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学习会丨调查研究要在“实”字上见真章
□张子衡
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当下,全党上下正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广大党员干部要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打破经验主义、摆正公仆身份,真正“谋事”“成事”,杜绝各类形式主义的做法与倾向,让调查研究在“实”字上见真章。
“深察”基层实情,走好“求是”路。当前,少数党员干部到基层调研提前“定提纲”“列问题”,指定场景,圈定场地,带着框子找例子,带着论点找论据,不仅背离了调研工作的初衷,还容易带偏决策方向。调查研究不能先入为主,更不能避实就虚、各取所需。要先腾空自己,不带着个人想法切入调研对象,同时结合当地实际,多开展“不打招呼、不做安排、不设议题”的突击式调研,多到偏远艰苦、矛盾突出、群众意见多的地方走一走,倾听呼声,了解困难,从而全面掌握第一手资料和最真实情况。
“深耕”群众心田,走好“亲民路”。深入调查研究要放下官架子,甘当小学生,和群众身挨身坐、心贴心聊,真心诚意向群众请教。如果把“找老师”变为“找官感”、把“调研”变为“指导”、把“倾听”变为“汇报”,前呼后拥、层层陪同,指指点点、颐指气使。如此做派,又怎么会换来群众“掏心掏肺”。正如毛泽东在《农村调查》一书的序言所说,“没有眼睛向下的兴趣和决心,是一辈子也不会真正懂得中国的事情的”。做好调研,既要走进群众家门、同坐一条板凳,在鸡毛蒜皮、柴米油盐中“捕捉”民之所需、民之所盼,竭尽全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也要拜群众为师,勤学善问,听意见建议,也听“逆耳之言”,汇聚有群众声音的“金点子”“良方子”,推动问题高效高质解决。
“深思”解决办法,走好“实干”路。调研成不成功,不仅在于看清“是什么”,弄透“为什么”,还要明白“怎么做”。有的干部在费心费力捞到“真问题”后,“小成即满”犯起拖延症,将问题带回抽屉一锁了之,错失了解决问题的良机,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要摒弃“惰性”思维,聚焦人民群众“燃眉之急”的问题,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把从一线来的问题变成对策方法再回到一线。聚焦历史遗留的“老大难”等问题,要坚持不解决不松劲、不彻底不松手,以“解剖麻雀式”“庖丁解牛式”的方法找出化解最有效、最直接的“灵丹妙药”,打通“堵点”、破解“痛点”、攻克“难点”,推动调研成果真正“落地生根”。
(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委组织部)
策划:兰传斌
统筹:吴永功
记者:李文智
(大众日报 山东党建云平台 出品)
相关链接:
期待您的参与,大众日报“齐鲁红星”山东党建品牌榜大型融媒报道启动
责任编辑: 李文智 签审: 梁开文
上观号作者: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