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离开部队的年轻军官们,现在过得怎么样?

  都在干什么工作?过得还好吗?

  前不久在公众号:军渡君 上征集这类话题,就把文章放到这里吧!

  这个八月,各地学子们已经收到了军校的录取通知书即将开学了。这意味着又有一批学子将怀揣着梦想当上军官,拿起铁饭碗。

  二十多年前,最体面的生活就是端上铁饭碗,那不仅仅意味着稳定,还代表最优越的生活。贾行家在题为《纸工厂》的演讲里讲到,繁荣年代,一些国企工厂的水龙头甚至一拧开就会流出橘子汽水。

  现在,铁饭碗的内涵早已发生变化,它仍然代表安全、平稳的生活,但也意味着收入不高、缺乏可能性。

  于是,亦有一些年轻军官选择离开。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有了上一辈所不具备的勇气,也因为,时代变得更加包容。

  可放弃铁饭碗,就能拥有想象中的美好人生吗?我们收集到了十多个年轻军官离开部队的故事。令人感触最深的是:这种逃离不再是一劳永逸的抉择,生活暗流汹涌,重重关卡仍在前头。

  1、离开只是人生的一种开始

  本人大学土木工程路桥方向毕业,随后顺利去了某WJ水电部队,在外人眼里我简直牛逼到爆,当时的自己也确实有些飘飘然的感觉,觉得自己拥有了一个所有人都向往的金饭碗简直就是人生赢家了,哎,当时的我真的是鼠目寸光井底之蛙啊!

  然而随后开始的工作很快让我从美梦中惊醒,工作三年,每天唯一的工作内容就是统计一下基层单位的各种报表然后装订归档或者帮着领导写写报告写写总结,就这样在体制内游荡了三年,被体制保护的严严实实,完全接触不到社会,完全学不到新的东西,完全无法收获社会经验!然而这是铁饭碗,身边跟我一起入职的同事虽然也是怨声载道但是没有一个有勇气选择离开。身在一个毫无生机的工作环境里对于一个有梦想的年轻人来说简直就是牢狱之灾啊!为何我非要身处一个这样的环境!鸡肋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就这样纠结了三年,我买了16年大年29的机票直飞云南,来到了大理,说是来看看朋友,其实更是想让自己散散心,别让自己疯掉,那时的大理还不想现在这样嘈杂喧闹,刚刚火起来的双廊还真是个安静的小镇,面对着苍山洱海的壮美和天边夕阳的妖娆我瞬间爱上了这个洱海边的小镇!慢慢认识了很多在当地做生意开店开客栈的朋友,和他们喝酒聊天玩玩闹闹才让我发现原来人这一辈子还可以这样过!我羡慕死了他们的自由惬意,羡慕死了他们的洒脱从容!为什么我不能像他们一样为自己的快乐而活着呢?!我!要!留!下!来!这个决定几乎是瞬间敲定的!

  十一天后我回了家,当天和家人摊牌要辞职,家人的反对和指责我早已做好了准备,无所谓,我要为自己而活着!回到了工作的城市,也把自己的想法和领导如实陈述,领导不同意极力挽留,为我各种画饼,说要在今年如何如何提拔,然后给我个更高的平台如何如何~然并卵,我意已决。转天老妈打来电话,内容就是家人也理解我的想法,但是无法接受我辞职,为了家人不给我阻力我骗老妈说不走了,紧接着递交辞职报告,然后就是漫长的审批过程~整整等了半年,一直到17年6月份!我终于自由了!

  十月一发小结婚(他在双廊有一个咖啡馆,也是WJ单位辞职去的,比我快一步)婚礼办完我们就欢欢儿杀向了大理!去了就是找店!店铺租好了却还没想好拿他干什么醉了哈哈。如今我来大理快一年了,目前店里每个月挣个两三万轻松,而房租已经涨了接近三倍。

  目前看来,我的辞职决定还是正确的,以后转了店打算去深圳或者留在昆明(昆明气候实在太好了)在大理认识了几位长辈,忘年之交,他们挺看好我的,也介绍了挺多外地的大老板给我希望能给我搭建一个高平台来发光发热,很感谢他们,也很幸运认识他们,希望以后的路能走好吧!毕竟人是要进步的,随时需要各种知识充实自己,来大理就当挣了点钱度了个假吧!以后的路还要认真的走!

  ■@杜塞尔

  父亲是公务员,母亲也是银行职员,在小县城过得安安稳稳,于是我也走了一样的路。高考时上了西安KJ某军校,毕业分配至东北某县城的场站。

  离开前,我在东北当了近3年的航前的引导员,就是每次飞机停靠或者起飞时站在飞机前引导进入跑道的人。

  我们负责给飞机发信号,这事儿得在行进的过程中干。按道理来说,只要符合规章就没什么危险,但实际上干我们这行,谁没出过事?前年,我就遇到过意外,幸好跳进跑道旁草地的一个地沟里了。

  跳沟前,我听见的最后一句话,是对讲机里喊出来的:“跳车!跳到沟里啊!快他妈跳啊!”等我从沟里站起来,慢慢往有人的地方走,飞机从我身边轰轰地开过去。

  大概十几秒之后,飞机和跑道停留车相撞,滑出了几十米,声音响得离现场一公里的伙计都能听见。

  干的事情有生命危险,但其实我那会儿工资并不高,工资有7000多,结婚有孩子的时候,家楼下有家超市,我每次都会在卖奶粉的那里停很久,看看飞涨的物价再想想自己的工资,总觉得心里堵得慌。

  还有就是,我脑袋里的肿瘤。良性的垂体瘤,一时半会死不了那种。以前看惯了各种事故通报,人命、重伤,都麻木了。忽然间自己病了,才意识到人真脆弱,趁着还能动,赶紧挣点钱,哪天挂了还得给老妈子留点。各种事情堵在一起,去年我就辞职了。

  脑抽抽,我选择了创业。把积蓄全搭进去,还从民间借贷贷了一百万,好不容易才弄出一个 APP。每天一顿饭,去楼下的苍蝇馆子,点一份最便宜的套餐,11块。有时候嘴巴不争气,想吃个烧烤,搞点肉,光这种想法就让我内疚。

  前两天我和前同事喝酒,他们工资涨了,上个月开了9K。但我不后悔,生命太短了,我没有时间一个月一个月地领钱,得靠自己,哪怕很难。

  ■@一块两毛五

  2、离开后也有生活的挣扎

  2012年我从某211大学毕业,当时伯伯是东部某省份城市大单位里的主官,给弄了个名额,我就在伯伯的单位当兵,第二年的时候大学生提干,去院校培训一年后回到了机关后勤机关。

  那时候在后勤机关,每天上班就是写写材料、开会、协同上级或者去下面价差。我本身不是个什么壮志酬筹的人,觉得自己过得挺好,一年之内我胖了五十斤。

  有一次同学聚会,我进去的时候老同学们都不认识了。因为人胖了,脖子那就会长很多褶子。

  有个心直口快的妹子就说:“我刚从后面看还以为哪个大叔走错包间了。”当时笑呵呵就过了,其实我很介意。读书的时候,我好歹也是个翩翩少年,篮球也打得好,很帅的。

  聚会上一个玩得好的朋友,他自己创业,一年半就在省城买了房和车,还开了分店。我那年年薪八万,虽然吃喝都不要钱,但买房我知道不可能。

  那次之后我就下了决心要辞职。谁也不想一直靠着长辈规划好的路走下去,我想闯一闯。我从小和爸妈关系不好,也不会求他们帮忙。爸妈知道我的想法后坚决不同意,不过得到了伯伯的理解,在单位基本不上班了,每天就是睡觉,打游戏。我爸看着我这样,担心我要废掉,就同意了。

  离开后开了便利店,一年不到倒闭了,有天晚上,他让我过几天跟着他去广东做生意, 我不去,说着就要开车走。他拉着我,哭了,说:“以前都是我错了,我余生给你做牛做马,你不要糟蹋自己。”我甩开他,开着车到高速服务区停了一宿。

  我爸是一名退伍军官,他从没服过软。小时候我在柜子里找东西,他说我翻他藏起来的游戏机,提起我就打。我妈说他冤枉我了,他说:“冤枉了就冤枉了,老子就是要冤枉他。”这样一个人,和我说他错了,他老了。

  几天之后,我跟着他去了广东做钢材一直到现在。跟我同一批进去的战友还在盼着涨工资,而我现在开宝马X5。我又瘦了,回到了读书时候的体重,挺享受现在这种自在的忙碌的。

  ■@琼斯

  离开体制后,我开了一家火锅店。生意不好,压力很大,每个月人工费月就三万多。每晚干到凌晨三点,一大早还得去买菜。

  ■@墨素

  四年前大学快毕业时,家里人一直希望我能够回到成都,直到毕业分配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分配还可以这么操作,不出意外的,我去了乌鲁木齐。毕业报到的时候遇上飞机晚点,导致我是半夜到达的目的地,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大半夜从机场出来一个人找旅馆的那种孤立无援相信大家能懂。

  单位的工作还是蛮清闲,一个办公室的几个大姐都已经结婚,每天上班基本没有什么事情,几个大姐在一起讨论的是各自的孩子、老公或者是单位领导的八卦。可是我自己是真的不喜欢体制内,一心想做设计,我是一个心智算是很成熟,对于自己要什么这件事还是比较清楚,就果断提出不愿意干了,一年后回到成都。记得走的那天,单位的一个大姐抱着我说,你做了我几年前不敢做的事情,我妥协了,你没有。当时竟有点感动

  回去之后考上了某学校做老师,别人看来觉得我成功了,但是你们不知道,美术老师在学校的地位有多低,别人看到的只是轻松,稳定,只有自己明白,你课少,你教的科目不考试,你就该去做一些打杂的事情,比如帮人打印材料,帮人拍照,帮人整理表格,帮人签到。我在想,凭什么呀?我也是正儿八经考进来的,为什么我要去做一些初中毕业(无意冒犯)就能做的事情?那段时间过得很压抑。

  那时我在想,人这一生就那么几十年,难道就这样复制粘贴的过一辈子吗?经过乌鲁木齐和在学校当老师的这些经历后,我自己也成长不少,一对比才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我把我的想法告诉家里人,他们也表示了支持与理解。果断又辞职,去沿海继续做设计工作。现在虽然经常加班,做不完的图,但是我过得很开心,很充实,很有成就感!

  现在身边同事都是年轻人,大开放式的办公室,八卦随便聊,工资也高了不少。主要是有成就感,我这辈子都不会再回去。

  最后,总结一下,我们这一代人,都是自尊心强、自我认可度高的人,所以做什么样的工作,再累再难做,只要自己喜欢,就说明你选对了。

  ■@吧唧

  

  之前我和老公都在部队,我工资7500,他8200。西北1.5线城市,房贷,四老,有一个孩子。为了省钱,除了一年看两次电影,偶尔的音乐演出,基本无其他娱乐消费。几年下来,生活水平基本在温饱阶段。

  老公是全训单位,全年无休,随时有被调到外地的可能。2017从年初十到五一,没有机会见面。然而工资还是老样子,活得不像个人,感觉没有尊严。

  加上他不喜欢那个行业,觉得自己可能不会再坚持下去了,就一直想找点出路干点别的。

  老公一直对足球感兴趣,想开家彩票店,一个契机我们找到了合适的店铺,便接手了。我的单位算是比较清闲的,负责区域的采购任务,那家单位大部分是坐等退休的中年人,充满了抱怨和莫名的优越感。所以我先辞职,店面业绩迅速达到理想状态,月入3万左右,是我近半年的工资。

  于是他也辞职,准备投入全部精力把店铺继续做大。但是这个时候我们遇到了滑铁卢,销量急剧下降,但是即使这样店铺收入也比工资高。整理思路后,现在慢慢又好了起来,开了第二家店。

  目前一个人守一个店,时间比以前更少了,真正全年无休,没有社保,自负盈亏了。不过我们很开心,很安心,没有了之前的迷茫和温水煮青蛙不敢跳的焦虑。

  ■@魔力兔子

  3、离开后审视,这只是一段美好的人生经历

  我是从军医大毕业后交了二十多万买断回家创业和考研的。军校毕业工资大概700每月。生活安稳而简单。毕业之后群里面一直在秀工资秀待遇。我呢,毕业之后交了二十多万出来,既没有向别人一样考研,也没有找工作。我在万达开了酒店式公寓,收入还不错。创业半年也买房子了,但是中间确实蛮艰辛的。但是我不后悔,因为部队充满了厚黑学。不知道有没有听过一句话,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部队工资高,但不知道为什么奋斗,虚度人生。人生在世几十载,在保证物质的基础上活的开心点。

  ■@树先生

  5年前我从某重点大学本科GFS毕业,然而从进单位工作第一天我就觉得非常不适应和后悔,因为我是偏技术型的,不太会来事,不喜欢那种无所事事的工作,熟悉我的同学也评价说我去那里屈才了,我的专业和英语的优势都会荒废。想到了离开,当时单位复员的少,离开的过程还比较幸运,没有太被为难,单位领导表示理解也放行了。离开后进了外企第一个月的工资就是原来的四倍啊,我爸拿着我的工资单,说是不是发错了,因为我一个人的收入比我爸妈加起来都多……

  因为专业和英语的优势,进了外企我才体会到什么叫如鱼得水,周围都是优秀的人,跟着他们学到很多东西,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英语水平都得到了提高。公司文化我也很喜欢,特别是第一次部门吃饭,每个人爱喝什么就自己点什么,喝饮料也没问题,让我想起以前在体制内吃饭,感觉不被尊重,对比实在太强烈了。

  作为在场最年轻的女性,曾被在场的中年男领导言语调戏,这要是在外企,直接就是性骚扰了。所以我无比庆幸自己当初的决定。

  去年当时所在的分公司被卖,关门,所有人失业。这就是体制外的最大问题,工作不稳定,有失业风险。当时上海的分公司正好有个空缺,我的原经理认为我表现最好,推荐我去面试,被录取了。我毫不犹豫地离开家乡来了上海,现在回头想想也是很正确的选择,因为我适合在外企工作,我现在还呆在这家企业。虽然在体制外,我觉得对于肯学习、有能力的人来讲,根本不用担心“稳定”的问题。特别在一线城市,人才多,争夺人才的雇主也很多,如果你有不可替代的价值,现在的雇主千方百计要留下你,猎头打电话来挖你,不用担心会失业啊。

  我觉得每个人情况不一样,有的人就是适合体制内发展,有的人适合体制外。最重要是了解你自己,不要盲从别人的意见,不要跟风,如果发现选错了路,要及时掉头,拖得越久就越难改变。

  ■@Vivian

  应该说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当年一起进入军校的兄弟们,目前一大半退出了现役,融入地方,少部分走上领导岗位,余下的成了教授。

  偶而相聚,说起当年,依然会意气风发,瞬间爷青回。说起现在,或者唏嘘,或者满足于岁月静好,但肯定会一杯接一杯,然后开始大着舌头,想到谁就电话骚扰谁,自拍了照片发到群里,不能迅速赶到现场的,起哄,点评。即使很多人头发开始稀疏,但内心里依旧是当年那群少年人。

  如果问我,过的好不好?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曾经追梦少年,为梦想拼搏过,迷茫过,坚定过,如今人到中年,时常还会梦回那段火热的青春时光,可见很多东西,已经融入血脉。

  我自主后,进入一家企业。

  从个人能力或者再细化一下,就是江湖能力方面,实事求是的说,真的是让信任我期待我大放异彩的领导失望:不会对有些事儿视而不见,不会对有些人和光同尘。

  开心吗?不开心。

  想做的事情,少助手,少支持,举步维艰,还要面对一些质疑。

  开心吗?也开心。

  在某些领导支持和个人努力下,总算是打开了一些局面,完成了一些从无到有的工作。

  幸福吗?幸福。

  高堂康健识大体,妻贤惠有持家之能,子厚重具致远之材,女聪慧怀灵秀之风。周末能下厨给老婆孩子展示厨艺,妻子夸我我是被军旅生涯耽误的大厨。有空能和儿子讨论难题,有好的解法时,儿子夸张表示又被老学霸按地上摩擦生热了。哄二宝睡觉,我现编的故事,有神奇催眠作用

  遗憾吗?遗憾。

  曾经的梦想,曾经的抱负,都黯淡了。“却将万字平戎策,换作东家种树书”。研究过毁伤理论、作战仿真,如今转行搞数字化转型、智能化生产,举步维艰,算是负薪山中吧。

  总结一下,开始享受老婆孩子热炕头生活的平庸老男人,纵有偶而的郁郁情绪,但一直感恩曾经的军旅生涯。

  ————————————————

  个人感慨,不代表别人,也不想被别人代表。军旅生活未曾亏欠我,我也我不曾亏欠青春岁月。欢迎交流,但是,别杠。

  若有转业军官所行上不了台面,请举报纪委,请直接鄙视,但不要给所有军官贴标签。

  若有转业军官所行风光无限,也请客观,他们确实优秀,但军官中其中大多数人也是普通人,虽然他们服役期间曾随时准备以胸膛迎接枪林弹雨。

  若有转业军官在地方上显得能力欠缺或者不会来事儿,这是常见的,请宽容一些,他们入军校的高考分数不低,他们把青春岁月给了祖国,如今半路改行,是他们无奈的选择。他是别人的父兄、儿子、爱人。

  知乎上有真正的精英,也有纯粹的人渣。转业军官中,也一样有特例。但这个群体,曾为了国家安宁背负很多,所以,希望大家别随意贴标签,或者逞口舌之快。

  

  ———————————————

  17年自主时刚好四十,二十三年军旅生涯退役,不算年轻军官了,回答这个问题有点尬,可能一直心态年轻吧。

  很多战友和知友点赞肯定,非常感谢。

  前几天晚上看书,突然心意难平,随手在书扉页写了几句,引用了《宋史岳飞列传》中岳元帅所言及其砚上铭文一部分,与各位战友共勉!

  请忽略我不堪的书法水平。

  

  

  上校衔守备XX正团职军政二大人垂鉴:

  卑职入伍于今,十有六载,正连职级,亦有七年。组织深恩,脱农民之身为军吏,首长关怀,育愚钝之脑而有识。十余年间,衣食住行,不出一钱,学用操持,皆自禄养。既得厚矣,所有足矣。

  戎衣在身,自然得体,一朝脱之,犹如剥皮。若非不得已,谁堪承此痛楚?李密陈情,祖母须养,老臣乞骸,力有不逮。卑职之请,有不得已者三。

  性本怯懦,不堪戎伍,高考之时,奉家兄命,报名军校,幸而被录,实出望外。于家为小,万事有赖,出门千里,如婴断乳。训练管理,百般不适。煎熬之下,勉强毕业。分配XX,十有余年。初来之时,战战兢兢,惟惶惟恐。队前不敢高声语,退后惟能守成规。数年之中,虽有完成一般任务之能,却无任何可谈之绩。上无一谋助领导,中无一文可参考,下无一事利兵心。十余年间,所升唯半职。比之同侪,无地自容。升迁虽慢,恰与能力相符。过往时日,还能勉强应付,从今往后,不知何能可凭。强军伟业,能人志士方可为之。卑职者,坦途之荆棘,良田之莠草。不早除之,为害不浅。恋栈一日,便是素餐一时。数马齐进,驽者不能致远,北雁南归,弱翘难承风云。卑职之能,驽马弱雁不能喻。特请转业,以避贤人。此为不得已者一。

  吾生之时,母已四十有余,长至六岁,父又早逝。穷乡破家,母弱子幼,遭时维艰,苦苦求存。于兹忆昔,往往酸鼻。母之深恩,不报何以为人,温清缺失,有愧鸟兽反哺。吾母高龄,年近八十,痨病缠身,体衰气弱。老母所望,不过儿孙绕膝,于我而言,却又相隔千里。一年之中,所尽孝心不过区区数日而已。生而为人,最为愧者,便是不能尽孝养之心。老母若有不讳,不知以何面目立于天地间。又有吾妻,自幼体弱,岳父岳母,年高多病,孥子又小,教养艰难。妻之弱肩,上养老人,中顾工作,下拉幼子。生活重担,已达承受之极致,心中委屈,已非言语所能慰。为人夫者,既无经济丰养,又无身体亲为,让一娇羞弱女子,担丈夫之重责,愧疚之心,无处自容。老母须尽孝,妻子须歇肩,幼子须哺育,方寸乱矣,何能安心离家千里?此为不得已者二。

  革命军人,平时战备训练,战时摧锋陷阵,亦有刀笔案牍之劳,非身强体健者难堪之。11年初,卑职腰部剧痛,起卧不便,后诊断为腰椎椎弓崩裂。为前途计,未报组织,数年私疗,稍有所愈。椎弓之裂痕,至今犹存。牵连神经,时有麻木,年过三十,此病愈显,运动过当,腰痛腿麻非一二日间能缓解。旧病未除,新瘼又至。18年,甲功异常,总队住院,诊断为桥本氏甲状腺炎。甲状腺乃调节全身代谢功能之器官,功能异常,激素不足,身体常感疲惫,不堪烦剧。马革裹尸于边塞,戎装行伍渡此生,本心愿也。不想身体不允,本钱亏矣,革命奈何!此为不得已者三。

  卑职本愚钝之人,出身贫困农家,能有今日薄俸,忝列公职,已是莫大福分。若非不得已,能不惜之保之?人贵自知,既能不堪任、情不堪容、体不堪使,继续迁延,无非尸位素餐,挡贤人路,有碍强军伟业。区区数语,难达本意,沉痛申请,万望恩准。

  顿首顿首,死罪死罪。

  来一个搞笑的

  改兰亭集序

  天嘉九年,岁在辛丑,暮春之初,会于A 军某部之习室,领导训话也。群衔毕至,官卒咸集。此室有板凳桌椅,电脑投屏,又有监控探头,环视前后。引以为监言控行,列次端坐,虽无引人入胜之言,一静一动,皆被录像,不敢睡也。

  是室也,装璜豪华,灯光明媚。仰观屋顶之秀,俯察桌面之纹,所以神魂游荡,足以极发呆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参军,当兵一场。或敲击电脑,写文一室之内,或操枪弄炮,训练操场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得领导表扬,暂得于己,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身疲体残,领导所弃,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政策变化,无人能预。古人云:“退役遥无期。”岂不痛哉!

  每揽时人兴感网文,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好好干为虚言,当领导为妄念。政策虽好,落实难免走样,悲夫!故不听训言,疑其所述。虽部别不同,受累苦熬,其致一也。若有揽者,亦将有笑于斯文。

  我是"船票"一词发明者,桶某。如果你是圈内人,应该知道“船票”这个词含义。

  本科土木相关丘校,干龄6年,18年复,跨考华五计算机,现在魔都从事芯片算法开发,朝九晚五不打卡,22校招开包工资三丘,对现状比较满意。

  看到评论的其他回答,单位大多不怎么好,边防,老野,新西兰等等。突然产生一种感觉,假如他们分配在我的单位,或许不会走上复员之路,

  但对我来说,复员,是必须要走的一条路。

  因为我自身的背景以及命运的选择,和其他人都不太一样。

  本科选择丘校和土木专业,固然有家庭背景的原因(当时工兵系统的领导大多都是熟人),这里不方便多说,但对我来说,偶然性要远大于必然性。

  进入丘校之后,发现不对劲,准备退学,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家里阻力远大于一般人),毕业之后分配到了家门口单位,正大区直属,朝九晚五,生活状态和公务员差不多。单位同事基本都是关系户(人均师以上关系),我在里面属于关系比较小的,也是为数不多专业对口的干部。

  给大家简单介绍以下此类单位的情况。改革之前,这样的单位一般都会用来安排各种关系户,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超编以及专业不对口的情况。以我那批为例,分配过来十个人,其中有九个专业不对口,只有我一个人符合单位的主业要求(可能是因为我的关系比较小吧,还得看专业),这使得我可以直接接触到单位核心业务,迅速进入机关并开启朝九晚五和出差旅行模式。

  刚毕业的时候还没有禁酒令,一周七天起码有三天在喝酒,单位一号也会带着部门到饭店聚餐喝几杯,感觉氛围还算可以。由于我外形尚可,不怯场,在领导面前不紧张,很快我就被借调到更高级机关(正大区二级部)帮忙。在帮忙的两年间,我跟随高级机关的参谋走遍东部六省,了解到了各个单位丘官的喜怒哀乐和辛酸苦辣。这段经历为我日后的写作打下了基础。

  看起来日子很舒服对吧,是的,如果我继续在这个单位干下去,正常情况下正团的问题不大。但是,对我来说,这一切只是命运的偶然,离开才是必然。

  我渴望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去了解更多的人,思考更深刻的人间道理。我和很多关系户同事不一样,对他们来说,或许在家门口弄个稳定工作,舒舒服服过一辈子就可以,但对我来说,这种生活无异于提前进棺材。为了留在单位,我的不少同事选择去读研究生。当时,家人还问我要不要读丘校研究生,我严词拒绝了,一是我想走,二则是学校管理太严格,平时不能找出门,我已经无法适应那种管理。

  但是,虽然单位不累,船票依然很难得。

  2015年,城楼一声号令,三十万员额腾出。听到这个消息时,我激动地快要原地跃起,命运的车轮终于转动了!然而,16年的船票主要给了高级机关的人员,直到17年,船票才释放到我单位的层级。

  抓住机会,我果断走人。走人过程中当然也有波折,这里就不细说了。

  走人之后干嘛呢?我决定跨考计算机。

  这是因为,我从小就喜欢编程,上了大学之后,虽然读的是土木,但我平时做的都是计算机相关的事情。我对自动化实现非常感兴趣,毕业设计都做的智能化项目。本科答辩的时候老师们一句话都没说,因为土木相关的老师几乎都不懂计算机。

  经过一番思考,我最终决定考家门口的华五计算机专业。一开始想过冲清北复交,但回头一想自己已经结婚,北京上海的房租确实有些贵,家门口的华五虽然不如清北复交,但计算机却是强势学科,想想就留在家读书其实也不错。

  当时我已经开始做公众号,主要写一些复转相关的政策。准备考研的时候,我依然坚持更新推文,每天和群友们吹吹牛逼,最后顺利全日制上岸。

  随后就是平淡无奇的研究生生活了。读研三年期间,我很少去学校,主要精力都用来了解社会、赚钱、做号了。由于我公号影响力越来越大,期间曾被退役军人事务部邀为座上宾,还写了几篇关于政策研讨的文章,甚感荣幸。

  快到毕业的时候,我很佛系地参加了校招,秋招快结束的时候我才开始投简历,没有实习,无论文。然而,我发现这些经历其实根本没啥用,公司真正在意的是代码能力以及沟通和做人的能力。找工作的时候,我有一个基本原则:加班的公司不去,待遇低于白菜价的不去,体制不去,行业没有成长性的不去,HR人品不行的不去。

  最后,我找到了工作,很满意。工资不算太高吧,大概三丘,社保公积金全额。前几天回家的时候见到了已经退休的部队亲戚,他对我现在的状态也很满意。毕竟,他也退休七八年了,思想逐渐跟上了时代。而我自己呢,现在只想好好积累技术,写写文章,多帮助一些值得帮助的人。

  希望有朝一日,和有缘人在西海岸一起喝茶听风!

  ————————————————————————————————————

  续更,谈谈为什么对我来说复员是必然?

  每个人的命运,其实受到由先天和后天两个因素叠加影响。从先天的角度来看,我的当兵概率很大。我的祖辈与军队有缘,外祖父在建国之前就参加了革命,父辈有一半在部队当兵(虽然我父母不是),有的服役年限都超过了三十年。到了我这一辈,哥哥姐姐都参过军,军衔最低的少校转业。对我来说,入伍可能是一种必然。

  从后天教育来看,父母对我的预期,依然属于当时非常流行的“读书——进大公司——出国——拿绿卡”路线。我的初中是当时市里最好的外国语学校,初一开始接受双语教学,一个星期有八节外语课,其中有一般是外教主导。我喜欢读英美文学,很早就接受了西方思想。当然我的国文也很不错,初中课余时间喜欢和同学讨论《古本竹书纪年》、《后汉书》、《尚书》之类的古籍。和其他城市家庭一样, 那个时代的父母喜欢让我们学习乐器。我从五岁开始学小提琴,高一就通过了上海音乐学院的业余演奏B级(十二级),目的主要是为了给高考上保险(可以参加艺术特长生的自主招生),后来在高考之前,我拿到了上海交通大学和南京大学的自主招生名额,南大给我降了十分(然而我加了这十分也考不上),上交给了工商管理(二本子刚并进上交不久,交换条件是必须进乐团)专业的的一本线名额,但因为种种偶然和必然的交织最后选择了军校。

  当年坐在我前后左右的初中同学,如今全部在美国,其中有一个本科即藤校,还有两个在南京大学读了联合培养,毕业后就去美国工作并定居了。我亲戚战友(君区二级部主官,正师级)的儿子,大学本科毕业后去了澳大利亚,创业失败,后来回到了中国,呆了两三年后发现混不好,又跑到澳大利亚去了,现在估计也不会回来了吧。

  所以,在当兵的基本面上,我的先天因素和后天教育之间存在着一种紧张的撕裂感。军队提倡牺牲风险,意识形态上偏左,强调服从和集体主义。而我的后天环境基本上都是自由主义的那一套。然而,在命运的赛道上高考那个关键环节,先天的惯性战胜了后天的教育。我最终选择了参军入伍。

  现在再回忆当年选择的过程,我只能说,偶然之中定然蕴藏着某种必然。

  不得不承认,我在初中和高中阶段对部队充满了好奇。好奇什么呢?那时候我喜欢读历史和政治,我对一件事情特别地感兴趣:为什么军人在战场上要服从?难道他们不知道逃跑吗?为什么战争会打起来?为什么战场上充满了暴力?为什么会有屠杀这种悲剧?军队中的人性究竟是怎样的?

  最初的时候,我并不知晓家里的军队背景。部队对我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哪怕我曾经在部队大院住过一段时间,哪怕我的母亲就是部队子弟,哪怕我的亲戚们经常聊部队的事情,哪怕我曾经坐着军车四处逛公园,哪怕三期士官给我送过小零食,哪怕我亲眼见过1996年某个深夜里带着遗书的将士奔赴前线,在高考之后正式当兵之前,部队对我来说依然是一个陌生的词汇。

  高考出分之后,虽然考的不理想,但对我来说,其实还是有不少选择,中西部的985似乎可以挑一挑。可是,在那个年代,江苏的考生,特别是这种城市土著家庭,生于斯长于斯,除了去上海杭州,大体上不愿意出省。当时我在长三角已经上不了什么太好的学校了,还没有退休的亲戚建议我填军校。那所军校就在家门口,其中学院的院长好像是他战友,说是毕业之后也能分配到家门口的单位。

  一开始我拒绝了这个建议。我生来爱自由,喜欢上网(07年之前你懂的,可以google),不喜欢部队的集体主义,更厌恶偏左的意识形态。去部队,对我来说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然而,提前批志愿结束的当天,我突然改变了主意。

  最直接的动因,来自于逃离家庭的渴望。我从小就是一个很独立的人,不看电视,只看报纸,很少跟同学玩,上课基本都在干自己的事情。填志愿的前一天,父母因为家庭财务问题莫名其妙地吵架。这让我对家里产生了一种逃跑的渴望,而部队正好可以给我这种机会。

  “为什么,不去看一下呢?”

  某学院院长得知我要报军校的时候,还把我亲戚骂了一顿:“你能保证他的毕业分配吗?要是去老野或者新西兰,那可就完了!”

  该军校大学的教授也跑过来说:”这个小孩这么聪明,进了军校可别被毁了。现在学校越来越不正常,学生都跟呆子一样,进我办公室们就知道打报告敬礼,然后什么都说不出来。在这里能学到什么呢?大好青春都耽误了呀!“

  在体检的时候,省军区的女干事也在劝退:”回去!回去!“。排在我后面报国防生的高中同学,最后选择了放弃。

  然而,我却是一个笃定了就不会放弃的人。我既不想在里面发展,也不想转业谋个公务员身份。我出生就在长三角大城市,完全没有靠当兵阶层跃升的想法。我只是想尽早脱离家庭独立生活,然后来部队看一看,或许能解答我的好奇心,或许也能发掘出家庭中某种暗藏的命运密码。

  十年后,我找到答案了,也明白了家里种种迷惑行为究竟来自各处。

  是的,那就是军事、战争,那就是军事职业带给个人、家庭的创伤,带给社会的撕裂,甚至给一个民族在发展的历程中留下了无法消弭的阴影。

  我的当兵动机,决定了我注定会以观察者的身份而存在。卡尔维诺说,要把地面上的人看清楚,就要和地面保持距离。我当了十年兵,四年军校,六年军官,从中尉到上尉,带车拔草刷厕所擦粪坑喝酒听故事念检查检查部队站岗吃土等大家口耳相传的烂事我也都干过。但我在内心深处始终保持着一种观察者的姿态,生活在树上,不喜不悲,不嗔不怒,不怨不恨,心如止水。最终,当我和部队挥手告别时,我依然还是当年那个不在乎待遇级别,不图转业安置,对外在评价毫不在乎的少年。对我来说, 做自己的事,写自己的文章,珍惜身边可爱之人,就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

  ———————————————————————————————————————

  续更。

  这是我之前写过的一篇采访稿:垃圾桶内你与我:【特稿】“逆时代”裸辞,复员军官走出人生路

  。文中的主人公均通过电话进行采访,经历真实,具备一定的代表性,基本上能反映出部分复员军官离开军队后的发展路径。当然,据我所知,也有一部分年轻军官复员之后过的并不算好,甚至还回到部队要求从恢复身份,重新入伍。

  由于做过自媒体的缘故,我手里的样本比较多,也算是圈内对这个群体最为了解的人之一。简要做下总结吧。

  首先,一个基本判断:复员军官回到社会之后的发展和他入伍之前的状态存在强关系。学习能力强(不是做题能力强,而指自驱力强)、有主见、有做人底线原则、出身较好的复员军官,离开部队之后大体上都会发展的比较好。反之,学习能力一般,在部队就浑浑噩噩,仅仅因为受不了苦而逃避部队强行复员的军官,回到社会之后发展的也难尽如人意。

  这里可能有人会问:个人能力这么强,人也不错,为什么不选择在部队发展呢?

  这里面其实存在很多个人原因。一个人选择走什么路,并不是先天就可以决定好的,而是要根据自身所处的环境不断地动态调整的。也许高考的时候,军校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毕业之后,军官就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了。可是,军官这个职业,背负了一些社会道德和内部制度的压力,想走就要付出低价,而付出代价意愿本身,也是一种筛选的机制。

  事实就是,如果出去之后能够发展的更好,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尽早离开。

  送上一句话吧:如果你决定离开部队,那么就请做好彻底远离的准备,抛弃这里一切人和事,永远不要回头,走的越远越好。我见过一些复员军官,离开部队之后,又和部队退伍的人纠缠在一起,甚至还加入他们的公司为他们打工,最后过的非常不好。有一名国防科技大学复员的军官,退伍之后没有努力进大厂或者外企,反而跟一群部队出来的军工初创在一起,结果又陷入了部队那种氛围,不给待遇还逼加班,处处讲关系,基本的劳动法都不遵守,后来他辞职了,白白浪费宝贵光阴。

  ———————————————————————————————————————

  “在个人的生活进程里,历史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只是根据日子的不同而感到幸福和不幸福。”

  在旁观者心中,离开部队,看起来似乎是一件很有仪式感的事情。庄严肃穆的退役仪式,深情感人的军旗告别,饱含热泪的告别宣讲,这些宣传语言中不可或缺的情节元素,构成了大众对于“离开”部队这件事情的想象和移情。

  可是,真的会有感动吗?

  作为“离开”的亲历者,当我拿到船票、走出营门、参加仪式时,我的心里只有喜悦和轻松,竟然没有一丝的不舍和留恋。和我一同离开的同事们,大多兴高采烈的离开了营门。只有服役超过二十年的老同志,在退役仪式上宣读命令的那一瞬间,留下了眼泪。

  或许,她是在为青春和过往而流泪。

  为什么我们会这么兴奋?

  因为离开,会变得更幸福。

  因为外面的世界更广阔,追求自由和更好的发展,是我们人类的本能。

  批复下达的那天,我在朋友圈写下了这段文字,表达我对未来的憧憬、一丝丝的不安和激动:

  “夕阳如水,我即将离开的这种现实,已然在暮色中结晶。另一种未知的秩序正在悄然形成。天际挂落的几段晚霞,宛如挥舞的日本刀锋上留下的残血,某种青春余热还在蒸腾。远处仿佛传来了轰隆隆地马蹄声,即将踢碎这井然有序的一切。”

  后来,大家各自走上了人生道路,或者说,又回到了入伍之前命运惯性早已安排好的道路。回首过往,这一段部队的历程,反而是一种偶然。因偶然而相聚在一起的人,最后也注定要因必然的先验而分道扬镳。

  一晃四年过去了,我和曾经同事们中的大多数再也没有见面。彼此之间,除了过往那段经历之外,在其他方面几乎也没有什么共同语言了。研究生毕业后,我离开了生活了十八年的南京,在上海开启新的生活起点。过着两个人的小日子,工作生活都还算顺利。每天早上七点半起床,吃完早饭,把老婆送到公司,然后自己再去公司上班,不用打卡。到了工位,先处理一下工作(主要就是跑实验、看代码),大概到了十一点半的时候,开车回家,吃饭睡觉。下午一点半到公司,继续工作、学习新知识,六点准时走人,去接老婆下班。在外面吃饭或者做饭,懒的时候也会叫外卖。晚上看会儿书,补充工作中不懂的知识,写写文章,看看文学,差不多就睡觉了。

  一旦开始上班,日子就过的很快了。眨眼间来上海已经四个月了,落了户口,看看房子,基本上不打算回去了,毕竟我们辆在上海的机会更多,涨薪空间也很大,上海的一切都让我感动很满意,而南京的生活已经成为了遥远的存在(偶尔用摄像头看看家里的情况,哈哈),和那十年的部队经历一起,慢慢地在记忆的深海中下沉。

  只是,夜深人静,午夜梦回,偶尔还会想起在住在部队的那段岁月,扑面而来的八十年代的气息、农场巷两侧高大茂密的松树、午后大院里寂静而笔直的马路、黄昏中骑着小单车出来购物的小女兵、在小营门口接小孩放学的大校、后宰门的烟火气、炮标的筒子楼。。。这些碎片般的印象常常蓦然出现在如水的思绪中,在变化莫测的想象力里定格了刹那间青春的样子。回忆是不朽的词汇构成的无穷集,永远年轻,永远在跳跃,而我则在魔都高架路的车水马龙和两侧亮了灭、灭了又亮的灯火中一天天地老去。

  结论写前面:过得相当好!

  因为博士学历,连续报转业被卡了5年,第6年成功转业的时候,已经年龄不算小了。最后进了事业单位。

  从生活状态来看,在单位工作每一天都过得很开心,同事关系很和谐,大家还可以天天习惯性地约在一起吃午饭,晚上小群里大家还会聊天,周末还会约着一起出去玩。这种工作状态,这种同事关系,圈子里谁曾体会过一次或者一天?

  从个人状态来看,申请转业的那五年,每天都是一种煎熬,想家,想老婆孩子。甚至我都快忘了老婆长什么样子了。但我每天都在坚持学习,学什么?会计知识。转业之后,转业费有了一定本金,我当年初次入市,就抓住了两次机会,股票赚了近10万。现在是工作、投资两不误。

  从家庭生活来看,白天认真工作,到了晚上每天都可以看自己喜欢的书,每天都可以陪老婆、逗孩子,每个周末还可以带着孩子去玩。再也不用周末战战兢兢的逐级请假,就为了到单位对面的小超市去买生活用品。这种生活,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出来之前,说实在的,我其实一点也不迷茫。因为持续在学习,能力在那里摆着,根本不用担心工作。即便现在工作了,还有其他单位挖我,人才引进费近百万,而且是一年内就可以付清,合同期只需要签五年。

  说这么多,是想告诉经历相似的朋友,不要放弃生活的希望,也不要躺平,努力准备,日复一日,总有一天,你会走出困境,飞翔在自由的湛蓝天空。

  续:打算出来的兄弟,建议提前做好以下准备:

  1.配置好家庭尤其是自己的健康险;

  2.想好并积累自己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

  3.多看看社科类的书。最后这一点尤为重要。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说直白点,真的很狭窄。以至于出来之后大多数人需要花很长时间来调整心态。我出来之前,认认真真看完了很多和业务八竿子打不着的社科书籍。多认真?比考研考博还认真。

  我们一贯对学习、学历看得很重,一说就是文凭,一说就是考证。身边考建筑、消防、司法的朋友不少吧?你可以问问他们,这几年出来管用的多吗?

  我们再换个领域。买房、装修、买车,很多人哪怕在圈内,也应该经历过了吧。你们对自己其中的办事表现、交易结果,满意吗?过往学过的书本上,找到用得上的知识了吗?网上攻略靠谱吗?我说说自己。卖房销售顾问以为我是同行,装修公司老总不知道我当时身份,问我愿不愿意到他们公司干项目经理或者做文案宣传?我也是第一次买车,很顺利价格也很到位。我不是想表达我很刚,我只是想说:我们需要用更现实的思维来理解这个世界,人生不仅在于宏大的理想,更在于具体的日常生活。圈里生活久了(衣食住行不用自己操心),没有经常思考的话,出来遇到这些事容易抓瞎。

  再多说两句。估计有不少圈子里的朋友,其实也在默默地努力,在为自己的转身和将来做准备。我们这帮子人,有两大特征:一是能吃苦,学习(努力)也能吃苦;二是思想狭隘,学习(努力)就容易跑偏。

  关于第二点如何纠偏:无论做什么样的努力,都应该弄清楚两个问题。

  一是努力的预期效益,达到目的后自己到底会是什么状态(能赚多少钱、生活状态如何等等),这决定了我们值不值得朝这个方向努力。因为各行业的景气周期不能一概而论,这个答案只能自己去找。不过,我可以给一个粗略的划分,你可以看自己选中的行业(岗位)是属于价值创造,还是属于服务保障。服务保障的岗位,你再怎么努力也很难赚到大钱,因为你的岗位没有价值创造,也就没有超额收益的来源。

  二是努力的确定性。自己的努力方式、内容,和达成预期目标,到底有多大概率的因果联系。这决定了自己最后达成目标的可能性大不大,梦想实现的可能性大不大。如果努力的成果(积淀)转化率很低,那实际上就是在做无用功。因此,我们需要借助历史经验、逻辑分析来时常检视自己的学习。

  以上两个问题,圈外的人容易犯第一个;圈内的人容易两个都犯。

  续:趁着工作中途休息,和圈里的朋友们再聊几句。一个意思:世界比我们想象的大,我们最终也要走进这个大世界!

  我们在里面的时候,看起来大家都是差不多的,无论是经济实力、家庭背景还是交际圈子。和家庭相关的话题,谈的最多的,无外乎:家里买房、装修、小孩哪里上学、小孩由哪个老人帮着带,老人生病了吃什么药。其他的,再没有了。两地分居的,与家庭相关的话题更少。谈得少,平时考虑得也少。

  出来之后,你会发现身边同事,相互之间的经济实力差距非常大。当自己还在考虑小孩能在哪里上学的时候,哪个老人来帮着接送小孩的时候,其他人的学区房早就是标配了,别人讨论的是具体哪个重点学校老师怎么样,升学是选择到哪个学校去读,读国际学校又如何如何了。我们问问自己,我们有这样的实力吗?请注意,这些并不是个别人的生活状态,这是很多人的生活状态。不信,你们可以问问已经出来的朋友,他们的圈子是不是也如此。

  我们最终要走出来,走到一样的大世界。谁会想自己、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后代低人一等?怎么办?只有努力。在里面的时候,多准备,千万不要躺平。你以为躺平是单位吃亏,但其实最终是自己吃亏。只有自己不断地努力学习,转身出来的时候,才能自信、从容地面对各种家庭事务的风险与挑战。未来、梦想、希望,这些无价的词汇才能真真实实地发生在自己的家庭上。

  【回答那些纠结走留的朋友】

  面对走留的纠结,其实很像是做一个风险决策(收益VS风险)。当赌注是自己的未来,又不得不赌的时候(考虑走留),理性的做法应该是规避最大风险,而不是瞄准最大收益。如果最不愿意面对可能出现的动荡生活(那就等到转业出来安置),如果最不愿面对自由被束缚(那就能走就有)。

  人一辈子有很多种活法,很多种幸福的活法。像我们这样高考进去的,长期接受教育和封闭,哪怕30多岁了,对自己将来的认识水平,其实和高考填志愿时也差不多。好好学习,后面争取找个好工作。现在呢,慢慢熬吧,等转业出来争取找个好单位。是不是如此?

  当你走出来和各行各业、形形色色的人接触以后,你会发现:其实人活着,真的是人生百态,人生存也不仅仅只有端铁饭碗。因此,不要把自己的未来禁锢在一个狭窄的通道里,一眼到头却又不甘心。

  【你出去了才知道里面好,是这样吗?】

  领导搞安心教育的时候,经常说这种话:里面好,外面难;外面不养闲人;出去了才知道里面的好……

  结论放前面,领导并没有说假话。但领导没有把话说完。我把剩下的说完。

  天底下没有白吃的米饭。为了换得商品和服务(归口到货币视角下,就是酬劳),我们都得支付代价(从广义上看,就是劳动)。

  传统的劳动模式分类,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在圈里工作,属于什么劳动(我们付支付的代价是什么)?好像两者都不绝对是,又好像两者都沾边。那是因为,现在的劳动分类(代价支付)已经非常的多元化,价值评价与价值需求,都非常复杂和开放。比如,颜值主播、医疗陪诊、黄牛、明星歌手。这些行业早就已经无法用脑力、体力这样的简单分类来描述他们获取报酬,所支付的代价和提供的价值。比如,颜值主播支付的代价是维护美貌身材支付的化妆品成本、健身锻炼、饮食控制等,这比脑力体力劳动这样的分类描述,要贴切得多。那我们呢?我们支付的最大代价,就是彻底的自由。

  回到领导的说的话,我们出来之后为了获取报酬,也要支付代价。论体力,我们出来大多都不年轻了;论脑力,我们在传统技术领域可能也没有一技之长。所以,若按领导的话延伸出去,我们出来就是FW,因为我们一贯支付的代价“彻底的自由”,在外面根本就没有用武之地,因为外面没有哪个职业需要用“彻底的自由”来作为支付代价。呵呵。实际上呢,这个世界有多元化的劳动支付方式,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吃苦,吃别人吃不了的苦。想想我们吃过苦,外面还有什么是我们不能干、不能学的?所以,领导的话只能信一半。

  有的朋友可能会觉得,我学历高,所以就比自己强,所以出路多,所以股票投资能赚钱,所以……,这里我想举个例子。我去买车的时候,和两个部门经理(不是底层销售顾问)都聊了很长时间。他们的上司,销售总经理负责整个4s店的运营,年薪几十万,但都是大专。这类普通角色、普通学历和高收入的搭配,其实也不算少。他们的起点通常都是大专,甚至中专,起点并不比我们高。他们为什么能走上这种高级经理的岗位,能赚到大钱?他们也是练出来了啊,也是吃苦吃出来的。出来接触的人越多,越会发现各行业都能出成绩。所以,你没有高学历一样也有机会找到出路。

  【到底要学习什么?】

  上面我提到坚持“务实性学习”,什么叫务实?其实也就是三个方面:高预期效益、高确定性、高可行性。

  我先举个常见的例子:考消防证(建筑证)。

  从预期效益来看,我接触到的圈里朋友,主要就是想挂靠,一年有几万块收入。如果熬更守夜地学习,就是瞄准这个预期,我只能呵呵了。一年就多几万块钱,有多大意义?

  从确定性来看,这种“挂靠”毕竟不算完全合规,有很大的取缔风险。据说现在已经不允许这么搞了。努力几年,最后如果打水漂了,心里受得了不?

  从可行性来看,这种考证好像并不容易。我看两个朋友考建筑有好几年了,一直没有开花结果。努力了很久,才发现没有出头之日,又怎么办?

  这三个因素,最难、最重要的,其实是确定性。这关系到努力的最后,到底有没有机会看到结果,然后才是果子大不大(预期效益),到达终点难不难(可行性)。

  其次,是预期效益。我们这种人,其实很多都没有见过真正的大钱。以至于每年多个几万块钱,就容易满足了。呵呵。当我从几百块的基金盈亏,跳跃到当年第一次赚到10万时候,我就知道,自己的终极目标其实可以定得很高很高。每个出来的朋友,都应该认真思考自己的财务目标。那个数字也许对真正的有钱人而言,可能算不得什么,对顶级投资高手来说,可能也根本也不值一提,但对于自己却是巨大又努力可及的美好愿望。为什么不敢想呢?

  最后,是高可行性。这是三个因素里面最弱化的一个因素,甚至于可以忽略。因为是否可行,从自身努力这个单一维度来看,人和人差距并不大。我们只需要走那些历史事实看过来的成功道路即可。

  【我会真心祝福你】

  老婆刚才看我编辑这个帖子,问我在写什么帖子。我说,我在讲我转身以后的幸福生活。她说,你这么凡尔赛,网上的人会真心祝福你才怪了。

  我告诉她,她错了。看我帖子的,很可能有不少都是圈里人。我们这帮子人,都会真心祝福转身过上幸福生活的朋友……我也真心地祝看帖的你,将来比我还幸福!

  续:昨天上级单位来座谈,交流得知对面的领导也是军转,比我早几年出来,也比我年轻好几岁,人家现在的级别比我高两级了。会后我们俩边走边聊,感觉很亲切。我羡慕吗?嫉妒吗?都没有。我只有发自内心地替他高兴,他从苦单位出来,现在很幸福,祝福。

  【我们为什么会对过去的那段日子又爱又恨?】

  我们拼命地想出来,出来之后却又时常怀念。看似矛盾,其实不然。因为让我们痛苦和怀念的,不是一回事。

  我们痛苦的,是那段孤独、委屈、难过和无助的蹉跎岁月;我们怀念的,是那些激情、勇敢、坚强和拼搏的美好青春……

  【什么是真正的荣誉?】

  毕业没多久,我就得了个人三等功。奖章、大红花、绶带……,让我有了无比的自豪感。

  但荣誉都是有时空有效范围的。比如,小学时候的三好学生,大学期间还有提的必要吗?圈里的荣誉也是一样。荣誉的本质是社会认可度和现实价值。所以,出来之后当做纪念还行,若仍然如痴如醉,那就只有呵呵了。

  出来以后的大环境里,什么是真正的荣誉?也是必须争取的荣誉?

  是赚到钱交给老婆时,老婆的那一句:老公你太棒了!

  是掏票子给小孩买了心心念念的玩具时,小孩的那一句:爸爸你太好了!

  【怎么才是务实性的学习?】

  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很认真的思考过学习方法。就我自己而言,感觉像是,越是学习的末端(大学、研究生、博士),越是对学习方法考虑得少,更多的是将心思越来越集中在某个专业知识上。倒是高考阶段经常在想学习方法和效率。

  学习方法容易走入两个极端。过于随意,或者过于死板。我两类都犯过。比如第一种过于随意,学车的时候我以为很简单,踩踩油门刹车就完了,但其实学车是很系统的一件事,需要一个个科目按顺序认真练习(有天赋的除外);再说第二种过于死板,我原以为股票投资的学习相当复杂,我还特意去网上找了财经大学的全套课程和教材,后来发现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务实性的学习,应该是以目标为牵引,对学习方法的思考,就是想着怎么快速、有效的达到目标。而不是想当然的学(第一类错误),也不是为了学而学(第二类错误)。在这学习的过程中,个人情绪、喜好都不再重要,只看效率和效果。说到这里,可能有点抽象了,我举几个例子。比如学车,我直接买了一部模拟机,雷打不动天天在寝室踩一个小时,最后教练说我是整个练车场的倒库一哥。比如股票投资,会计知识对我来说是最枯燥的,再苦,我都咬着牙关熬过去。再比如现在,为了经营好办公室关系,每天晚上我都会上职场网课,会提前准备好针对不同对象及其喜好的彩虹屁话术。我再累,心里再烦,我也会坚持,因为效果好啊。

  我们这帮子人,说实在的,出来之后留个自己的发展时间不多了。如果再不务实地努力学习,这辈子基本上就这样了,也别想赚多少钱了。不仅自己过不好,老婆小孩也沾不到光。到了下一代,又是望子成龙的新轮回。不能这样!最重要的,还是要让自己拿出圈子里的那种拼劲,让自己再脚踏实地的搏一把!

  【我们到底失去了什么?】

  最常见的答案,是失去了青春。我出来之后,我也经常在思考,我到底失去了什么?我的答案是:失去了择业的机会。出来,就是逐月和转业两条路。我仔细的做过比较,逐月真不是一般人能选的。在安置工作这条路径上,体制内的工作看似体面又稳定,但实际上我们大多已经别无选择。敢辞职么?敢跳槽么?大多数人都不敢。一方面,没有娴熟的社会技能,更无一技之长。另一方面,上有老下有小,职业路径上经受不起半点风险。所以,就被牢牢地栓在单位上了。而且,从我的个人体会来看,出来之后的工作量也很大,基本上就是从早忙到晚,中途不带休息的。尤其是最近,每天如此。

  怎么办?是不是就这么耗尽一生?肯定不是。八个字:努力学习,静待花开。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值得努力、可以努力的方向,高效益、高确定性,我选的股票投资,但不一定选股票投资。然后,朝着这个目标一直努力下去。我自己心目中有一个数字,当我可投资产达到这个数目,我就辞职不干了。希望你我将来都能富贵相见。

  【被忽略的关键:人只有一辈子】

  面对重大抉择(比如转业、选岗,还包括赚钱),我们往往期望一个高预期的条件作为转折点,比如调了营再走(再看),干满20年再走;出来了又是,工作清闲点了再找路子赚钱,等行情好点了再学投资,等等。

  但是,人只有一辈子,时间不会暂停更不会倒流。等那个期待的转折点来临,我们多半已经不年轻了,而那个当初的高预期,现实中也可能就马马虎虎而已,根本无法解决后代、后院的一系列问题,更没有办法解决“下半辈子能过得好”这个核心诉求。

  所以,拿主意、下决心要早,思考要更早。其实,人这一辈子既是线性的(由无数多个平平淡淡的事件推动日复一日的生活),也是波动的(由可数的重大事件、机遇改变人生轨迹)。但从我的个人体会来看,我们所期待的主流抉择转折点(调职、年限)其实根本谈不上是改变人生轨迹的波动点。比如调职,很多人说营和副t转业之后差距很大,科员也许一辈子都混不到处级(调研员),先在圈子里解决了再走。呵呵,话一点都没有错。如果自己的财务目标就是这个水平的话,那墨守成规肯定是对的。但是,我们问问自己,迈上这一步之后,家庭财务状况有质的跃升吗?其实并没有。我还是之前说过的那句话,我们没有见过真正的大钱,以至于挂个证一年多个三五万就满足了。

  人就只有一辈子,到了70岁回顾自己的职业生涯,前半段多半是后悔与不甘,关键是我们自己可以把握的后半段,我们做什么样的选择。是平平谈谈、墨守成规的平稳度过,还是及早打算、努力拼搏,潇洒走一回……

  【是否参与股票投资不重要,赚钱真的很重要】

  有朋友评论,劝我不要参与股票投资,风险大,且如同赌博。谢谢您。

  怎么说呢,对不同的事物,每个人的看法和做法可能会不一样。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英语中的完形填空大家都应该做过。我从来都是“赌”,20个题全部选c。我赌的是答案ABCD的个数会大致均匀,全C拿到1/4左右的分数,我就很满足了,时间节省下来可以做别的。可是,在其他同学尤其是完型高手看来,这种赌完全不可取。

  对于股票投资也是一样,不同的人因为知识结构、风险偏好诸多不同,会有不同的看法。我只是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并不推荐轻易尝试和参与股票投资。但是,除非你对自己的财务状况很满意(已经很有钱,或者肯定会越来越有钱),不然认真思考怎么赚钱真的很重要。我们在可选(可努力)的范围内,应该最大能力地让自己的财富增值。房产投资、贵金属、创业开店、租房子,甚至摆地摊,自己能学的、有条件做的,都应该积极尝试。再不济,存款也要吃个定期利息(货币基金)。躺平,绝不可取。你躺平了,老婆小孩怎么办?想想我们的父母,他们当初的职业表现,你满意吗?自己愿意和他们一样吗?

  最后,我想说英语六级、考研、考博,我完形填空都是这么“赌”的,成绩都接近80分,我已经很满意了。我对当下的股票投资也很满意。祝大家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赚钱方法。

  【出来了,还要不要和原单位的人联系?】

  不要。

  出来之后的初期(还没到新单位工作这个时期),一方面,还有一些手续和原单位交接(特别是有些还涉及到个人利益比如各种退钱、文件盖章),另外一方面,自己的心态还在过渡阶段,和原单位(以及圈里)的人有些联系,都是很正常的。但手续交接完之后,尤其是走上新单位之后,理性的做法,就是和原单位的人不要再联系了。大家曾经走在一起,是因为工作在一个圈子,吃住在一个圈子,这个共同的圈子并不是彼此认可的主观情感选择,说到底就是客观环境把大家捆绑在一起。只是人是情感的动物,长期的共同生活已经让彼此的存在,习以为常而已。松绑之后,要尽快地调整认识,自己和原单位永远地不再是同一个圈子了。藕断丝连,还在原单位刷存在感(包括各种线下聚会、微信互动),只会让自己的意识形态和现实处境脱节,容易让自己处于以下几种不利处境:

  一种是,现实状态中久久忘不了过去。因为没有放下和原单位的过去,以至于在现实生活中容易想起、提起过去的生活,让自己走不出来,也让周边的人觉得你是一个异类。

  另一种是,在过去的意识形态中还在找自己的位置。现实中自己已经和过去说拜拜了,但情感(无论是怀念还是憎恶)却没有放下。和过去的人和事,还存有一厢情愿的错觉:我还属于这个集体。所以,再受原单位事务冲击(包括个人和同事之间的交流),容易让自己有一种身心分离的挫败感。而且,随着和原单位的联系淡化,最终好像是自己被他们抛弃了。其实,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尤其是这场宴席不怎么好吃的时候,离席起身了,就应该忘了全桌的菜肴,甚至忘记自己曾经吃过这桌席,更不用说同席而坐的过客了。

  【走之前要做哪些准备?】

  如果觉得自己离队有戏,可以提前做一些准备。当然,没有谁能打包票自己这次(下次)一定能走,但下面我提到的准备,与此并不冲突。即便最后没有走成,也不影响继续工作和生活。

  一是,给自己做一次全身检查。这和常规体检不同,体检项目偏简单。如果离队才发现自己身上有大毛病,就比较麻烦。

  二是,做好工作上的交接准备。尤其是“重要”资料的归档和清理,这个不展开说。都懂我的意思。

  三是,有意识地培养好自己的个别关系。人走了以后,可能还有一些后续事宜需要临时委托原单位的朋友帮忙办理。这里,需要两条腿走路,人情关系和组织依靠(其实都是人情)。人情关系方面,如果能维持住一两个靠得住的朋友,后面开口求人要方便得多。同时,人走茶凉是常态,自己要有心理准备。这就需要依靠组织了。自己的事归口在哪条业务线上,就找哪条线上的人。尤其是自己的直接领导或者搭档,到时有事找到他们,也可能可以划到公事的范畴,帮你把事儿办了。所以,这些关键角色,要有意识地提前走近关系。当然,也许自己努力了,最后也不好使。但努力一下,预期局面就可能改善。没什么不好意思的,也别觉得自己吃亏。

  四是,罗列好自己的离队办事清单。谋定而后动。把要办的琐碎事都提请记录下来,比如银行卡(手机号)注销,提前启用老家的手机号码,把多余的行李先寄回去,等等。能提前办的事越多,后面的麻烦事就越少。

  上面提到的这些事,其实都是小事。只不过在走留的节骨眼上,人会焦虑,就容易把这些忽略掉了。而真的走了之后,才发现之前这些能办的,没办好。提醒一下。祝大家顺利!

  【出来之后要做哪些准备?】

  出来之后,到最后上岗工作,还有比较长的一段时间。这段时间不要浪费。

  一是,给自己的小家庭成员都买重疾险。如果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全家都买,最起码夫妻一方和小孩要买。之前是医疗免费,出来以后需要保障托底,身边因病返贫的事例见过不少,我们输不起。至于怎么买,知乎上有个超高赞回答,直接可以搜索到。而且在我看来,保险绝对是属于务实性学习的内容,我当初花了半年时间来学习和选购重疾险。这里重点提醒两点:新单位即便有短期团险也不能替代自己买长期重疾险;重疾险保额至少买到50万。

  二是,多陪陪自己的家人,带一家人出去走走。在里面的时候,亏欠家人太多,出来有时间了,多陪陪他们。怎么陪?每天,每天的陪,陪老婆逛街,陪老人买菜,陪小孩做游戏,………。我出来之后,花了近一年的时间,才慢慢接受眼前晃来晃去的小孩,其实是自己孩子这个事实。这话,我都不敢给老婆说。真的太陌生了。千万不要把时间花在各种聚会上,也不要宅在家里打游戏。有机会的话,还可以陪父母出去旅游,哪怕是到近郊走走。这是你欠家人的。

  三是,重新定位自己社会人的身份。很多朋友出来之后,意识形态迟迟转变不过来,大家可以看看网上那些别扭的视频,穿着、举止,我都不好意思展开说。那种感觉,就像看着一个成年人,脖子上戴着红领巾在炫耀,手上拿着三好学生证书在显摆。过去的生活结束了,圈内的身份结束了。为了早点接受自己身份的转变,可以多和社会接触接触。学会刷公交卡挤车,学会去菜市场买菜,学会在家做饭,学会去商场买衣服鞋子,学会和街坊邻居唠嗑,………,学会做一个真正的普通社会人。

  【在新单位,值不值得全力以赴地工作?】

  结论放前面:不值得。

  首先解释一下,什么叫全力以赴地工作。那就是,除开上班八小时后外,自己其他时间还在主动、积极、饱和式地加班工作。偶尔延迟下班或者加班,不算。

  我们努力工作,无非有几个原因:一是,想实现自我价值;二是,想提高收入;三是,习惯使然;四是,不得如此。

  除了第四种,工作性质决定了无论谁在这个岗位上都得忙死,没得选以外,其他三种其实都不值得自己全力以赴地工作。

  第一种原因:想实现自我价值。自我价值并不是以状态来定义,忙就显得有价值?显然不是。价值的衡量,主要就是权利、学识和财富三个维度。但如果权利不能兑现,那叫单向责任没有对等福利;如果学识不能兑现,那只能叫学术研究没有对等效益。所以,归根结底,自我价值是财富的衡量。我们半辈子都在圈子里度过,出来之后要怎么活,需要非常冷静地深思。如果还去追求一些很虚的东西,就怕到了70岁看着膝下儿女奔波,自己帮不上忙,也拿不出多少钱的时候,心里会懊恼和不甘。

  第二个理由:想提高收入。体制内的晋升,对应的福利待遇并没有跨越式的提升。可能有的会说,一般科员和处级干部差十几二十万的都有。也许是吧,但应该也不是一级就差这么多吧?想全力以赴地工作,以此提级、提职,提高收入,其实可行性、效率、效果也都很一般。这个不方便展开说,但自己很容易就能想清楚。你可以看下周边的人,有多少人努力了,有多少人努力后晋升了、是等了多久才晋升,晋升之后多了多少钱。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大龄青年。

  第三种,习惯使然。相信每一个在圈里的工作的人,都会有刻骨铭心的加班经历,很多都加班加习惯了。出来了也觉得全力以赴地工作,才是真确的做法。改一改吧,真的。你的一辈子,不仅属于体制内的岗位,也属于你的妻儿老小,更属于你自己。

  如果不全力以赴地工作,那业余时间干什么?答案非常简洁,就是一句话:想办法赚钱。

  【赚钱肯定都难,关键看自己怎么选】

  赚钱肯定都是难,不然大家都成有钱人了,这不太可能。努力赚钱,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讲,肯定是非常重要的事。对于我们这种中年才出来的人,尤其和我一样的普通人(没人脉、没生意头脑),想找一个兼具高效益预期和高确定性的赚钱路子,不太好找。我也想过做一些兼职,都终究都是辛苦半天赚点小钱。最终,还是股票投资更适合自己一些。

  据我观察,出来的人干各种行业的都有。但真正赚到钱的,不多。这些赚到钱的,有以下一种或者多种特征:一种是利用人脉赋能,做生意,尤其是做老公司的生意,向原单位推销产品;第二种是利用资本运作,有充裕的本钱,自己或者合伙开公司;第三种是利用技术专长,在企业里面当专家,不得不说,计算机相关专业确实相对更有优势。

  总之,人脉、资本和技术,至少要占一样才有机会赚到大钱。自己可以评估一下,哪一种更适合自己。

  可能普遍有一种情况是,“三不沾”,没人脉、没资本、没技术。那想赚大钱确实就很难了。这种情况下,最好是一边积累,一边聚焦自己的主业,也就是自己的工作,争取升职加薪。两条线并进,肯定很累,而且人到中年之后精力下滑、开销增大、家庭责任增多,要想财务状况进一个层次,肯定很困难,也很辛苦。这就需要更加理性地规划自己的道路,工作上怎么进步,什么目标、如何努力、具体安排,这些都要明确;生活上怎么安排8小时外的时间,瞄准什么目标、如何安排时间、如何平衡事业和家庭之间的时间精力配比,这些都需要很认真的思考。

  那我自己来说,8小时内的工作,我是兢兢业业,也在想自己怎么才能升职加薪,抓哪些机会,做哪些努力。8小时外,尽量不加班不多耗费时间和精力,把焦点放在学习上,把固定的时间留出来陪老婆小孩。日复一日,点点滴滴的积累,直到实现自己心中的期望。

  【到新单位如何不犯错】

  我们到新单位,容易犯的第一个错误,就是对过去念念不忘,圈里经历容易挂在嘴边上。这种做法,会显得我们与之不同,格格不入。更有甚者,会说到圈里的好,或者圈里的不好。这都是不太好的现象。说圈里好,那你出来干啥呢?是不是被淘汰就到我们单位来了?说圈里不好,那你在这个圈里浸泡了这么久,你又能好到哪儿去呢?理性的做法,就是对圈里的过往避而不谈。即便同事好奇问起主动问起自己以前是做什么的,也就是一句话:和在XXX(现在的新单位名字)上班一样,差不多的。如果同事继续追问,就补一句:反正就是训练这些。总之,就是阻断这个话题继续深入。

  我们容易犯的第二种错误,就是遇事就问或者一律不问(闷头干)。前者,会让别人觉得自己是个累赘包袱,后者会让别人觉得自己不合群。理性的做法,就是有必要才问(就问)。

  我们容易犯的第三种错误,就是过度表现或者欠缺表现。前者,容易让别人感受到威胁,后者会让人觉得自己是个废材。这里尤其要注意,同事可能会调侃解放军身体好(素质高、学历高、专业正好对口),总之就是找个借口给自己派个活。如果你直接答应了,不仅事(活儿)自己揽下了,而且也意味着对方扣的高帽子“借口”,你也承认了。你真的素质高?多高?费力不讨好。我遇到此类情况,一律先否认(否定对方的借口),“没有没有,大家一样的,一样的”,然后才考虑这个活儿干不干。PPT、写稿子,一律拒绝。这些都是费力不讨好的工作。除非,你的PPT和稿子,能高出两级的水准,不然都是工具人。会很辛苦。

  上面举了一些例子,但不可能穷尽。总之,就是就是一个原则:把自己定位成和他们一样的普通人。我和大家一样+我很普通。两个关键点。做所有事,都向这两条靠拢,就不容易犯错,也能更快的融入新环境。

  【我们应该用更长远的视野来看自己的一辈子】

  如果是高考入伍,在军校读的大学,很遗憾,我们根本就没有接受过真正的素质教育,哪怕和我一样在军校读完了本硕博。我们不仅对世界的认识非常狭隘和封闭,我们对自己一辈子的认识也非常短浅。

  我们本科想的是英语过四六级、拔草一周有几次、内务能不能过关,队列会操能不能得名次。读研,想的是努力做完导师的课题,拿毕业证,分配是到哪里工作。读博,想的是怎么和博导斗智斗勇,怎么顺利毕业。工作了,想的是怎么克服艰难险阻,完成各种任务。再后来,想的是找女朋友,怎么能探亲休假,怎么安慰两地分居的老婆孩子。

  上面这些,构成了我们绝对多数圈里人的上半辈子。可是,我们有没有认真的想过,我们这辈子要怎么度过?是穿一辈子的衣服?是出来干某种自己喜欢的工作?是想过一种什么样的惬意生活?估计都没有,更不用说去想怎么朝着这个理想努力了。更多的,我们是被当下的工作环境裹挟,想的是今天的工作,明天的任务,最多也就是一年后的打算了。

  但如果我们想不枉此生,想自己的一生精彩、有意义,让我们在老去的时候能够得到释怀,我们真的应该好好想想自己的这一辈应该怎么去过,五年一个台阶,十年一个目标,朝着自己的梦想去努力。人的一辈子真的很难规划,但有两件事是可以自己把握的。第一件事,赚钱。无论什么样的梦想,都很难和赚钱撇开关系。看清了这个逻辑,从一生的角度再来看当下,事物的性质会有很大的不同。但凡和赚钱无关的琐事,其实都是无关紧要,今天的工作,明天的任务,领导的嘱咐,还重要吗?第二件事,陪家人。无论是什么样的梦想,只有家人身在其中,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看清了这个逻辑,再从一生的角度来看当下,心态也会有很大的不同。把有限的时间精力留给老婆孩子,把自己最善意的一面留给老婆孩子,才是最明智的选择,不要为了任何名义辜负了家人。

  希望当我们风烛残年之时,闭上眼睛,体会到的都是一个温暖释怀的结局。

  【找准定位很重要】

  在圈里的时候,曾经有段时间和周边的人关系搞得很糟糕。对上,上面经常不满意;对左右,左右经常不配合;对下,下面经常不听招呼。

  改变不了别人,刘只有尝试改变自己。我发现是自我定位有偏差,导致自己的心态不平衡,别人对自己的定位也不认可。其实我这个自我定位很简单:我觉得我自己是个干部,是个博士。这应该说是一个事实吧。相应地,就应该有责任心、执行力、专业能力和较好的涵养。这些看似有点,但在圈里却成了自己的枷锁。因为,我这里对自己,别人却没有这样对自己,更没有这样对我。他们反而用一次又一次的刷新责任底线、比烂,把我搞得很累。

  所以,我给自己做了重新定位,把自己定位为一个中专二期XX。超出这个文化程度和责任范围,我就不会勉强自己必须做、必须做好了。

  从此,工作反而轻松了很多,也顺利了很多。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其实自己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重要。把对自己的要求放低一点,自己的日子会好过得多。

  【逐月和转业安置怎么选?】

  逐月和转业安置的待遇,大家应该都有谱了。尤其是针对接近或者已经满足逐月条件的朋友,对这个选择就很纠结。一种常见的思维逻辑是:逐月+自己找一份工作,哪怕是只有三五千的工作,加起来收入也比较不错了。在这个前提下,个人自由度就比较高了。三五千的工作好找,干的不开心,立马换,不用委屈自己。甚至于,下半辈子都不用委屈自己了,毕竟自己对工作收入的要求不高。

  这种逻辑其实存在很大问题。第一,尽管我们大多没有社会技能,三五千的工作还是比较好找的,但可以看下这些不要求技术含量的,是些什么工作?自己长期从事这样的工作,主观心态和客观环境,能不能受得了。第二,干得不开心就再换一个工作,能不能成立?随着年龄的增长,就业能力越来越弱,并不是说换就能换,而且换来换去还是那些最低级的工作,换汤不换药。 有的可能会说:那我就不上班了,反正有逐月每个月领钱。好!说到关键了。关键就是,大多数逐月的干部,每个月领到的钱其实并不能支撑家庭开销,必须要额外再一份工作才行。

  除了经济方面,还有一个因素需要考虑:我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人到四十,没有出过社会,怎么独自去面对这个社会?我们在圈里的时候,各种事务都有对应的部门承办,且不论这些部门干得如何,至少还有这么个部门来管。逐月以后,完全脱离了组织,凡事都得自己去跑自己去办了。我们的社会治理,毕竟更多还是以工作单位作为基本单位。然后才是工作单位和各种职能单位对接。

  当然,不能说逐月不好,只能说逐月只适合一小部分人。两类:第一类是逐月收入已经不需要额外一份工作来补充,真正的做到不上班也行。第二类是逐月以后,还是能找到一份称心、体面的工作,让自己的工作、生活状态总体还算不错。逐月和再就业,一定要分割开来看,两者适应其一,切忌两者合并起来互作补充。

  到底能不能找到一份称心、体面的工作?其实我们很难下定结论。一方面,找工作本身就有较大的运气成分;另一方面,我们长期在圈里,没有做过横向比较,不清楚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处在什么位置。我出来之前,通过导师牵线搭桥,已经和几个单位有接触,对自己的就业竞争力有一定的了解。但我这种情况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其实并不清楚自己的实力高低。见过不少自主的老领导,其实大多都过得不是太好,仍然在为挣钱在奔波。当然,也有自主再就业找到年薪二三十万岗位的。祝逐月的朋友,最后都能找到一份稳定、称心、体面的工作。

  【最终还是被揪出来了】

  前两天领导找我谈话,说有一个高阶岗位比较适合我,问我愿不愿意去。其实我知道,根本没有商量的余地。言下之意,我要升职了。领导给我做了很多思想工作,无非就是男人要有家庭担当,要有事业……。但我内心的真实想法,是真不想去卷。卷一年下来,就多几万块钱,我还不如把这些时间投入到股票研究中,有不可比拟的更多回报。家庭担当和事业,不也是为了给老婆挣钱吗?

  但是,我们在社会环境里,被组织和周边环境所裹挟,很多时候并没得选。

  【怎么才能走】

  怎么才能走,我用了6年才找到答案。前面的几年,是因为不满足+3,后面又是各种被卡。最后一年,我已经于公于私明眼人一看都应该是排第一了,但还有两个同志死拼不退,单位又松动了,想来做我的工作……呵呵。

  每年写转业申请,我都会陈述这是我报转业的第几年。其实这些话只能感动自己,单位领导、上级机关根本不会关心。不是他们心狠,换作是你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