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就失业了,找不着好工作,真的只是高考志愿填报的锅吗

  选什么专业毕业好找工作?这对于一个讲志愿的填报老师来说就是一个宿命题。你说计算机通信工程好就业,有人就会说互联网大厂奶裁员,你说电气工程好就业,就有人说现在进入电网能把人的头挤破,你说考军校或者公费师范生,就有人抬杠说不自由或者工作条件太差,你说学医当医生吗?有人说不读到博士,好像连三甲的门你都摸不到,你说学法律吧,毕业的同学又说打死都别学,通过司法考试的人都是人中龙凤,万里挑一,你如果通不过,四年也白学。但是这个问题不回答,我怎么给大家讲志愿填报?所以今天我斗胆正面回答一下这个宿命题,各位也这么一听,我也就这么一说。

  

  毕业就失业了,找不着好工作,真的只是高考志愿填报的时候专业没选好这一个原因吗?我觉得还有其他原因。家长们想一想,孩子们大学四年,这段人生中最浪漫的时光,他应该怎么度过?咱们国家高三的孩子确实很苦,每天超负荷学习,各种题海战术,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最终能考上大学的,都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于是乎,一旦踏入大学这个门,到底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很有可能会报复性的放飞自我,一上大学,手机电脑这些家伙全套给整上了,上了大学之后谈恋爱就基本上合情合理了,上了大学之后远离父母的管教,而且手里赚了大把的生活费,各种的让自己斗志丧失,沉沦快乐的条件好像都有了。屏幕前的各位父母,你们说说会发生点啥呢?

  

  大学阶段和高中阶段完全不同的是,高中是一个大家都被弄在一块的环境,老师、班主任,父母都天天盯着,但上了大学以后,没人指着鼻子唠叨了,当然也没有人手把手的去管了,可不就放飞自我了吗?该打游戏的打游戏,该谈恋爱的谈恋爱,该追剧的追剧,总之宅的孩子多,运动的孩子少了,不看书的孩子多了,爱读书的孩子少了,不知不觉的大学四年就过去了,孩子拿着毕业证去面试的时候,人家三两句一问,结果理论理论不扎实,实习实习没经验,这个时候些用功努力的孩子,跟那些大学日复一日浑浑噩噩过来的些孩子,完全就不是一个档次了。所以,高考志愿填报的时候,选学校不重要,选专业才重要,这个点,我是完全不反驳的。

  

  学校的层次大概决定了未来四年你的同学的层次,老师的层次,学校所在的区域,大概率会成为你未来工作的区域,生活的区域。那么,高校所在的地域的经济活力、发展潜力和人文魅力,自然也应该纳入志愿填报的考虑范围。另外,好的学校不仅仅是体现在高考分数,你看些考上985的孩子,他们不光是高考的时候夜以继日,他们在大学的时候也一刻没有停下来过,考证、打比赛、做科研、保研、考研、实习,所以这名校很多好大学读起来一点儿也不比高中省力。

  

  很多专业也得有凿壁偷光的意志力,你才能读到一点精髓。比如说学医这件事儿,它不需要你脑瓜里边有多灵光,但是你一定得刻苦,因为陌生的东西太多了,你要大量的吸收,装到脑子里边,然后你给人看病的时候,你还不能给人看坏了。所以学习本身是一个反人性的一个事情,谁都不爱学习,你没有自律和规划,大学就很难出成绩。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考上大学就万事大吉了,感觉自己的任务完成了。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另外一个很大的问题,孩子大学毕业了要干啥?是要考研,还是直接就业?要是考研,你是不是得早点准备?去年458万人考研,只有100万人成功上岸,好专业更是抢的头破血流。

  

  还有很多孩子觉得读书读够了,说想本科或者专科毕业就直接就业,可是你知道不知道,本科毕业的时候学的些东西就是个理论框架和一点点的实操和应用。现在中国日新月异,本科教育在20年前也许成熟且发达,现在顶多算是各行各业的敲门砖。所以,无论本科你学的哪门技术或者说手艺或者理论,都没有办法直接用到职场上。另外,大学和职业院校完全不同,大学更注重的是培养的综合能力,而不是具体的实际操作,就恰恰和很多企业的用人需求是不一致的。大部分中小企业不需要,也不愿意跟小白打交道,尤其是双非院校毕业,除了央企国企愿意带带小白,应届毕业生,私企、民营企业活的都不宽裕,谁愿意花时间带你玩?

  

  另外,还有一些家长会想让孩子考公务员,考事业编,可是公务员的录取比例1 : 68,事业编的竞争也丝毫不比公务员弱到哪儿去,多少人年年考?年年被现实捶打,有的人蛰伏五年十年就为了一个编制,你想想这得有多恐怖。

  

  所以,回到刚刚开始的问题,到底怎么样才能在毕业时候有个稳定、体面、高薪的好工作呢?其实这一切都离不开规划和孩子的努力。也许恕我见识浅薄,我没见过大学四年同一个专业同一个班,没有一个人找到工作的这种情况。当然我也没有见到过说读了通信工程,读了计算机可是与技术,毕业之后就能进阿里、腾讯和华为。最后,一句话送家长,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要等到孩子大学毕业了以后才想起来。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