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才女33岁回老家当油漆工,问及原因,她这种繁华不属于我
人一生的追求是分层次的。或只求个吃饱穿暖家人和睦平安,或想要获得更大名利,成为别人眼中的成功人士。还有的追求更高一层的精神境界,以期能够得到精神升华。无论哪一种,都有其存在的理由或者原因。
毕业于北京大学这种让人仰慕的高等学府的学子,却要追求一种个人的平静,拿起了刷子拎起了油漆桶。这种专业与职业的差距,让一般人看来实在是费解。她就是河南女子苏黎杰。
以北大为跳板却跃进了乡土路
苏黎杰自幼聪慧好学,1998年高考时考取了河南大学。跟北京大学结缘还要得益于她继续追求自身提高、学业深造的梦想。
四年的河南大学生活之后,她如愿考进了北京大学继续攻读硕士。在外人看来,苏黎杰的人生路程中已经是开满了鲜花和憧憬。她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毕业之后就开始为进入北京名校教书做准备,但是却很遗憾没有得到认可,只能另谋出路。
在大城市,即便是她这样的天之娇女,讨口饭吃也不是那么容易,后来她当过老师,也任职过公司的职位。甚至还在2009年参加公务员的考试,只不过没有成功。
可见,她是渴望能有一份稳定的没有任何后顾之忧的工作。不然也不会在频繁更换工作之后,再回头去考取公务员。
几年的时间蹉跎,就到了三十岁的年纪。女人不经岁月,职场女人更是经不起时间的折腾。苏黎杰在几番琢磨之后,毅然放弃了一个房地产公司的邀请,放弃了百万年薪的诱惑,选择离开都市回到她走出来的农村。
她的理由是:这种繁华不属于我。
油漆工里来了才女
回到农村也不是她所想的那么平静顺利。解决基本的生存问题才是主要的。家里花钱供了那么多年,不可能再返回去让家人养着。
苏黎杰拿起了刷子拎起了油漆桶,当了一名油漆工。
北大的专业技能此时被她束之高阁。其实她搁置的何止是北大的知识,她把这些年大学所有的知识和技能都搁置了。
周围人的指点肯定是有的,她不理睬就是了。
真正让她内心自动疏远的是曾经的同学们。生活圈层不一样,自然也就有了高下的对比。她只含糊地告诉别人自己在一家房地产公司从事设计工作。同学聚会诸如此类肯定是不会再去,她得给自己保留最后的那点尊严。
她现在就是一名纯粹的体力劳动者。她很享受这种生活状态,身体上的累和心理的累以及复杂的人际关系比起来不算什么。
理想与现实的较量
工作没有什么高贵与低下之分,只有适合与不适合。高学历低就业最后闯出一番天地的人有很多。曾经热极一时的"猪蹄哥"赖章平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一个理工男放弃工程师的工作,却去当街摆摊卖猪蹄。最后不仅实现了财务自由,还实现了开连锁店的创业之梦。
大学生不当白领并不一定就是教育的悲哀。大学生回家再找父母养着才是真正的悲哀。
就像苏黎杰,在选择职业过程中,总要经过几番挣扎与较量,总要努力认清自己该走什么路。本科生也好,研究生也好,硕士博士也罢,拥有了高学历并不一定代表有高情商和逆商。
苏黎杰不喜欢人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其实从另一个角度可以反映出她比较差劲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对繁杂事务的处理能力。
我们在学校接受更高一层次的教育,更应该在学校的教育中学会如何把学到的知识转变为谋生的手段和技能。在苏黎杰的几次跳槽与面试之中不难看出,她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却没有学会先认同再谋发展。
毕业生没有多少工作经验,最忌讳的就是眼睛往上看却忽略了自己可能连最基本的办公室工作都做不好。所以磨练是第一要经历的。还有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没有谁规定牛校毕业的人就一定会有牛气的工作。
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期望值,在获得实践机会的前提下才能图职业的发展和个人价值的体现。
几番现实与理想的较量之后,让人欣慰的是,苏黎杰能够"放下身段弯下腰"。
这让人想到大山里的伍继红,同样高等学府(人大)毕业的她,在考公考研受挫后就一蹶不振,任凭命运推着走,最后成了普通木讷的山野农妇,这难道不更加令人惋惜吗?
幸运的是,苏黎杰还没有彻底放弃,她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生存圈子,而且顶着压力很好的站住了脚跟。也许,对苏黎杰来说专业知识的搁置只是暂时的。
回归乡下,不是单纯为了舒适,而是换了一个奋斗的空间,换了一种人生的活法。
我们希望看到,油漆工只是苏黎杰跳出给她压力圈子实现自己梦想的一个出口,而未来,则有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