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考了!?985学生上岸双非院校的研究生,根本没必要读?!
从“双一流”院校的本科,考研到“双非”院校,会经历怎样的心理落差?又是一年考研放榜之际,23考研已结束,成功上岸的同学陆续收到研究生录取通知书,一些曾经顶着名校光环的大学生们,因为考研失利、调剂失败等种种原因,进入“双非”院校读研。
我们知道985人人都想进,但不是人人都能进的。不过最尴尬的情况莫过于,一位本来是985的学生,却最终在考研时与852/211失之交臂,只能进入一所双非。这种情况放在前几年是比较少见的,但这两年92名校学生逆向考研双非的现象越来越多,当然我们不是空口无凭,从一些高校公布的招生数据中我们也可以窥见一二,,比如武汉科技大学、广州工业大学等等,这些双非每年的研究生拟录取名单中有不少92名校生。
比如,武汉科技大学2022级硕士研究生招生数据显示,研究生新生总数3188名,其中来自“双一流”高校的新生有159人。昆明理工大学的研究生中有92名本科来自“985”高校;深圳大学来自“双一流”高校及本校的生源占41%,创历史新高。
如果你是他,你是进,还是再战呢?
(湖南良师24考研集训营开班班会)
一方面我们可以祝贺这类高校,无论如何说明其有吸引力,比如一些专业的确办得好,就业有优势,所以能够吸引到这么多名校学生报考。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对于现在考研党来说,考上研究生已经成为报考者第一目标,学校与专业的好坏或许已暂居其次。可以说,考研已经在全面高考化,大部分人都把读研作为出路,拼命“内卷”。
为什么会这样?有专家认为,一方面是就业难,另一方面是高等教育普及化导致学历贬值,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当下的疫情导致的就业的艰难,无疑进一步加剧了这一点。2023年虽然疫情放开,但是就业形势依旧严峻。
(湖南良师考研集训营老师知道答疑)
那么,双非大学的研究生有没有必要读呢?其实有效性原则很重要
很多985学生其实是更难接受自己考研进入的是一所双非院校的,毕竟985和双非,在水平层级上相差得太多了,感觉进去了,就是承认自己能力不行。
但实际上作为一个成熟的毕业生,我们应该知道点是,做每一个选择,都要看它最终对自己的有效性到底高不高,对比两个选项,选出最实际的那一个,而不是被面子这种东西左右。
我们要衡量如今的考研架势,认清自己的能力,以自己的能力水平为基础,看看自己能够到的结果是什么。而不是一味定下在考研架势中显得不合实际的目标,投入很久却看不到收获。
如果自身实力真的很强悍,对学科理解很透彻,在参考复试指标后认为自己能够hold住,只差一个笔试的再努力,那么学生可以允许自己冲个一两回。
如果本身追求的岗位只是有研究生,但没有985要求,学生自己对于专业研究比较抗拒,再战一年,也对自己能不能比上一次进步没有很大把握,不如尽早上岸。
可能我们现在的确进入了一个比原来稍差的地方,但如果放弃机会,明年竞争者会更多,学生如果不是很有实力,很可能还会进入一个比现在更差的位置。
最后,作为过来人,想劝告大家一句不要把时间当做可有可无的消耗品,如果轻视时间,后果是惨重的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