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教育沃土 守望满园花开
她不是艺术家,却吸引着孩子求知的目光;她不是工程师,却塑造着孩子真善美的灵魂;她不是歌唱家,却引领着伙伴齐唱课改协奏曲。她,就是岳阳县荷花塘小学的刘伟伟老师,在教书育人的平凡岗位上,三十年如一日,用自己的坚守、勤恳、智慧,收获了无数的荣誉与感动。
赏识激励 让教育有温度
刘伟伟始终坚持立德树人、面向全体的理念,采用欣赏激励的方法教育学生。她任班主任时,把每个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多角度赏识、激励孩子自主管理、努力学习。一次班会课,班长总结上周班级工作,批评李杨(化名)同学:没扫地、不做作业……她却没有批评,轻声问道:“李杨,班长说的是真的吗?”孩子点点头,她说:“老师喜欢你的诚实,每个人都有缺点,缺点不可怕,改正就好了,老师相信你会改正缺点。”孩子坚定地点点头。正因为她对学生的爱与喜欢,她的课堂才会有“温”度。
教学相长 让教育有高度
她勤于学习、精于业务、乐于奉献,坚信教学相长。2005年,通过函授获得湖大美术学本科文凭,阅读教育专著十多本,做学习笔记近30万字,多次评为各级美术骨干教师培训与教师培训者培训活动“优秀学员”。教学上,她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策略培养学生合作创新能力;用游戏、观察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用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汗水浇灌,教学之花朵朵开:她执教的美术课多次评为省、市、县级“示范课”“精品课”“优课”,辅导学生绘画作品《妈妈辛苦了》等九十余幅在国家、省、市级报刊发表或获奖。2006年被评为省级“艺术教育先进个人”,2010年获得岳阳市“金鹗奖”金奖。
教研创新 让教育有广度
身为学校教科室主任,她的目光不只停留在自身的成长上,如何在教研创新上做文章,将课改理念与传统教学结合,构建适合学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她心头最为牵挂的事。2005年以来,在她的组织下,专家讲座、经验交流、课堂达标、青蓝工程、教学研讨、师生竞赛……这些常规工作,都在精益求精地进行。2015年,她撰写的课改成果《依托“认学议练”教学模式 实现课堂“少教多学”》获岳阳市一等奖,从此,她以该教学模式耕耘在教育的田园。风雨里的跋涉,换来的是硕果累累:她二十多篇论文案例、经验总结、绘画作品在《中国美术教育》《教师》等杂志发表;主编校本教材《趣味绘画》获省级三等奖;学校被评为岳阳市首批课改示范校;语文、综合教研组被评为省、市优秀教研组。
专业引领 让教育有深度
受她的影响,一批学科骨干教师也积极参与到课改中,走上课题研究的道路。课改伊始,针对本校学生问题,她主持的省级课题《小学生语文背诵能力培养的对策研究》、市级课题《提升小学生语文表达能力的研究》,先后结题且获省、市级一、二等奖。接着,针对教学模式构建,主持市级课题《阅读教学中“少教多学”的模式构建研究》,2020年获省级一等奖。2022年开始主持省级课题《基于深度学习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正因为对课堂教学的专注与执着,使得她在指导教师专业成长上成绩斐然:先后指导三十多名教师在省、市、县级教学比赛中获“金奖”“一等奖”“优课”等奖项;多次担任省培、县培指导老师。2021年,她被评为“国培计划”工作坊研修省级“优秀坊主”,2022年评为“岳阳名师”。
她以情育人促进品德养成,主张以美育人呵护学生成长……刘伟伟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在孩子们的心中播撒美的种子,不愧为“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的典范”。
记者 唐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