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调休,前拼后凑,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休假?
言咏/文劳动节五天长假终于开启。一方面,压制了一年半的旅游度假和探亲需求,在新冠疫情好转的当下爆发式释放。公安部交通管理局4月26日披露的数据显示,五一假期机票、门票、酒店等预定量显著超过2019年同期,全国客流量预计将达2.5亿人次。另一方面,对五一调休的吐槽上了热搜,五一的实际假期没有增加,五天假期是靠腾挪前后两个周末调休得来的。节前连上六天班,节后正常周末被打断,人们纷纷抱怨“累觉不爱”,调休凑出的长假还不如不休。
自从2008年取消五一黄金周后,呼吁恢复七天长假的声音一直没有停歇,尽管也一直伴随着争议。争论了十几年后,调休凑出了五天小黄金周,却不受人们欢迎。上班的和上学的都觉得向两个周末“前取后借”太累,再加上井喷式集中出游,路上堵车景区拥挤,体验感大打折扣。休假是为了更美好的生活,调休凑长假是否得不偿失?
不要怪民众矫情。施政者就是要倾听民众的声音,不管这声音是否有些“任性”。和公共讨论不一样,吐槽本就不需要深思熟虑。从这些吐槽的声音中我们不妨看到背后的痛点,并思考:人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休假?
首先,人们对休假,对休闲生活的需求是存在的。即便是前取后挪拼凑出的五天假期,也舍不得“闲置不用”。新冠疫情确实憋坏了很多人,尤其是今年年初疫情反复,不得已“就地过年”。如今好不容易国内环境相对安全,即便知道会受扎堆之苦,也舍不得不出去走走。离假期还差半个多月,微信群里就在纷纷打探去哪里好玩又清净,大家各自纷纷规划行程。放假前夕,请求助力抢火车票的明显增多了,这也从侧面反映了长假出行人数的井喷。
其次,与这种拼凑假期扎堆休假相比,人们更需要可自由支配时间的“分散休假”,既能享受到一家人一起出行的度假时光,又不用饱受景区拥挤之苦,还不用被前后调休折腾得累觉不爱。带薪休假推出了很多年,但落实得一直不太好。有些企业根本就没有,有的形同虚设。有的单位,休假时没有效益工资,基本工资很少,带薪休假相当于减薪休假。这些都是阻碍人们自由休年假的因素。另一类人群是学生群体,教育部门是否可以考虑春假、秋假的制度安排,省的寒暑假父母带孩子扎堆旅游,气候条件不好,也拥挤。
五天长假对于拉动消费无疑是有益处的,对于经历过疫情冲击的旅游业来说,这算是一个黄金周。不过,在疫情常态化的时期,用落实带薪休假或者弹性春秋假的方式,引导人们错峰出行度假,更从容,更健康,在促消费上也能起到更加细水长流的作用。再进一步,促消费功夫在平时,节假日只不过是锦上添花,当老百姓就业稳定了,钱袋子扎实了,医疗、教育、养老保障兜底都住了,对未来的预期积极向上了,自然就敢花钱了。老百姓有钱花,敢花钱,天天都是黄金周,时时都是消费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