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上课被“临阵磨枪”?老师看后一脸懵

  小学生是充满朝气和活力的群体,他们天性调皮捣蛋,火急火燎,容易跟错人,也容易在上课时‘临阵磨枪成匠’。学生与老师之间因为传纸条这等无意识和有意识扰乱授课进度的事情而经常发生矛盾。如何才能避免学生在上课时传纸条?本文将就此话题开展探讨。

  

  小学生上课,传纸条是最常见的行为之一,这可不是一般的纸条,一不小心就容易偏题。走亲戚、划红线、上网,千奇百怪、数不胜数。传纸条除了影响自己的学习进度,还会影响到老师和同学的课堂体验。

  

  但是,为什么还是有很多小学生喜欢玩传纸条呢?答案很简单,学生上课缺乏趣味性。任何事物,只要能激发人们的兴趣,打造有趣的课堂氛围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减少传纸条的现象。有趣的授课方式是让学生成长的有效途径之一,趣味课可以将严谨的学科知识和丰富有趣的故事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自然而然就会减少传纸条这种行为。

  

  作为老师,在课堂上的范围和控制是有限的。为此,可以考虑教育和培养学生的自觉性,提高学生的行为准则意识和责任意识。例如,老师可以在没有传纸条的情况下给学生一个奖励,这样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更加自觉地抵制传纸条这种课堂干扰行为。这也是鼓励学生自觉抵制和制止课堂同学的行为干扰的有效方法。

  

  同时,学生也需要家长的帮助和配合。很多家长在孩子面前非常不该打一些不好的比方,引发了孩子的恶劣行为习惯。这种习惯已经形成了,非常难改变。因此,家长的意识改变会带动孩子的思想改变,让他们更好地遵守课堂纪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

  

  学生上课传纸条的现象反映出一部分学生对于规章一无所知。所以,学校也应该加强纪律教育,制定切实有效的规章制度,让学生知道传纸条的危害。

  

  另外,老师也可以对课堂上的各种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例如,在课堂上布局卡带或LED屏幕,及时显示不当行为的学生姓名和所犯错误的严重性,让全班学生了解到传纸条对课堂纪律的干扰。

  

  学校教育是很重要的,但是,如果是只靠学校一方面的努力,是不太容易化解矛盾的。因此,要考虑到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沟通,消除对立,促进团结。

  

  老师可以亲力亲为的关注每个学生,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态度,对不恰当的行为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培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如果是学生的心理问题,老师不妨安排心理咨询老师,让身心健康教育深入学生,让学生心理更健康、情感更丰富。这样,不仅会增加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也会增加学生的自信和爱心,有效地从根本上解决上课传纸条的问题。

  

  其实,学生上课传纸条并不是什么大事,只要引导得当,老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信任,充分沟通,创造一个有趣、良好和温馨的教育环境,就可以有效预防学生上课传纸条的行为,造福全班学生的发展。

  文末引用一句话,“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在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知道做人的道理,走上成功之路。”传纸条只是个小事情,但涉及到修养,影响最后的人生还是要谨慎对待。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