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他们都选择了清华,而不是一个亿?
这个在网上流传的视频,也许你已经看到过。
视频里有人问:给你一个亿和上清华,如何选?
00:40
所有接受采访的孩子,都拒绝了一个亿,选择了清华。
这令人有点无语。
一个亿是个什么概念呢?
根据国标,一张100元的人民币是0.1毫米。1亿元的叠加高度就是100米,相当于一个30层以上的房子。如果是平着铺开,能铺1.67个足球场那么大。哪怕是交给一个点钞机来工作,也要大半天才能点完一个亿。
就算你不去搞那些复杂的理财,将一个亿存进银行,以现在的无风险利率,五年定期存款利率至少是2%。一个亿一年的利息200万。
这又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相当于你每天躺平,就有差不多6000元进账。这是真正的睡后收入。
这个收入水平,基本上战胜了全国99%的打工人。
不用加班。不用看老板脸色。不用考虑各种经营指标。你只需要想着怎样每天花完这6000块——这足以保证你天天住五星级酒店,天天吃大餐,稍不留神,今天的指标没花完,第二天,6000块又向你砸来了——写到这里我掐了一下自己,好吧,这样的白日梦不能再继续做下去了。
而如果你上了清华,薪酬待遇是多少呢?下面是一张2021年的数据——
当然,你也许会认为这样的比较太俗气了。
上了清华,今后可以当科学家,可以挣比一个亿多得多的钱;而不上清华,拿着这一个亿,说不定没几年吃喝嫖赌掉了。
上清华意味着一种更开阔的人生,而选择一个亿则意味着目光短浅。
总有人习惯于拿小概率事件去求证普遍性规律。
当然,对这些正在上学的、还没有经受社会毒打的孩子而言,他们在回答中做出这样的选择,并不奇怪。
我猜测,他们回答得如此斩钉截铁,甚至没有一丝犹豫,一来他们对一个亿意味着什么并没有具象的概念,毕竟他们花的都是父母的钱,没有去市场上挣过一分钱;二来,在他们的逻辑里,选择上清华才是正确答案,则显示视金钱为粪土,越能获得表扬,越符合家长、老师、同学心目中的好孩子的标准。
我只是有点滴遗憾。
这是一道二选一的选择题啊,并没有任何附加限制条件。
为什么没人先选择一个亿,然后再选择读清华以外的其他大学?
国内的北大不行吗?国外的排名在清华之前的世界名校不行吗?
网上有一个评论,虽然话糙,但竟无从反驳。
这使我想起了网上流传的另一个视频,有人做了一个实验,在大街上跟人握拳碰手,国外的大都积极响应,而国人则基本上疑惑或冷漠地走开,在他们的潜意识里,这人要么脑子有病,要么别有用心。
这是他们接受的标准答案。
同样,这些在一个亿和清华之间选择的孩子,脑子里也只剩下了一种标准答案。他们被圈定在一个固定的思维框架内跳不出来,独立思考能力根本来不及启动,才会有这种千篇一律的回答,无意也无力去探寻其他的可能性。
写到这里,不由想起刚刚出炉的法国高考作文题。
2023年6月14日,法国高中毕业会考(Bac)正式拉开帷幕。首轮哲学作文考试。题目是这样的——
选题1: Le bonheur est-il affaire de raison ?
幸福是理智的吗?
选题2: Vouloir la paix, est-ce vouloir la justice ?
想要和平,就是想要正义吗?
选题3: L’explication d’un extrait de La pensée sauvage de Levi-Strauss,
围绕法国人类学家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évi-Strauss)所著的 《野性的思维》(La Pensée sauvage) 的一段节选进行论述。
职高技术科(三选一)
选题1: L’art nous apprend-il quelque chose ?
艺术能教给我们什么?
选题2: Transformer la nature, est-ce gagner en liberté ?
改造大自然,就是获得自由吗?
选题3: L’explication d’un extrait de ? théorie des sentiments moraux ? d’Adam Smith
根据亚当·斯密(Adam Smith)所著的 《道德情操论》(Théorie des sentiments moraux) 的一段节选进行思考并论述。
再来看看往年的法国高中会考作文题——
这些题目的一大特性是,并不提供统一的标准答案。
正如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功课,更关联一个人的心灵成长与精神时尚一样,高考作文也不仅仅是一门考试,而是人文教育的一种风向标,是考生与世界对话的一个平台。可以说,有什么样的高考作文,就有什么样的公共文化,有什么样的青年。
以此观之,我们今年高考作文题与法国高考作文题比较接近的当属上海卷:一个人乐意去探索陌生世界,仅仅是因为好奇心吗?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总之,教育应当有更开阔的视野,应当更着力培养一个人的思辨能力、独立观察与思考能力,而不是让他们成为工业流水线上的产品,成为思维的复印机或复读机——那样的事,让机器人去干就好了。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