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考数学难度提升,网传老师忙着发纸巾,数学命题出现新动向
文/育学笔谈(分享校园见闻、评述教育现象)
2023年南京市中考落下帷幕,孩子走出考场后的表情往往预示着考试的难度,有人欢喜有人忧,这似乎是所有考试的共同特征,属于正常现象。
可在南京市中考数学考试结束后,问题出现了,普遍认为南京中考数学难度创造历史,很多学生哭成一片,这是怎么回事呢?
有一位家长发文,称数学考试中途就一位女生走出考场哇哇大哭,很可能是因为数学考试难度太大,不会答题。
关于数学考试的难度,网络上也出现了大量的评价,有一位考生表示,数学确实很难,但是大家都难,不是一个人的事情。
关于难哭学生的事情,有很多学生证实确实有不少人哭了,考出来就觉得自己“废了”,甚至班级成绩最好的学生,也不会写那些难题,甚至还有人称,有的考场因为学生哭成一片,老师忙着发纸巾。
另外,多个中考生家长群的聊天记录也显示,此次中考数学难度大,很多考生最后两道题不会写,比2021、2013年的数学难度都要大,属于南京有史以来最难中考数学题。
有考生回家对父母说,每个班的班主任怀里都抱着一个哭的学生。
值得关注的是,关于中考数学难度的具体情形,有一位江苏的网友称,太卷了,“中考出高考题目”,这是故意刁难还是故意淘汰学生?有意思吗?
关于出题老师,有人认为是南师大附中树人学校的老师。
关于网络上对南京中考数学难度的评价,很快得到了印证,一位中考班的老师在班级群发温馨提示,称中考数学试卷有难度,鼓楼实验中学和宁海分校的学生走出考场后也和老师反映试卷太难。
不过该老师安慰家长,称中考的均分是能保证的,该让学生拿到的分数肯定会让学生拿,希望家长安抚好学生,调整情绪,继续完成其他学科考试,中考最终比的总分,不是单一成绩。
对此,有网友表示数学是中考的重头戏,发挥好不好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总分和排名,最终的结果是影响录取质量。数学难度大,对两头的学生影响可能不是太大,但对于成绩中等的学生来说,很可能就意味着失去了进入普通高中的机会。
笔者观点:
客观地说,南京的高中教育资源很充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中考普通高中录取率也明显高于其他地区,2023年南京市初中毕业生约6.6万人,预计全市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可达99%以上。
其中,普通高中招生计划为40327人,录取率超过了61%,其余的学生将进入其他的升学通道,包括中职与普通本科3+4班80人,五年制高职与本科5+2班75人,中职与高职3+3班1910人,综合高中班2240人,五年制高职班8508人,省属中专中职班366人,市、区属中专中职班5528人,技师班和高级技工班3850人,中级技工班4150人。
相对来说,这样的升学和录取结果已经非常不错,几乎做到了所有孩子有书可读,就算没有进入普通高中学习,上大学的通道也没有被阻断。
在这种情况下,中考数学难度突然提升,有没有特别的意味呢?
江苏作为全国基础教育的排头兵,一直承担着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重任,中考数学难度变化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一些动向,数学难度提升是为了体现区分度,要选拔出具备基础学科潜能的学生,以便未来和高等教育衔接。
在同济大学2023年中学校长论坛上,江苏省天一中学校长朱卓君就认为,中学教育要发现具有创新潜能的种子,要精耕有利于学生个性成长的试验田,其他校长也普遍认为,中学要和大学联手推进“人才早发现”。
在镇海中学举行的“高中版”C9会议上,9所知名高中负责人也普遍认为,他们要以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为主,也就是拔尖创新型人才的早期培养,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研究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培养,从而使学生具备相应的素养。
因此,为重点高中选拔出最优质的生源,估计就成了中考数学难度提升的根本原因,在不超纲的前提下,命题专家会更加侧重于考察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素养,也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题目有点绕”,其本质是要让学生打开思路去解题。
这或将是未来中考数学命题的新动向,命题不再基于平时的刷题题库,而是要凸显区分度,会在各大题型中出现1-2题的思维突破题,从而选拔出那些具备数学潜力的学生,并以此推动初中数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不过,个人建议这种变化需要循序渐进,不宜迅速提升难度,要给学校、老师和学生一定的时间去适应。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