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公布2023年本科招生计划 76个专业面向全国招生7580人
6月19日,广州大学举办2023年本科招生新闻媒体通气会。学校招生工作负责人介绍,广大今年将面向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本科招生计划数维持在7580人,其中广东招生计划6632人;招生专业76个,理工类专业的比例继续提高,占招生专业数的55.26%,占招生人数的54.63%。今年新增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数字经济2个专业,还加大信息类和师范类招生人数,以及对省外的热门专业投放名额。
立足湾区着力建设一流创新型大学 六大类一流专业方阵更具“含金量”
“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区位优势,开辟高质量发展新赛道新领域,以‘面向未来需求+高质量培养’,服务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大局。广州大学将本科生培养质量视为学校的生命线,深耕学科专业内涵建设,不断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校长魏明海介绍,近年来,广州大学牢牢把握国家“双一流”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省市高水平大学建设战略机遇,深度对接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着力推动一流创新型大学建设,持续优化“理厚工精、文优教特、交叉融合、创新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整体办学水平和国内外影响力快速提升。在U.S.News、泰晤士、上海软科等排行榜中都进入中国内地高校百强行列,现有8个ESI全球前1%学科,13个学科上榜2022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31个学科上榜2022软科“中国最好学科”,73个专业上榜“2023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上榜专业占比高达97.3%。
“今年,广州大学招生专业中包含了4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2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加上省级优势特色专业,优质专业的招生人数占总计划数提升到88%。”魏明海表示,近五年来,学校本科招生规模维持不变,师资队伍不断壮大;学校不断出硬招、实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重点依托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设了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经管社科、人文艺术、师范教育、基础理科六大类一流专业方阵;本科毕业生近年来均实现充分就业,进入世界500强企业、中国500强企业和获签香港建造咨询类企业、入选广东省委组织部选调生的人数以及升研率均大幅提升。
新增“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数字经济”专业 人才培养“双通道”优化升级
“我们突出‘面向未来需求+高质量培养’双驱动,以‘智能赋能、数字赋能’改造新工科专业,用数字化、智能化推动新文科、新师范建设,让传统专业焕发新活力、新增专业凸显优势特色,从而真正办好行业产业和国家区域需要而学校又有充足资源保障的精品专业。”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广州大学聚焦新工科、新文科、新师范建设,强化基础理科实力,积极探索新农科发展,不仅设置了智能制造工程、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物联网工程、网络空间安全、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安全、遥感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着力推动“智”“数”类专业更好地适应和满足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产业旺盛的人才需求,同时借助新文科、新师范建设,加强基础理论和通识教育,突出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推动文科类传统优势专业进一步“适应经济社会变化、适应行业产业需求、适应新科技应用”。
今年学校进一步增加热门专业,尤其是人工智能、网络空间安全、机器人工程等信息技术类热门专业招生计划共计85人,增加师范类专业招生计划共计125人。
另外,今年新增的“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将依托学校“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及集成电路工程专业硕士的学科优势,培养在集成电路与系统等相关行业从事工程应用、设计开发及项目管理等工作的高层次复合应用型人才;新增的“数字经济”专业,培养熟练掌握数字经济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较强的经济大数据统计分析、行业大数据应用分析技能以及产业数字化战略规划和建设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两个新增专业招生计划共计120人。
“广州大学已全面畅通‘拔尖创新+卓越应用’人才培养双通道,2023级本科生将全面对接人才分类培养,成为小班化、个性化、差异化发展的受益者。”魏明海表示,学校优化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卓越应用人才分类培养模式,2023级本科生入学后第一、二、三年级都可选择本专业或本学院的拔尖创新班或卓越应用班,进入小班制的分类培养通道。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着眼于“科教协同—高质量研究生深造”,突出“基础+创新”,通过夯实“五基”(基本理论、知识、思维、技能、方法)、实施“五早”(早安排导师、早进科研团队、早进课题组、早进实验室、早出创新成果)引导学习志趣、提升学生的创新发展能力,目标是大部分学生毕业时能升读高水平大学的研究生;卓越应用型人才培养着眼于“产教协同—高质量就业创业”,强调“五基”“五实”(实验室实操、企业单位实习、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实践、劳动实践),通过大学的历练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和适应行业产业发展的能力,目标是毕业生能实现高质量就业创业。
坚持早选拔、早规划、早定向,广州大学围绕“重大基础设施安全+智慧运维”“网络空间信息+智能应用技术”两大创新枢纽学科探索实施“优才培育行动”,在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试点“本硕博贯通培养实验班”;围绕“新材料新装备新制造”“地理空间信息与智慧生态环境”“合成生物学与智能育种/精准医疗”“数字经济与数字文化”“大数据/认知科学与智慧教育”交叉创新平台促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学校制定了贯通培养方案和跨层次课程体系,以学科特色、导师优势、国际交换和奖助学金等支撑优秀本科生进入贯通培养渠道,定期进行动态考核。
持续优化专业组+设置“微专业” 贴心举措助考生锁定心仪专业
广州大学按学科类别持续优化专业组设置,细分学科相近或类别相同专业设置院校专业组,更有利于考生锁定心仪专业组,尤其今年新设了“人工智能与网络安全组”“师范教育组”“全媒体与传播组”等,更能契合考生兴趣特长,解决考生志愿填报的后顾之忧。
“近年来,广州大学新生录取志愿满足率高,均超过92%。”学校招生工作负责人介绍,今年,广州大学的专业组主要有人工智能与网络安全组、大数据与数理组、先进制造与智能技术组、规划建筑与土木工程组、数字经济与管理(物理)组、化学组、交通工程组、地理学科(物理)组、生物与环境组、中外合作办学(物理)组、人文外语组、数字经济与管理(历史)组、思政教育组(必选思想政治)、地理学科(历史)组等。比如,今年将“规划建筑与土木工程组”单独细化,有利于有志于从事智能建造、智慧运维的考生精准选择,(今年香港发展局土木建造咨询类内地优才引进计划首站就在广州大学)。在录取原则上,坚持“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对于报考广州大学的考生,出档后,只要符合录取条件、服从志愿调剂,学校概不退档。
为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进一步突破传统学科专业限制,广州大学首批设置了8个微专业培养跨学科人才。学校教学管理负责人表示,微专业以培养跨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型人才为目标,围绕某个特定学术研究和应用领域、产业发展需求,开发和开设系列核心课程,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学习主修专业的同时,根据兴趣专长修读微专业。目前校内已开设元宇宙智能决策与人机交互、数字治理、低碳能源、大健康科学与技术、智慧建造、数字法学、家庭教育指导、智慧健身与运营管理等微专业。
单设“师范教育组”专业组 免考申请认定教师资格
广州大学有17个师范专业(14个普通类师范专业和3个艺体类专业),其中省级以上优势专业占比达94%。今年专门设置“师范教育组”专业组,较去年增加了125个师范类专业招生指标,增幅约10%。
广州大学继承了原广州师范学院优良的师范教育传统,是广东省创建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为广东省免试认定教师资格证高校之一,师范教育专业门类齐全,底蕴深厚,声誉良好,已形成师范专业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师范专业学生(应用心理学专业除外)在毕业前参加学校组织的校内教育教学能力考核,合格即可免考国家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全部或部分科目,经认定可取得相应教师资格。
优秀学子可适用免试转专业 拓展跨国(境)交流培养
媒体通气会上,广州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2023年继续出台“高分考生及第一学期学业成绩优异的学生免试任选转专业”优惠政策。凡高考成绩排位位于被录取学生前50%(分省分类计算排位,不含教师公费定向专项、部分地区地方专项、中外合作项目和艺术体育类),且第一学期学业成绩排位在本专业排名前10%的学生,可在首选物理(理科)或历史(文科)对应的所有专业组中免试任选转专业(艺术体育专业除外)。
在国际和港澳交流方面,学校扩大跨国(境)人才合作培养计划。学校已与国(境)外高水平大学合作举办“1+2+1”“3+1”“3+1+1”等联合培养项目63个;已开展“世界一流大学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资助超过1300名本科生赴剑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西澳大学、华威大学、海德堡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交流学习或攻读学位;旅游管理专业与法国昂热大学等高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0年,累计培养本科毕业生1558人,其中近90%的毕业生获得中法两国双学士学位,20%的毕业生被国外知名高校录取为研究生;学校还将积极为在校本科生提供赴港澳交流交换的学习机会。
(中国日报社广东记者站李文芳)
来源:中国日报网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