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农村教育,让更多孩子拥有精彩人生

周忠莲,1969年9月出生,现任教于山东省夏津县香赵庄镇中学,正高级教师,本科学历。1988年师范学校毕业参加工作至今,三十多年来,她一直工作在教学一线。2020年11月成立德州市名师领航工作室并担任主持人工作。

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称号,获得首届“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提名奖、山东省特级教师、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2019年4月,周忠莲获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那一刻,我觉得我的付出非常有价值,非常有意义,更加坚定了我终生投身教育事业的决心。”周忠莲表示,在以后的工作中,将继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进一步提升自身教育素质,努力做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者、工匠精神的忠实信仰者、坚定践行者。

德州市总工会宣传部部长贾长森告诉记者,德州市结合当前的党史学习教育,大力弘扬“时传祥”“周忠莲”这些德州人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引领更多广大干部广大职工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周忠莲作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德州市新时期“三种精神”的代表者之一,扎根乡村,矢志不移,她的先进事迹影响力很大,而其家族多人从事教育工作。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周忠莲任夏津县香赵庄镇中学初三年级化学教师兼班主任。

1988年,周忠莲师范毕业被分配到香赵庄乡王寨小学,1年后调到香赵庄镇中学,此后33年一直扎根于此,她把品德教育放在教书育人的第一位,为学生付出家长般的关怀,多次带领学生荣获县乡镇中学学科成绩第一名。

然而成绩的背后必定有默默的付出,周忠莲告诉记者,2012年以前。“那时还没盖新教学楼,环境很艰苦,尤其是冬天,没有取暖设施,窗户还有缝,凛冽的风把学生和老师的手都冻得红肿、开裂,暖和点时大家的手又奇痒难耐,笔都拿不稳。为了提高室温,我就用塑料布把窗户上的缝隙填满,好歹能阻挡一些冷风。”环境的恶劣更激发了周忠莲工作的热情,她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学习条件,这也让她和学生的心更贴近。

周忠莲认为,学生成才是她的心愿,但更重要的是一定要成人,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作为老师就必须要牢记肩负的使命,用点滴爱心去帮助他们成人成才。因为教学成绩突出,根据学校教学安排,周忠莲教毕业班的次数最多。每接手一个新班,周忠莲会在开学前两天记住每一位学生的名字、长相,挨个谈心、家访,了解学生脾气性格、生活环境。周忠莲重点负责生物、化学教课,多年的授课经验,即使不用带课本她也能耳熟能详,教课不会有意外。但是认真的周忠莲仍然每堂课前必定重新备课、研究课题,甚至在家“霸占”电脑钻研到深夜,认真思考怎么导课、怎么组织教学、布置什么作业,每一个环节都反复琢磨,细细推敲,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多年来从不改变。课堂上,她亲切稳重,用技巧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用微笑回应学生的各种表现。“周老师在学生里非常有威望,人很温柔,教得也好,她对大家一视同仁,如果被分到周老师的课,大家都非常高兴!”学生小张兴奋地说个不停。

宋希国是周忠莲的姐夫,现任夏津县教育局工会主席,曾任教师多年。“我们家族的好多人,在学生时期就很尊重教师,这也是我们选择教师职业的原因,希望做一个受人爱戴的教师,奉献社会,助人成才,既有社会意义也能体现自身价值。”谈起周忠莲,宋希国表示,周忠莲不但是周氏家族的骄傲,也是夏津县教师的骄傲。

任教三十多年,周忠莲教过的学生数千人,在不大的夏津县,好多学生以曾经在周忠莲的班级上过课为荣。时光荏苒,风华不在,粉笔染白了青丝,但是周忠莲一位好教师的形象烙在了学生们的心上。

“周老师,我考上山东大学啦,报的是生物专业,初中时我特别爱听您的生物课,就喜欢上了生物学。”“我以后也想当老师,成为一名化学老师,就像周老师那样的。”“周老师,谢谢您,我们能叫您一声妈妈吗?”

近些年,随着通讯的便利,周忠莲经常与曾经的学生保持联系,面对学生的喜欢与信任,周忠莲以“真心”回应,“真心换真心,身为老师就要以身作则,这才合格!”每当看到自己的学生们进步、成才,周忠莲感觉一切都值得了。

一心笃学,守望家乡播种希望

国以人立,教以人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从教30多年,周忠莲收获荣誉无数,更有多次调往条件优越的“城市”学校的机会,但周忠莲不为所动、坚守母校,“我希望越来越多的孩子们可以走出乡村,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周忠莲格外珍惜每一次外出学习的机会,积极参加各级各类骨干教师培训、教学研讨会。“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更需要不断学习补充不足,才能不断帮助学生与时俱进,让乡村学生同步发展。”周忠莲说。

留守儿童是村镇学校不可避免的课题,缺少家长的有效教导,留守儿童面临着来自生活和学业的双重考验,周忠莲迎难而上,不放弃一名学生,并给予他们尽可能多的爱。

多年前的一个春天,周忠莲班上的小媛同学得了流行性腮腺炎,脸肿得几乎无法说话,想要请假回家。但周忠莲知道,小媛的父亲几年前生病去世,而母亲在县城打工,回到家里也只有年迈的爷爷奶奶。为了让小媛安心治病,周忠莲多方打听找到一家知名的专科医院,随即带她去治疗,并亲自帮小媛贴中药、敷药膏。一周之后小媛痊愈了,小媛妈妈不停感谢。当小媛成功考上高中时,第一时间向周忠莲道喜,“如果没有周老师爱心温暖关怀,我不会是现在的我。”

周传杰是周忠莲的丈夫,现任香赵庄镇中学校长。他对记者说,妻子对工作的认真、对学生的责任心他也是佩服得很。“举亲不避嫌。我曾经在不同的会议上对老师们说,希望学校多几个像周忠莲一样的教师,那将是学校、孩子们的一大幸事。”在网上搜索香赵庄镇中学,在学校介绍中赫然出现周忠莲的成绩、荣誉介绍。周忠莲俨然成为该校的一张名片。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职工作。今天,国家的发展需要更多人才。乡村要发展,人才也是第一位,尤其农村孩子,他们本领强才能更好地反哺地方。我在村镇学校教书,把他们教育成才,就是为乡村振兴做贡献。”周忠莲态度决然。

薪火相传,18位族人延续师生大爱

丈夫、儿子、儿媳、弟弟、弟媳……周忠莲的家族近亲中就有18名在编职业教师。从幼儿园、小学到初中、高中,从语文、外语到思政、化学……各个学段,不同学科,不同工作岗位,都有这些人的身影。既有在教育岗位上耕耘了几十年的老教师,也有新生代的青年才俊。周忠莲笑称这么一大家子人就能撑起一个学校!“教师成为了我们一个家族的事业,表面是单个人、单个家庭,实则里面骨血相连,但彼此也相互影响相互帮助。在每个人心中,教师都是一个光荣的职业。” 每当家庭聚会或彼此见面,他们聊的最多的就是学生、授课,大家分享教学经验、传递前沿信息,交流教育心得、方法,乐在其中。“每到教师节或春节,手机里不断响起的信息都是学生们发来的感恩和问候,这是我们最骄傲和快乐的时光。”周忠莲说。

“我和丈夫工作忙,家人亲戚对我的帮助很大。2014年父亲查出肺病,全家人都很担心,从2014年到2019年,多次去济南、北京、德州看病住院,我姐说我和弟弟都当老师,不能耽误给学生上课,她都是一人陪着父亲,侍奉老人,我和弟弟都是在周末和假期到医院去探望一下,从没有因此缺过学生一节课。”谈到家庭往事,周忠莲也是感慨对家庭的付出远远少于教学工作。

对于儿子周志远,周忠莲则是另一种见解,儿子从小基本上是寄养在姐姐家,对于我们的缺位,他很少有怨言,直到参加高考时,孩子压力大,无意中说了一句“你们只关心别人的孩子,自己的不放在心上”,这让周忠莲既惊诧又非常自责。但儿子也成为了一名教师后,也把“别人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来对待。“现在他充分理解了我们!”目前,周忠莲的儿子周致远在夏津县双语中学任教,这让她感到很开心,“我和丈夫经常给他提建议、传经验,一步一步,帮他成就更多农村孩子。”让周忠莲欣慰的是,儿媳葛小荣毕业于聊城大学,与儿子是同学,是夏津县第二实验小学的一名英语老师。

周忠莲、周传杰都是周哈庄村人,二人也算是青梅竹马。毕业于同一个学校,毕业后都回到家乡教学。相同的经历,共同的追求与爱好,经人介绍,二人结为教师伉俪。二人相知相解,志向兴趣相同,从而开始了人生中五彩斑斓的教师生涯。

七十年代马颊河畔的周哈庄,依河而居,以农耕为生,人口不足千人,周家人口约占半数。周传杰在家中是老大,周忠莲在家中排二。双方都是传统的农村家庭,在那个年代,吃饱饭是个大问题。而不约而同的是,开明的老人们宁肯自己下地劳作,节衣省食,也坚持让孩子上学。老人们只是简单且执着地认为,只有上好学,考出去才能有更好的未来。周传杰、周忠莲先后考入当时的平原师范学校,踏入校门的那一刻,人生翻开新的一页。孩子能考上师范学校,意味着将来工作生活有了保障,老人们更是扬眉吐气,感觉很好地完成了历史使命。

一脉相传,当年自己父母的心愿,又何尝不是今天自己的使命?举杯敬明月,明月照乾坤。在时空广袤的农村世界里,“老师、先生”等身份是最受人尊重的称谓。七十年代,父母为自己的孩子未来着想,向外向大发展,以小家而谋家族之未来。而今天,周红莲、周传杰、周长存、周忠俊、周致远等新一辈的后人,则延续了长辈“志存高远”的家风。这支队伍为了脚下的这片热土奉献着爱与青春,他们在各自学校,各自领域,以讲台为舞台,为了一个个学生的梦想而兢兢业业、授道解惑,为教育事业默默奉献。

记者采访时获悉,周忠莲在北师大读研究生的外甥女刚刚考出了教师资格证,这个家族的教育大树还在继续茁壮生长......

张圣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