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百姓为何不把粮食藏起来,等税收完再拿出来?专家给出答案

  

  01

  税收是一个政府最重要的命脉,你以为官府会让你的小聪明得逞?你以为官府会和你好好商量?

  即便现代大数据时代,税收也是不可能确保全收的。

  如个人所得税的避税手法更是千奇百怪。

  那么,现代社会都没法做到,是不是意味着古代社会普通百姓偷税漏税更容易呢?

  恰恰相反。

  杖刑

  02

  请记住三件事:

  1、没有政府不在意税收;

  2、有钱的政府和没钱的政府,心态是不一样的;

  3、政府手段越多,手法反而越温和;手段越单一,下手则越狠。

  现代社会之所以老百姓和小老板们能“藏成功”,是因为科技发达,所以国家能确保90%以上的税收入国库。

  剩下的偷逃税抓抓大户可以再回来百分之几。

  至于小老百姓那块,经济发达地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经济落后地区才会严查。

  古代恰恰因为官府没有金税三期,没有联网系统,没有办法保证税收,所以绝不可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现代社会用小聪明偷逃税换来的一般是罚款,在古代可能直接丢了小命。

  因为古代政府手段不多,而且更缺钱,所以他们只可能更狠。

  

  03

  不同朝代具体收税手法不一样,但原理是一样的。

  由于管理能力低下,古代一般都是包税制。

  包税制的意思就是,中央每年问地方要一笔固定的税收,给足就行,至于你怎么收,中央是不管你的。实际上直到30年前的九十年代,我国很多地方依旧采用的是包税制。

  真的按比例即时收税,是很近很近的事。

  那包税制怎么运作呢?

  比如所谓的二十税一,是计算这个省大概产出多少粮食,然后按照这个预估数字收1/20。

  这是地方官员的核心政绩,他们不择手段都是得完成的。

  古代公私可没分这么清,比如清朝官员如果造成国库损失,不但要问罪,还要用家产抵偿国库,慈禧的爷爷就遇到过这事。

  于是我们会看到,当朝廷下派任务后,州府会给县里也下派任务,县里给乡里下派任务,乡里给乡绅保长里长下派任务,数字上层层加码。这种层层下派非常严酷,完不成少则丢官多则丢命。

  于是到了基层,就会看到乡里掘地三尺、相互举报,也会把税收齐。

  藏了不交?先把你打一顿,再把你爹娘关牢里,最后给你个期限,不交足这个数就没收田契,让你明年活活饿死。

  乡绅保长里长对本县非常熟悉,他们才不会被你忽悠。

  

  04

  何况二十税一本身就不是按照你今年的收成计算的,先不说层层加码的问题,有的时候,包税依据的数字本身不合理。

  比如一个地方本来是鱼米之乡土地肥沃,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土地荒废了,但朝廷一百年都不愿意更正,当地百姓累死累活也没法完成任务,最后只能卖地卖儿卖女。

  灾年也一样,你说没收成?税照样不能少。

  你说你逃到别的地方?在古代这是重罪,抓到直接充军流放。

  

  总而言之,不要低估古代人的智商,小聪明真能逃税,他们早就这么做了。

  也不要高估古代官员的节操,他们什么都做得出来。

  没有能力让自己纳税少的人,都得多纳税。

  二十税一?隐匿资产?

  只不过是小清新的异想天开。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