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变科技刘克亮:教育与科技携手,让接受优质教育成为一件简单的事

“2019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2020胡润Under30s创业领袖”、“2020教育行业影响力人物”……在取得这一连串亮眼的荣誉之时,风变科技创始人兼CEO,95后的刘克亮,已经在创业路上摸爬滚打了6年多,对于在线教育行业,有着近乎执着的热情和深耕。

风变科技通过旗下熊猫书院、熊猫小课、风变编程、风变人生设计等在线教育产品,累计服务1000多万用户。此次在映魅咨询2021年值得关注的教育公司评选中,风变科技也榜上有名。

在优质教育资源争夺战日益白热化的当下,新兴技术和教育的深度融合,将让优质教育实现普惠,促进教育公平。这位新生代创业者借助的,正是教育与科技融合的这股东风,持续致力于用技术推动下一代基础教育,即用教育技术推动获取各类知识的教育方式的迭代。

瞄准在线教育赛道,用科技真正改变教育

黑塞在《德米安》里曾写道:对于每一个人而言,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找到自我。在那之中尽情生活,全心全意,不受动摇地生活。

创业,正是刘克亮找到自我的方式。

早在上高中时,刘克亮就开始小试牛刀。进入大学后,刘克亮创立了一个公益组织平台,它聚集了数百所影响力最大的高校新媒体平台的负责人,共覆盖和服务了超过五百万中国大学生,而这个平台正是风变科技的前身。?

平台的运营热火朝天,刘克亮也乐此不疲。有一天,一位后来的合伙人给刘克亮打了个电话,说,亮子,早晚你该去创业!

大二那年,他真的做了这个大胆的决定:放手一搏,休学创业。渴望真正去改变教育的刘克亮将目光瞄准了在线教育的赛道。2015年,风变科技在厦门的一幢风景秀丽的别墅中诞生了。

新生代创业者的企业管理之道多少有些不走寻常路。从一开始不到10人的全职人员,到如今已经聚集了八百余位员工,在这家以95后员工为主,平均年龄26岁的企业中,没有部门区分,只有一个个以共同目标组建起的工作室。工程师、运营人员、市场营销人员……可能就坐在同一个办公室,互相碰撞出灵感的火花。“风变很多东西未必是自上而下推动的,很有可能就是某个员工有冲动想做,大家就一起把它鼓捣出来了。每时每刻,年轻人的创意和点子在这里迸发。”刘克亮说。

今年4月1日,正值风变科技成立六周年,刘克亮发布了一篇题为《风变科技六周年:什么是风变的历史责任?》的文章。六年来,刘克亮一直没有停止思考,风变的历史责任是什么?我们可以为人类、为这个世界带来什么?

在公司六周年这天,他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作为教育科技领域探索者的风变,我们有责任代表整个社会将前人的知识封装为礼物,送到一代又一代心怀梦想的人手中,他们将满怀信心地接过并不断传承下去,人类从而得以去往更大的世界,探索更广阔的宇宙。

这才是真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关于每一个人生梦想的教育。这就是风变需要承担的历史责任,在数字世界建设一所超级大学——一所关于每个人,关于每种知识,关于每个人对自己人生梦想的超级大学。

刘克亮的父亲也是一名创业者,父亲的创业经历多少对刘克亮有所影响。“总的来说,他希望我能做自己觉得开心快乐、并且对社会有用的事,这是一个简单的道理,但同时也是一个很高的境界。”刘克亮说,自己仍在为之努力。

教育与技术,就像颜料和画作的关系?

刘克亮心目中“对社会有用的事”,便是尝试用技术推动下一代基础教育。在他看来,如今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于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不足和不均衡,浓缩成两个字即是“普惠”。

要填补人们学习需求与供给的鸿沟,就迫切需要教育与科技这对CP完美携手。

“在未来人类可以拥有某种教育传播的方式,它效率非常高,又可以服务每个人,同时它的质量也非常高,可以让每个人都获得非常优质的教育资源。”这也正是风变科技致力于用技术推动下一代基础教育的终极使命——推动教育平权,从根源上解决教育资源的供给,最终让接受优质教育成为一件简单的事。

很多人知道风变科技是因为风变编程。但鲜有人知的是,在风变编程的第一门课程《Python小课》上线前的300天里,就已经迭代超过1000个版本。风变编程通过人工智能实现Python知识的自动化教学,真正地成为了一款更专注为零基础用户设计的编程学习产品。

过去的六年里,风变科技的自动化教学技术亦已迭代了四代,迭代的过程也是不断尝试拓展智能化场景应用边界的过程。

“我们的实践证明了用机器可以大规模教会人们编程。”目前,风变科技目前已与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联合国教科文亚非中心等达成战略合作,将自动化编程教学的场景覆盖更多人群。

2019年,一款专注于职业素养提升的产品——风变人生设计上线,这对于自动化教学来说又是一个全新的挑战。软技能也能由人工智能来教吗?风变再次用实践证明,这个答案是肯定的。

人生规划设计的能力被融入交互式游戏之中,用户通过沉浸式体验各种模拟场景,来提升自己的职场效能。“短短42天,课程的学习给我带来最大的变化是:将‘想’的事,变成了要‘做’的事……我开始每天坚持写时间日志,让自己变得自律。”一位风变人生设计的用户写下了这样一段留言,代表了很大一部分用户的心声。

学艺术出身的刘克亮将教育和技术的关系比作颜料和画作。“在多样的呈现方式之下,你的画风可以是温暖的,也可以是严肃的。因此,不同的教学内容也可以用不同的技术设计思路去呈现。

超级大学让优质教育如水与电

随着技术的发展,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的终身学习体系逐步形成,在不久的将来,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要“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

在这张将要建成的宏大教育版图中,技术的力量大有可为。而风变科技所追求的技术,刘克亮和他的团队将其称之为“认知机器”,通过认知机器技术,打造一所未来的超级大学。

刘克亮举了一个例子,在做熊猫小课的时候,有位学员给刘克亮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他一直很积极地在学习各种新的知识,包括写作、演讲等等,后来才了解到,他其实是一位富士康流水线的工人。后来他有了自己的副业,开始写作,逐渐变成一个小说作者,从他的视角传递很多真实的故事。?

“这就是未来理想中的超级大学。”刘克亮表示,超级大学最重要的特性就是无边界,不会限制年龄,不会限制能力,不会限制想学的结果,人们可以通过超级大学获得想要的知识,变成想成为的人。

“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去上清华北大,但不是说你不上名校就不能获得最好的教育资源。”在刘克亮心中,超级大学将成为文明的基建,让优质教育资源如水与电。

对于如何实现这条路径,刘克亮把风变科技未来十年的战略规划划分为三个重要阶段:第一阶段,2019~2022年,启明星计划:让700万人因风变掌握编程能力。进行认知机器可行性验证,单品类验证通过,掌握认知机器技术。第二阶段,2022~2025年,群星工程:认知机器规模化,多品类验证通过,达到科学普适性。第三阶段,2025~2029年,文明轨道:认知机器社会化验证,认知机器技术开源,全社会参与知识大生产。

“目前我们也还是处于十年计划的早期。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未来所有人都可以运用风变科技的平台更容易地参与对教育资源的填补。”在刘克亮看来,自己某种程度上算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我心里是需要被一些宏大的事情所驱动,不然很难面对每天的生活。”刘克亮笑称,他瞄准的正是通过教育实现的人生,对一个个体的教育,可以给人带来人生的可能性,而给所有人的教育便是赋予这个世界可能性。

有了让世界发展和文明传承提速的利器,也就是教育科技的发展,实现这一愿望就仅仅是一个时间问题。生而为人,总是要担负起他的意义与责任。人的一生中,最光辉的一天并非是功成名就那天,而是明白自己的短暂一生所肩负的责任那一天。在确定了一生的挑战后,以勇敢,以决心迈向自己期待的明天。

愿肩负着教育理想的风变人,不负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