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道元|庚辰本夹批“严严密密”文不对题的一处校对

  庚辰本夹批“严严密密”文不对题的一处校对

  甄道元

  第21回写宝玉大清早便披衣、靸鞋来到黛玉房中,黛玉、湘云尚未醒来。甲戌本、己卯本无此回;杨藏本是每10回一册装订,单册首尾缺叶甚至缺回,此处是第21回,残缺无文。

  庚本作?那林黛玉裹着一幅杏子红绫被?,列舒程(蒙戚)[晋]本作?那(林)黛玉严严密密裹着[□□]一幅杏子红绫被?。庚辰本在“那林黛玉”四字后,有批语:

  【庚夹:写黛玉身分,“严严密密”。】

  此处的写作目的是,黛玉严谨,是淑女形象,严严密密“裹着”一幅杏子红绫被;史湘云是不修边幅的大大咧咧形象。运用的写作手法是对比,湘云“被只齐胸”“膀子掠于被外”,与黛玉的“裹着”形成对照。古代对女子的举手投足,要求严格。即便到了上世纪70年代生产队时期,甄仍记忆犹新:中途工歇,未出阁的女子坐姿稍不讲究,便会受到长辈的斥责。作者此处,用意明显。

  但是,庚辰本正文并无此“严严密密”数字,缘何批出“严严密密”之批?很显然,庚夹批与正文并非是“原装原配”,而是由他本上的批语转抄而来,且作为了夹批。

  

  那么,庚辰本的夹批从何而来?只能推测,是抄自蒙戚列舒晋程本,或与之类似的本子。但我们并未发现蒙戚列舒本有此批语。而晋本是不主张多收录批语的本子,其在第19回对此有说明〖晋回前:有原本评注过多,未免旁〔庞〕杂,反扰正文。今删去。〗程本则是不收录批语的本子,程高引言中提及了这一问题,?是书词意新雅,久为名公钜卿赏鉴。但创始刷印,卷帙较多,工力浩繁,故未加评点。?显然,其“未加”是指未加上“名公钜卿”原有的赏鉴之语——然程本也未剔除干净,一些混入正文的批语,蒙混过关了。换言之,我们并无法排出晋本之母本、程本之底抄本,其批语是丰富的。

  庚辰本的这种“非原装原配”的批语,在第15回 ?妙在不见?处,第19回的?一件??二件?处、?一把拉住?处,以及第21回等处均有出现,不赘。

  这种现象,关系着对“脂砚斋凡四阅评过”的认识。在《红楼梦底稿探索》和《批语混入与之批分析》中,对“四阅评过”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过分析。不存在重评本的甲戌本是“二阅”,蒙戚本是“三阅”的“丙子本”,己庚本是“四阅”的先后顺序。脂砚斋的“四阅”与曹雪芹的第四次增删改写,不存在捆绑关系。己庚本中的文字,有的地方比蒙戚本还早。曹雪芹也不可能将“英莲”到最后临终之时改为“英菊”。曹雪芹也不可能在甲戌年与庚辰年之间,穿插上黛玉“十三岁”进京、荣国府家业衰败的责任是“皆荣玉”,黛玉所游乃是“旧景”等等。即便是己卯本(1759)与庚辰本(1760)内部,也不存在时间和道理上的先后顺序,时间上晚于己卯年的庚辰,不应当漏掉己卯本第2回末、第17回等处的批语,也不存在第3回黛玉眉眼上先有己卯本后改庚辰本的逻辑顺序。“四阅”只代表评家第四次评阅,与曹雪芹的增删次第无关。

  

  总之,正文上反映出了庚辰本是个混抄杂合本,而从批语角度看则是个汇评、汇录本。而且,该庚夹批出现在“那林黛玉”四字之后,此应是由侧批误抄为了夹批之故。因为,侧批出现在句首,而夹批出现在句末。换言之,庚辰本若为夹批,则应在“杏子红绫被”句后,而若在“那林黛玉”四字后,则应是侧批。此处反映出了庚辰本的传抄链条之长。

  故此处的校对,其一,应取蒙戚列舒程本。其二,批语应校作【庚侧:写黛玉身分,“严严密密”。】

  据《甄道元红楼梦笔记》整理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