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为何长演不衰?世界读书日,共同阅读戏曲经典
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4月22日下午,“梦里梦外《牡丹亭》”暨“书文戏理·艺术对谈”系列讲座启动仪式在长宁区图书馆天山馆10楼多功能厅举行。
“书文戏理·艺术对谈”系列讲座启动
本次讲座是“阅读悦美·书香长宁”2023年长宁读书节活动之一,由长宁区图书馆携手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戏剧曲艺广播共同推出。上海戏曲广播主持人张源携手上海昆剧团青年艺术家罗晨雪、胡维露,青年戏曲导演朱燕鸣,与200多位市民观众一起,用阅读经典、演绎经典的方式度过世界读书日。
400多年前,创作于明代的《牡丹亭》被视为中国戏剧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由它衍生而来的戏曲作品,几百年来在舞台上盛演不衰。“梦里梦外《牡丹亭》”艺术对谈,聚焦《牡丹亭》当代解读这一热门话题。为什么昆曲如此适合演绎这部传奇?400年后的我们又会怎样看待这部书?现场,4位领读人与读者展开对谈,昆曲演员现场展示《牡丹亭》经典片段“皂罗袍”“山桃红”并做解析。
首场讲座聚焦“梦里梦外《牡丹亭》”
本次落地长宁区图书馆的《书文戏理·艺术对谈》系列讲座,主题围绕舞台上的戏曲经典展开。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与唐诗、宋词、元曲一脉相承,是文学艺术和表演艺术的有机结合。关汉卿、汤显祖、王实甫等名家的经典作品,不仅通过书本代代相传,也被天南海北的戏曲剧种在舞台上演绎。如今,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传统戏曲的呈现与解读也在不断更新。
每期讲座中,戏曲节目主持人将与青年戏曲艺术家、文化学者共同担任“领读人”,探索文本走向舞台的建构过程,并结合台上台下的互动体验,为观众带来一次难忘的艺术分享。同时,每期还将推出一份主题精选书单,读者可前往长宁区图书馆借阅书籍,让阅读经典融入生活。
据悉,《书文戏理·艺术对谈》系列讲座将贯穿全年,覆盖全区各街镇及中小学校,同时还将针对不同年龄层的读者推出主题对谈,让读者更深入了解戏曲文化,激发读者对传统艺术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