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眉山药科职业学院师资中的“帽子教授”

  

  眉山药科职业学院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四川省教育厅主管的一所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全国第二所、西部地区第一所以“药科”命名的高职院校,是四川省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四川省科普教育基地,四川省扶贫先进高校。

  作为一所新设的民办高校,亟待解决的便是师资问题。恰如梅贻琦先生所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本期,我们就一起走进眉山药科职业学院,浅析一下该校师资力量。

  作为吃瓜群众,我们先来看看眉山药科职业学院都挖来了什么样的业界名家。

  第一位是曾晓荣教授,现任眉山药科职业学院院长。只要看前几个头衔,每一个都足以砸死人。

  曾晓荣教授

  二级教授、硕、博士生、博士后导师,著名的心脏电生理学专家。

  1978年毕业于泸州医学院,先后在日本国立德岛大学和德国Tübingen大学留学和工作。是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首批入选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教学名师。

  主持主研国家、省市自然科学研究项目51项,国际合作项目4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8项,中华医学科技奖1项,发表论文250余篇,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担任13所院校兼职教授、客座教授,指导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150余名。

  第二位是梁冰教授,现任眉山药科职业学院公共课教研部主任。

  梁冰教授

  毕业于武汉大学(本科)、日本山梨大学(应用化学硕士学位,物质工学博士学位),曾任职于成都科大、四川大学化工学院。编写教材、著作10余本,发表教研论文10余篇,科研论文70余篇,其中SCI论文26篇。授权发明专利3项。参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及省部级若干项。专业特长:分析化学,药物分析及制药过程检测。

  在高层次人才数量有限的情况下,即便是重金引进,很多高校仍然觉得不够,主动挖人成为其另一个手段。

  对于高校来说,得“帽子”人才者得一流,得一流者得科研经费,得科研经费者得“帽子”人才。

  但,这些帽子也要分个新旧。

  翻阅眉山药科职业学院官网专家名师栏目,可以发现许多专家都有在西南医科大学、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高校工作的经历;并且,他们大都数已经花甲之年,甚至已经退休。

  例如,学院从成都理工大学龚世达教授,早已退休。

  图源:四川省情网新闻页面截图

  譬如,谭宗俊老师同样也是花甲之年。

  谭宗俊教授

  谭宗俊毕业于西华师范大学化学学院77级,1993年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2002年被评为成都市中学化学学科带头人,四川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内江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兼职教授,教育硕士导师,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化学教育》专家审稿组成员, 化学与材料学院培训首席专家,教育部国培专家库内专家。

  根据学校2023年4月10日发布的最新招聘公告,可以发现,学校对专任教师的要求并不太高,本科学历即可担任,部分专业要求研究生学历。

  

  纵观四川其他高职院校,专任教师的招聘要求已经拔高到研究生学历,部分高职院校甚至已经要求博士,例如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等。

  

  2020年民办高校在校生791.3万人,比上年增加82.5万人,增长11.6%,占全国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为24.1%。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进我国国民素质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

  教育部官网显示,2020年高等教育教师配置明显趋紧,这点在民办高校尤为突出。目前我国民办高校的教师队伍建设仍然面临诸多体制性问题,尤其是教师队伍学历不达标、双师型教师紧缺、人才流失严重,成为制约我国民办高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障碍。

  

  诚然,对于一所新设高校来说,搭建新学科、梯队,开辟新方向,需要挖来教授副教授,否则只有地基没有墙梁。但是,如果都是花甲之年的“帽子教授”,对于学校的教学建设是没有多大帮助的。

  但教师是学生职业兴趣的培养者,是学生职业潜质的挖掘者,是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者。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一所职业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决定性因素。所以,做好人才引进的同时,也需要大力培育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也非常重要。

  说到底,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为国家和民族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大学里的老师,则是培育这些人才的主体。

  师资,马虎不得。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