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云南腾冲到施甸

  导读:此为百日自驾环中国D81天,出行线路:云南省保山腾冲市--施甸县,行程:156公里。云南是中国的旅游大省,抗战时期,云南既是大后方,也是最前方,云南人民体现了空前的团结和英勇不屈的民族精神,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留下了大量的抗战遗迹,留下了一段难以忘却的历史。

  

  腾冲是云南省著名的魅力小城,腾冲之行我们除了游览和顺古镇以及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还参观了滇西抗战纪念馆和国殇墓园。

  滇西抗战纪念馆

  

  滇西抗战纪念馆成立于1986年,位于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腾越镇天成社区太极小区2号,截至2019年末,馆内有社会各界人士捐赠及向社会征集的藏品数量达100000件/套,其中珍贵文物3件/套。 主要为抗战纪实照片、碑刻、匾额、楹联、枪械、飞机残损部件等。

  

  纪念馆建于当年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司令部的旧址,展厅采用多空间立体布展的办法,实事求是地记录了中国军人在抗日主战场做出的巨大牺牲,中国远征军在缅甸作战伤亡惨烈,“驼峰航线”的及时开辟,日本帝国主义的惨无人道。

  

  支援抗战、全国第一

  滇西南省政府主席龙云主动出资,动员全体民众修路运粮支援前线,老百姓饿死不吃军粮感人肺腑的画面,云南真的是名符其实的“支援抗战、全国第一”。

  

  中国远征军名录墙

  纪念馆西侧长133米的中国远征军名录墙,镌刻着中国远征军将士、盟军(美)将士、地方抗战游击队及参战伤亡民众、协同参战部队和单位人员姓名。

  

  警钟广场

  纪念馆东侧的警钟广场,警示后人一定要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勿忘国耻。

  国殇墓园

  

  我们冒雨参观了纪念馆隔壁的国殇墓园,献了两束鲜花。恰逢一名男导游围绕墓园中的一组组雕塑,为数十位小学生做讲解。

  

  国殇墓园系纪念抗日战争中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攻克腾冲阵亡将士的陵园,坐落于来凤山北麓,占地面积53300平方米,1945年7月7日落成开放。

  

  “忠烈祠”后面圆锥形的小团坡,自下而上排列着3346块小石碑,代表着在腾冲城最后攻坚战牺牲的3000多名将士。

  

  1942年5月,日军侵入缅甸,切断滇缅公路,占领了怒江以西包括腾冲在内的大片国土。之后,腾冲成为滇西抗战的主战场,经历大小战斗80余次。1944年9月14日,中国远征军经过127天的血战最终收复腾冲,腾冲成为中国沦陷区中第一个被光复的县城。此役,我军伤亡18000余人,日军3000余人悉数覆灭。激战之后的腾冲城,街市尽毁,一片废墟。

  

  中国远征军有很多这样的小战士,他们穿着肥大的军衣,小小年纪保家卫国。

  

  一位滇西妇女用乳汁抢救受伤的盟军飞行员。

  

  大嫂饿死不吃军粮的感人故事。

  

  88岁高龄的寸大爷,眼见国土沦陷,恨自己年事已高无力报国,坐在雷打树下,含恨绝食而亡。

  

  滇西人民不分男女老幼,砸碎石修路、修机场。

  

  参观结束后,我们沿着腾冲保山公路往施甸县方向,一路平整的山道,美丽的田园风光,下午三点钟来到惠通桥。

  惠通桥

  

  惠通桥位于保山市施甸县与龙陵县交汇处的怒江峡谷上,形成于清代后期,素为滇西边地交通要喉。民国二十四年(1935)龙陵县为改善通行条件,约请保山旅缅华侨梁金山捐资修建现代钢索吊桥,并建塔立碑以记其事。该桥长123米,宽6米,1937年修建著名的抗日战争大动脉“滇缅公路”时扩建,是一座改变历史之桥。

  

  1942年日军占领滇西,中国守军炸毁该桥而将日军阻于对岸,1944年中国军队反攻收复滇西时复建。如今,这座功勋卓著的天险桥被列入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而禁止车辆通行,由不远处的红旗桥替代。

  

  红旗桥

  

  红旗桥

  过了惠通桥就上了红旗桥,红旗桥距惠通桥下游400米处,于1974年6月建成,全桥总长205米,桥面宽敞,除两侧人行道外,桥中可以同时并驶两辆卡车。

  

  走过了红旗桥就是惠通桥的另一端,惠通桥也是打响滇西抗战第一枪的地方。这里有“共赴国难、还我河山”的巨大标牌和滇西抗战施甸那一个个沉甸甸的数字。

  缜缅公路

  

  惠通桥这边也是边防检查站,放行以后很快就上了施甸X191,刚走几分钟到了当年重要的战略要道~缜缅公路,当年滇西人民用锤头把石头砸碎后铺在路面上形成的路,近20公里的碎石路面始终沿着怒江在山腰穿行。

  

  这是滇西抗战时仅用9个月就完成的近1200公里中缅公路中的一段,云南境内的900多公里的滇缅公路大多已经改造,现在仅存龙陵县松山脚下这段滇缅公路保留段作为历史的见证。

  保山抗日江防遗迹群

  

  保山抗日江防遗迹群

  

  孩婆山

  再向前走就是保山抗日江防遗迹群,遗迹群位于保山市隆阳区和施甸县境内的怒江东岸沿线,是抗日战争时期少有的工事种类丰富、规模宏大的军事防御设施。

  

  孩婆山战场遗迹

  1942年,日寇侵占怒江以西大片国土,中国远征军在全长125公里的怒江东岸修筑了江防线,明碉暗堡林立,堑壕、交通壕纵横,构筑指挥工事120所,各类火力工事1300余处,修通江防沿江渡口便道310余公里。

  

  孩婆山战场遗迹

  

  小团山盟军高炮阵地

  

  三个山碉堡

  

  望江台碉堡

  

  大山头炮兵阵地

  

  老鲁田36师前沿指挥所旧址

  一路上三个山碉堡、孩婆山战场遗迹、小团山盟军高炮阵地、望江台碉堡、大山头炮兵阵地、老鲁田36师前沿指挥所旧址等地名在路旁不断出现,它们都记载着一段中国国防军史诗般的英雄史。

  

  老鲁田

  虽然这些标牌做得不是很精致,但起码可以说明保山地区的人民没有忘记他们。

  

  红旗桥、远处的惠通桥

  

  建设中的大瑞铁路怒江特大桥

  站在观景台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怒江上三座紧挨着的抗战时期的惠通桥、文革时期的红旗桥以及新时期建设的大瑞铁路怒江特大桥,滚滚的怒江水见证了一个时代的风云变迁。

  

  大瑞铁路怒江特大桥,图片来自网络

  我们去的时候大瑞铁路怒江特大桥还没有合拢,据悉目前大桥已经建成通车,大桥主跨为单跨达490米的钢桁拱,是目前世界上铁路拱桥的最大跨度。

  --未完待续--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