判断力的傀儡。

  这种学习是无意义的,是对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没有任何价值的,确是被大多数人所追捧的。

  

  而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他们的优秀往往只体现在考卷的数字上,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最后也只能成为众多平庸者中的一个罢了。

  而这没有实际意义的分数,现在却成为了枷锁,逼死了孩子。

  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觉得分数高就是前途无量,将来能找到好工作挣钱实现阶级飞跃,殊不知从一开始这就是一条错误的路途。

  再次回看这两起悲剧,我依旧感到心痛不已,这不是像有些爱说风凉话的人所说的个人的懦弱,而是社会问题的一种折射,一种体现,一种结局。

  

  生命是宝贵的,愿悲剧不再发生,愿你我的心中能够尽可能的充满阳光,愿每个人都能在困难的时候得到帮助和慰藉,渡过生命中的难关。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