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入画了!

  、

  一幅幅不大的画纸

  记录了

  南京多处历史古迹

  今天(4月18日)

  是2023年国际古迹遗址日

  有这样一个女孩

  通过绘画的方式

  探索着南京丰富的文化历史遗存

  一起了解她的故事

  ↓↓↓

  01

  初识

  13年前

  刘莹莹从外地来南京读研

  立刻被这座城市所吸引

  “

  “我眼里的南京,跨长江、临皖南、接淮扬,多种文化元素集于一身,气质鲜明。”

  ”

  △刘莹莹

  刚开始

  刘莹莹仅仅是实地寻访

  南京的历史遗存

  “

  “我喜欢爬山,一周要爬个两三次。家住紫金山附近,有时候出门办事,我甚至会提前两个小时出发,翻山过去。”刘莹莹笑着说。

  ”

  △紫金山大北坡

  △灵谷塔

  正是因为生活在紫金山附近

  出于对历史文化的热爱

  紫金山里的历史建筑

  成为了刘莹莹笔下常出现的元素

  △紫金山天文台主楼牌坊上的套兽

  △紫金山天文台古天文仪器

  02

  结缘

  “我的专业其实是国画

  突然发现自己居然

  也能用钢笔画记录下历史文化遗迹”

  2021年,刘莹莹尝试着复刻了《金陵古迹名胜影集》中的一幅插图,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南京的历史文化遗存,对南京的古迹爱好者影响深远。

  △刘莹莹复刻的是南朝梁吴平忠侯萧景墓石刻,现位于栖霞区十月村,是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为了完成这项任务,她先将原图放大,然后以微型版画的样式,用小楷笔临摹。复刻中,刘莹莹对这幅图还做了一定修改,将图案中的最美南朝石柱放大了比例,起到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

  后来,这幅图被制作成《寻迹南京》的藏书票,吸引了无数文保爱好者,也深深地影响了刘莹莹之后的创作。

  △南京长江大桥

  △古鸡鸣寺

  03

  入画

  自那之后

  刘莹莹画了很多历史文化古迹

  越画越觉得有趣,越画越爱

  △湖熟古八景之梁台映月

  △固城遗址

  南京的明城墙

  至少画了20多幅

  明城墙龙脖子段、明城墙石城门……在刘莹莹的笔下,画明城墙画得最多。有时她也会遇到创作瓶颈,这时,她便回去查资料,重新再画,有的景点去了好几次才完成创作。

  素材的采集也和以往不同,多为航拍所得。“航拍可以为画者提供全景视角,我关注了南京很多摄影界的大咖,他们都是我的老师。”刘莹莹坦言。

  04

  展望

  “在南京生活得越久

  越感受到这座城市的魅力”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不论走到哪里,都能遇到上至国保、下至区不可移动的文保单位。“刘莹莹感慨道。

  南京的古迹

  既是历代先贤留下的风骨

  也为秀丽的山水城林

  填充了人文气息

  使南京这座城灵动起来

  寻迹南京

  犹如聆听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

  诉说他的过往

  △紫峰大厦

  我会继续画南京的历史古迹

  南京的建筑、南京的山……

  我想,我后半生的艺术使命

  应该就是继续画下去

  素材来源 | 南京日报

  原标题:《金陵,入画了!》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