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区实验中学教师马晓琳:学科教学领航人
担任学校历史教研组组长的马晓琳,凭借强烈的责任心和出色的教学能力,成为学校的“拓荒牛”和“领航人”。
拓荒者
牡丹区实验中学的建校时间才有15年,马晓琳是学校发展的亲历者。起初,学校仅有6名历史教师,其中2名是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新教师。马晓琳带领大家努力探索教学路子,提高课堂效率。课余时间,她则一头扎到图书馆或者坐在电脑前,搜集整理各类资料,丰富学科知识储备,为大家备课等提供便利。同事李霞说:“马老师整理的教学资料库,为我们提供了很大帮助,她是个‘拓荒者’。”
有一次,马晓琳受省教科院邀请编写《中华民国的创建》一课的教学设计。她非常重视,把这当作提升自己的机会,下决心要把这事做好。除了上课批改作业,其余时间全部投入其中,她常常熬夜到凌晨两三点,在一个月的时间里,经过反复修改8次,终于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她的教学设计不仅富有新意,内容充实,而且充分体现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落实,受到了省教科院专家一致好评,也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心灵驿站
为了架起与学生沟通的桥梁,马晓琳通过让学生写周记的方式建立起她和学生之间的“心灵驿站”。她认真阅读每篇周记,倾听学生的心声,并写下暖心话语,提出建议。通过这种方式,马晓琳与学生建立了心灵通道,学生也都信任她,乐于把自己的心灵敞开给她看,与她分享生活的快乐,倾诉成长中的烦恼。亲其师信其道,学生都喜欢马晓琳,喜欢她的课,马晓琳任教的班级成为学生向往的幸福班级。
学生柳晶一次在周记里流露出想要放弃学业的念头,原因是其父母长期外出打工,由于缺少亲情沟通让她产生了怨恨心理。马晓琳及时找柳晶谈心,集体为她过生日,安排学生帮助她学习,让她感受到集体的温暖。马晓琳为柳晶找来《史记》《上下五千年》《万历十五年》等书籍,让她从历史人物中汲取力量,并通过开展“跟家长上一天班”“今天我当家”等亲子活动,让柳晶体会到父母的辛苦。马晓琳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让柳晶走出了心理误区。柳晶的妈妈说:“马老师为孩子费尽了心思,我打心眼里感激她。”
团队力量
为了提高学科教师的整体水平,马晓琳每周组织一次听评课活动,让授课教师谈思路、感受与反思,让评课教师谈亮点、不足与建议,让大家通过教研活动共同提升。
菏泽市组织“课堂三人行”活动。马晓琳与李霞等人组成比赛团队。李霞选择了板块教学形式,马晓琳帮她设计过渡与衔接,提炼主题,并与团队成员共同研讨。试讲、修改、逐字推敲,直到满意为止。李霞的课获得菏泽市第一名的好成绩,她与马晓琳拥抱在一起,热泪盈眶。
张佩佩大学毕业后入职实验中学,马晓琳经常听她的课,肯定优点,指出不足,提出建议,张佩佩进步很快,参加山东省优质课评选,马晓琳带领历史组成员相伴始终,帮助张佩佩完成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立意把握、教学资源选取、学生活动设计等,在张佩佩的山东省优秀课证书上,同样浸透着马晓琳的汗水。张佩佩说:“我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马老师的帮助。”
牡丹区实验中学办公室主任贾友峰说:“马晓琳老师爱钻研,不惜力,教学能力强,是我们学校的一面旗帜。”近几年来,马晓琳先后获得“山东省教学能手”“山东省中学历史教学教研先进个人” “菏泽市优秀教师”等荣誉,就是对她工作的最好肯定。
原标题:《牡丹区实验中学教师马晓琳:学科教学领航人》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