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火箭炮为何一炮三用?射程仅是台湾海峡的宽度?
解放军火箭炮为何一炮三用?模块化作战是现代军事装备的重要设计思路之一,这类能力的价值在于能够让有限数量的武器。
适应不同的作战环境,发挥出灵活应对多种作战目标的高度作战转变能力,而解放军的PHL-191火箭炮堪称其中的典型。
目前,解放军装备了至少200门PHL-191型箱式火箭炮,而每一门火箭炮都具有三种搭配的作战方式,通过更换其上搭载的模块化发射单元。
PHL-191火箭炮可以选用10枚300mm火箭弹、或4枚370mm火箭弹,或是2枚750mm战术导弹武器。
其中,最普通的300mm火箭弹的最大射程为70公里,进行增程改进之后最大射程可达130公里。而更大型的370mm火箭弹最大射程则达到180公里。
最重型的750mm战术导弹则拥有接近500公里的射程。而考虑到解放军的重型自行榴弹炮的最大射程也在70公里左右。
这也就意味着解放军只需要装备PHL-191一款火箭炮,就可以填补从榴弹炮到战术导弹之间的所有射程空缺,满足解放军对70-500公里范围内目标的打击需求。
而解放军之所以对PHL-191提出这种“一炮三用”的需求,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的空中火力支援还很难达到美国空军的那种程度。
因此解放军陆军很可能需要在高强度战斗中依托自己的武器来实现对敌军远程目标的打击,为了应对各种距离的不同目标,依托多管火箭炮来进行模块化改良就成为了解放军的选择。
而在诸多远程火箭炮的支持之下,虽然解放军陆军目前无法期待在高强度战争中得到空军密切对地火力支援,但我军仍然能够保证在所有距离上的对地打击。
不过,PHL-191的价值不仅于此。台湾海峡的宽度与解放军火箭炮的射程。也许是巧合,台湾海峡的宽度,似乎和解放军PHL-191火箭炮有着高度的重合。
台湾海峡最窄的地方,是从福建平潭岛出发到海峡东侧的台湾南寮之间,距离约为130公里,这恰好是PHL-191火箭炮所使用的最小口径300mm火箭弹的极限射程。
而平均来看,台湾海峡的宽度约为190多公里,这个数字接近于PHL-191火箭炮所使用的大口径370mm火箭弹的极限射程。而台湾海峡的最宽处。
是台湾最东南处的猫鼻头到大陆福建侧的澳角,直线距离约为410公里,同样小于PHL-191火箭炮使用战术导弹系统时的射程。
因此从理论上说,PHL-191这一款火箭炮,通过换装不同模块弹药的方式,射程能够抵达台湾西侧的任何一个地点。
这实际上也就意味着这款火箭炮理论上能够为解放军在台湾西侧任何一处滩头登陆提供火力支持。无须多言,这种能力设置,很可能是为了针对两栖登陆作战而设计的。
而结合PHL-191卡车底盘的高机动性,这款火箭炮还可以在齐射打完弹药之后迅速转移机动,规避可能的火力反击,堪称解放军用于压制滩头抵抗的利器。
事实上,很多军迷也流传“远火洗地”的说法,但这种说法可能存在较大的误解。“远火洗地”为何不现实?火箭炮武器拥有高度的威力和范围。
能够快速对广大区域的敌方目标造成严重破坏,在集中火力打击的地域,看起来就像是被一通“钢雨”洗刷了一遍,往往一门火箭炮就会造成数平方公里寸草不生的局面。
由于解放军拥有相当数量的远程火箭炮,军迷也流传用远程火箭炮“犁地”的说法,也就是所谓的“远火洗地”。
但对于这种概念,必须指出没有任何军队富裕到可以滥用远程火箭炮。解放军03式远火最普通的火箭弹价格高达75万人民币。
增程版本会更贵,升级了制导系统的价格会再提一节,而口径放大为370mm则还要再涨价格,至于射程500公里的战术导弹系统,价格就会非常昂贵了,很可能比对方的火炮还贵。
而且,解放军的PHL-191 只有200多门,03式的数量同样不会太多,这些都是宝贵的资产,因此不会分散滥用于各个地域。
事实上,进行两栖登陆作战都需要寻找部分地段作为登陆点,因此有限的远程打击火力必然要集中于照顾登陆点,优先为登陆部队突破防线、建立登陆头和推进内陆提供强力支持。
此外,解放军远火还可以用于打击一些对手的后勤节点目标以及兵力与装备的集结地,寻求尽可能地削弱对方的抵抗能力。
总体来看,远火不可能用于大面积的“洗地”,而会专门用于关键地段,打击对方滩头兵力并压制对方的反击火力。
而在集中使用之后,远火打击的地域也将更加地“寸草不生”,这会极大地减小解放军登陆部队在战役中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