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超千场活动营造“学术北京”氛围
2023年,全国及北京市属科技类学会、基层组织在京举办的学术活动将超千场,其中学科类品牌学术交流活动424场,重点集中在自然科学基础学科、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等10个方向。昨天,2023年《首都学术会讯》发布,收录了其中的287场重要学术会议并授权使用“首都学术”标识。
2023年《首都学术会讯》收录的活动,包括前沿科技论坛及重大平台学术活动、学科类品牌学术交流活动、首都前沿学术成果报告会、全国学会在京重要学术活动四类。首届北京智慧城市大会、北京交叉科学院士论坛、医工交叉创新融合交流研讨会等一批学术活动,今年都将在京举办。
四类活动中,本市学科类品牌学术交流活动涵盖范围最广,将坚持“四个面向”、突出基础研究,并结合首都产业特点开展,今年共计划举行424场。其中,医药健康、自然科学基础学科、绿色能源与节能环保、智慧城市、智慧农业5个领域,全年在京学术交流活动均超过40场。首都前沿学术成果报告会则将发挥学术交流推动基础前沿领域科技创新的作用,全年计划开展12场活动。
首都学术“一十百千万”工作机制同步推出,将通过“首都学术”这一品牌,以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学科前沿发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等10个领域为重点,引领联动学会和基层组织,每年遴选十佳影响力学术会议,评选百家学术交流优秀组织,宣传推广千项优秀学术创新成果,聚万名人才。
相关新闻
海淀将建全国首家青年科学家会客厅
发布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方案,“百校联盟”再添三所高校,打造全国首家青年科学家会客厅……昨天下午闭幕的2023“智汇海淀·星光璀璨”人才主题周上,海淀打出揽才“组合拳”,打造支撑中关村科学城建设的各层次人才队伍。
在刚刚闭幕的中关村论坛上发布的《海淀区区域人才发展创新指数报告2023》显示,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12个重点区域对比中,海淀区人才发展创新指数位列第一,其中人才队伍、创新平台和投入产出三项优势突出。2022年,海淀区独角兽企业数量同比增长12.8%;区域内高新技术企业科技研发经费支出达到2038.3亿元,占全市的52.7%;投入端精准发力保障了人才发展创新,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95件,是北京市的3.5倍;技术合同成交额达3380.4亿元,占北京市的42.5%。
闭幕式上,《海淀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方案》正式发布。根据方案,海淀区高层次人才库计划于每年下半年启动,面向区内各级各类优秀人才开展入库工作,并每年面向人才库认定“星海人才”。经认定的“星海人才”将在人才事业支持、人才择优推荐等方面享受区级服务保障。
现场签署了一系列人才培养服务的战略合作协议。例如,为提升社会服务和社会治理水平,海淀区委社会工委区民政局与北京城市学院签订了《海淀区社会工作人才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共建实习实践基地、培养高层次社会工作人才、政产学研用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
海淀区将率先在全国打造首家青年科学家会客厅。该会客厅将依托海淀区科研院所科技人才优势,打造青年科学家人才智慧客厅、孵化加速空间、成果转化平台等,聚焦全球化青年科学家服务场景探索和成果服务,探索建设世界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原标题:今年超千场活动营造“学术北京”氛围)
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 刘苏雅 孙颖
流程编辑:u027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