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建幼儿园、扩建小学 ... 宁波这个地块这样发展

  近日,余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了《余姚市市政府周边地块(0574-YY-LJ-05)编制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批后公示。

  规划范围

  本规划区位于兰江街道境内,北至余姚江,南至最良江,东到南雷路。规划总用地面积为 160.12 公顷。

  功能定位和规划结构

  2.1 功能定位

  集行政办公、历史文化、品质宜居于一体的综合功能区。

  2.2 控制规模

  (1)人口规模

  规划区总人口约 2.49 万人,总户数 0.83 万户。

  (2)用地规模

  本次规划总用地 160.12 公顷,其中城市建设用地 148.94 公顷,占规划总用地的 93.02%;非建设用地 11.18 公顷,占规划总用地的 6.98%。

  2.3 规划空间结构

  规划形成 " 一心、两轴、四组团 " 的空间结构。

  一心:以市政府及四明广场组成的城市政治、经济中心;

  两轴:指沿南雷路、世南路规划形成的城市发展轴;

  四组团:根据现有城市建设情况及城市发展分析,规划形成的三个居住组团和一个商业商务组团。

  居住组团——以城市主干道路:世南路、新西门路为界线,将规划区内居住用地划分为三个居住组团。规划世南路以南居住组团以多层建筑为主,世南路以北居住组团以多、高层为主。

  商业商务组团——将富达广场、太平洋酒店和保庆路历史街区等商业商务服务功能整合,形成城市中心商业商务组团。

  用地规划

  3.1 居住用地

  (1)用地布局

  规划居住用地 74.77 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 50.20%,人均居住用地面积 30 平方米。其中,二类居住用地 66.24 公顷,商住混合用地 6.6 公顷(住宅比例按 80% 计算),以多层建筑为主,少量高层。

  (2)服务设施配置

  合理配置服务设施用地,用地面积为 1.93 公顷,主要包括幼儿园、社区居委会、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警务室、社区文体活动站等设施,形成基层社区服务点。

  3.2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规划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为 10.18 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 6.83%。

  (1)行政办公用地

  规划区域内行政办公用地面积 4.6 公顷,主要包括住房与城乡建设局、民政局、环保局、余姚市政府、白蚁防治所等保留行政用地。

  (2)教育科研用地

  规划搬迁老年大学、宁波电大余姚学院、余姚市职业技术学校、卫生进修学校等职业技术学校,保留扩建余姚市世南小学至 36 班,提升地块用地面积 2.98 公顷。

  (3)文物古迹用地

  规划区内文物古迹用地主要是保庆路历史街区,用地面积 2.28 公顷,对保庆路历史街区进行修缮保护整治,做好与周边建筑的协调统一。

  3.3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规划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主要包括宾馆、酒店、电影院、银行、饭店、商铺、商场、超市以及邮政、电信等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用地面积 18.36 公顷,占建设用地的 12.33%。

  3.4 公用设施用地

  规划区内公用设施用地面积 0.12 公顷,包括开关站、泵站等。

  3.5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

  规划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面积 29.84 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 20.44%,地面社会停车场用地面积 0.08 公顷,规划区内共设置 1 处独立停车场。

  3.6 绿地与广场用地

  规划绿地与广场用地面积 11.59 公顷,都为公园绿地,主要是沿江滨水绿地及兰墅公园、兰江广场、世南公园等集中绿地。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4.1 配套原则

  城镇社区配套设施遵循 " 分级配套,共建共享;分类实施,公益优先;因地制宜,弹性指导 " 的原则。

  4.2 配套要求

  依据《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结合人口规模及规划编制单元划分,公共服务设施按配套类别进行市区级、街道级和社区级三级配置。

  绿地和公共开放空间规划

  5.1 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区绿地与广场用地面积 11.52 公顷,占建设用地的 7.74%。其中公园绿地 9.32 公顷,防护绿地 0.56 公顷,广场用地 1.62 公顷。

  (1)公园绿地

  规划区内设置 4 处公园,为居民提供休闲游憩场所。

  (2)滨水绿地

  沿余姚江控制不小于 26 米宽绿带,部分地段适当放大形成节点,作为城市滨水绿地,为居民提供公共的开敞空间。

  5.2 水系规划

  规划形成功能多样,体系完善的水网系统。

  5.3 开放空间设计导则

  开放空间廊道包括沿最良江、余姚江规划形成的滨水景观廊道。重点开放空间包括兰墅公园和兰江广场及滨水绿地。

  道路交通规划

  6.1 道路系统

  规划范围路网形成 " 二横三纵 " 的干路网结构。其中 " 二横 " 为世南西路和舜水南路," 三纵 " 为南雷路、舜水南路 - 新西门路、西石山路。

  6.2 交通设施

  结合用地布局、道路性质、交通需求,经综合考虑,规划布置 3 个独立用地社会公共停车场,结合用地更新,为满足老城区停车不足,对更新地块建议配建社会停车位。

  6.3 竖向规划

  本区竖向规划重点:

  (1)处理好河道与地块之间的关系;

  (2)处理好拆迁重建地块与周边地块及道路之间的关系;

  (3)处理好地下公共停车场库与连通道路的标高控制。

  防灾规划

  7.1 防洪、排涝规划

  防洪标准:本区防洪标准为 100 年一遇的Ⅱ级设防,近期可按 50 年一遇设防标准建设防洪设施。

  排涝标准:排涝标准为 20 年一遇标准,24 小时暴雨当天排出不受淹。

  7.2 消防规划

  (1)消防站布局

  从整个城区统筹考虑消防设施,本单元内不新增消防站。

  (2)消防水源设施规划

  消防水源以市政给水管网为主,并积极利用河道等天然水源。

  7.3 抗震规划

  一般工业与民用新建或扩建工程按地震参数 0.05g 进行抗震设防,无需进行专门的地震安全性评价。重大工程、生命线工程、易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其建设场地必须进行专门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按评价结果进行抗震设防。

  7.4 人防规划

  规划范围内总用地面积 160.12 公顷,其中城市建设用地 148.94 公顷。更新居住建筑面积约 78.48 万平方米,其他更新的民用建筑面积约 1.40 万平方米。考虑到范围内老旧小区地下空间难以开发利用,因此,规划范围内可利用的法定民用建筑建设总量为 79.88 万平方米。规划居住人口 2.76 万人,约 0.8 万户。人防工程按政策结建规模为 61439 平方米。

  本次规划人防工程总建筑面积为 47120㎡,其中,专业队工程 14000㎡,人员掩蔽工程 33120㎡。本区块防护人口总量为 22080 人,人均人防工程建筑面积为 2.13㎡/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