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朱老师的一封信
敬爱的朱老师:
经常在朋友圈看到怀念您的文章,大家回忆您的教育教学故事,总结您的思想,谢谢您给我们留下这么丰富的思想“遗产”。
我们都是您的学生,您用您的一言一行教给我们当教师的道理。
“老师的心中要装着学生”。听过您的课的教师,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您眼中只有学生,您的课堂是给他们讲人生,遇到学生难懂的知识,您就在黑板上画图,用学生熟悉的事打比方,用肢体语言帮助学生理解。您讲光合作用时,眼中充满敬意地说:“我们应该向光合作用脱帽致敬”,并做了脱帽这个动作,全班学生肃穆、坐直,认真学习这个地球上最伟大的反应。您常常给我们讲您如何上课,课堂上不断问学生问题,让学生思考。您的课堂把当天学的知识结成网,还连接了前面的知识和未来要学的知识。您的心中装着学生的发展,装着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使命,装着家国情怀,您带学生编织了他们的人生梦想。
“老师是终身的学习者”。您是老一辈的大学毕业生,学术水平极高,但您总是不断学习、思考。与您一起编写教材时,您常提到最近读的书,都是些很难懂的书,有教育学的,也有哲学的,您常提到书中有哪些东西值得借鉴、如何借鉴。您关注国家教育的发展政策,编写教材时带我们学习课程标准以及相关文件,谈其如何在教材中呈现。2016年见面时,您的头脑、智慧依然令人赞叹,一直在智力的最高峰,您是我人生的楷模。
“老师要对学科有深刻的理解”。我荣幸地参与了教材编写,每次开会都很激动。聆听着前辈的发言,轮到我发表看法时总是战战兢兢的。您看着我,眼中充满鼓励,最后您总结时鼓励每一位教师,同时告诉我们“不忘初心”,您的“初心”便是落实课标理念,您反复提“科学教育要与人文教育整合”,您带着大家写了教材中的“小诗”。您常说“教材要体现科学、技术、社会”。
在编写选修二教材时,您与大家一起设计了栏目“从社会中来”和“到社会中去”,就是想让学生从社会的需求出发理解学习的意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社会问题。您的“初心”是编写的教材也能帮助教师理解和落实课标,您反复告诉我们“教材是写给学生的也是写给老师的”。
教材就像桥梁一样,把课标理念与课堂落实连接起来。您的“初心”是提升学生素养,把他们培养成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您特别重视在教材中加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我国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参与编写教材的时光是幸福的,让我们得以迅速成长。
“老师是很优雅的”。教师应该是什么形象?一身粉笔,满色憔悴?不对,看您总是帅气整洁,您告诉我们站讲台要有仪式感,要盛大,要隆重。您也与我们聊生活,言语中透露着生活的幸福和满足。您喝咖啡,还爱做饭,也对“时尚”很有研究,聊起旅行,聊到历史典故,您什么都知道。您告诉我们,教师要热爱生活,要把自己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爱生活的人能够传递对生活的爱。
“当老师是很幸福的”。您酷爱教书,甚至能记得每一节课,每一个教过的学生,您还记得编写的每一本教材,写过的每一句话。前不久,我重看苏联电影《乡村女教师》,最后的镜头中,满头白发的女教师瓦尔瓦拉·瓦西里耶夫娜看着学生从各地归来,她快乐起舞,镜头一点一点拉近,她露出了幸福的微笑。当时我就想到您,想拿出新的教材给您看一看,把我们的进步与您分享。
我始终珍藏着您赠给我的书,您谦虚地写“指正”。朱老师呀,您是影响我一生的人生导师,我要像您一样帅气地生活。
永远怀念您!
(作者系北京大学附属中学特级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
《中国教师报》2023年06月07日第8版
作者:于 璇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