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南大,一个位于“最前序列”的学术殿堂

  原标题:相约南大,一个位于“最前序列”的学术殿堂

  

  南京大学本科生院副院长李浩

  

  

  南京大学是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各项办学指标和综合实力均位居全国前列,是莘莘学子向往的“学术殿堂”。为让各界详细了解2023年南大本科招生政策亮点,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专访了南京大学本科生院副院长李浩。

  记者:前不久,南大发布了短片《奋进正当时 青春向南大》,详细介绍了2023年本科招生的七大亮点,其中第一大亮点的关键词是“新跨越”。请您介绍一下,目前南大办学实现了哪些“新跨越”?

  李浩:南京大学是一所声誉卓著的百年名校。作为全国首批“211工程”“985工程”和“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大家在高等教育重要计划、举措、行动中都能看到南大的名字,而且几乎都在第一批次、第一梯队、最前序列。站在新起点,南京大学办学取得“新跨越”,这可以从三个维度理解。

  一是时间维度。我们知道,去年南大迎来120周年华诞。在这一标志性时刻,南京大学的留学归国青年学者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这一封重要的回信,在肯定南大留学归国青年学者“报效国家、服务人民”自觉追求的同时,也体现了党中央对南京大学办学发展的充分肯定。今年是南大跨过双甲子的第一年,也是以“南大式奋进”加快建设“第一个南大”的第一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里程碑式节点。在南大跨入新征程的起点上成为“新南大人”,非常幸运,值得纪念。

  二是空间维度。去年,南大苏州校区技术科学试验班招收首批本科生,这批学生将结束在鼓楼校区的“寻根之旅”,与同期招收的研究生一起入住苏州校区。前段时间,启用前的苏州校区以高品质、高特质、高颜值受到广泛关注,而“新工科、新文科、新医科”的办学定位,“一流成果、一流人才”的建设目标使苏州校区成为报考热门。今年9月,苏州校区将正式启用,南大也将正式跨入“一体两城四校区”的办学格局。

  三是内涵维度。南大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双一流”建设阶段验收,16个学科进入第二轮“双一流”建设,较第一轮增加1个。尽管第五轮学科评估没有对外发布,但综合各方信息,南大综合成绩实现大跨越,A+学科总数较上一轮增加数倍,整体水平位居全国高校最前列。2022年以来,南大已有19项原创性成果发表于Nature、Science正刊,“自然指数”也进入全球十强。这些都说明南大办学实力在始终保持前列的基础上,又实现了办学内涵的丰富与跃升。

  记者:南大是很多考生向往的大学,去年南大在江苏增加了招生计划,这对考生来说是一大利好。请问,今年南大在江苏招生规模如何?专业组是如何设置的?

  李浩:随着办学内涵的提升,特别是苏州校区的启用,我们在河南、广东、湖北、湖南、山东、安徽、浙江等省份继续增加招生计划。其中江苏的增幅最多,普通批次历史等科目类增加招生计划11人,达到191人;物理等科目类增加招生计划20人,达到707人。今年,南京大学新增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招生规模增加80人。也就是说,今年更多的考生将有机会进入南大接受“最好的本科教育”。

  江苏实施新高考后,高校把专业组作为填报单位,考生可选可填的志愿数增加了。以南京大学为例,今年共在普通批次、本科提前批次和高校专项设置了11个专业组。

  在普通批次历史等科目类设置了1个专业组,为“历史+不限”。在普通批次物理等科目类设置了5个专业组,其中“物理+不限”2个专业组,“物理+化学”2个专业组,“物理+化学或生物”1个专业组。

  另外,需要特别提醒考生的是,我们在提前批次设置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戏剧影视文学两个专业。其中,艺术类、普通类考生均可报考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并且在历史、物理等科目类均有招生计划。去年录取分数较普通批次历史、物理等科目类分别低了8分和15分。报考马克思主义理论,需要选考“历史+政治”。去年录取分数较普通批次低3分,考生选择报考时可以参考。

  南大在高校专项设置了化学与生命科学类、地球科学与资源环境类两个专业,需选考“物理+化学”。报考考生需为我校公示合格考生。

  记者:刚才您提到,2023年南大继续扩招,招生专业上也做了一些调整。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今年南大招生最大的变化在哪里?

  李浩:今年南大招生最大的变化,并且最受关注的就是南京大学与芬兰最高学府赫尔辛基大学合作设立南赫学院,并招收大气科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这是南大首个面向高考招生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我们在北京、上海、江苏、安徽、福建、河南、广东、重庆、四川、陕西10个省份设置招生计划。其中,江苏设置在普通批次的08专业组,计划为20人。

  南赫学院有“四高一低”的显著特点。

  一是合作高校层次高。赫尔辛基大学有380余年历史,是芬兰最高学府,也是欧洲高等教育的杰出代表。赫大培养了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7位芬兰总统,在大气与地球系统科学领域享誉世界。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佩蒂瑞·塔拉斯就毕业于该校。

  二是双方合作起点高。2009年,南大与赫尔辛基大学合作共建SORPES地球系统区域过程观测基地,并在2015年启动建设大气与地球系统科学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在科研合作、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合作已经接近15年,双方联合获得了多项有重要国际影响的成果。也就是说,本科人才培养双方是有基础的。

  三是双方师资水平高。南赫学院的教学团队将由学术大师引领教学经验丰富、科研成果一流的中青年教师组成。学院将面向全球全职引进30-40人,包括多位外籍教师。此外,包括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库马拉教授等参加线下授课的赫大兼职教师15人,以及南京大学目前从各学科选拔的具有海外名校背景的授课教师20余人,这样一流的教学团队将保证南赫学院的一流人才培养质量。

  四是联合培养标准高。除了思政、军事等课程用中文授课,其他均用英文授课,赫大师资课程数及总课时超过三分之一,引进赫大专业核心课程数及总课时超过50%。南赫学院采用“4+0”的培养模式,本科期间会有多种形式的出国学习和实践机会,并可申请专项奖学金资助。

  “一低”就是学费低。南赫学院实行学年制收费,标准为7.5万元/生/学年。在985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收费是偏低的。

  还有两点是考生比较关注的。

  一是所获证书情况。满足两校毕业和学位条件的学生,将同时获得南京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南京大学学士学位证书和赫尔辛基大学学士学位证书。证书与两所学校的本科学历学位证书相同,不注明中外合作办学等字样。

  二是学习生活校区。按照规划,南赫学院将在苏州校区办学。2023级入学新生将与所有新生一起在鼓楼校区学习生活。待苏州东区启用后,则会调整至新校区学习生活。

  记者:考生刚刚查到高考分数,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填报志愿了。考生、家长问得最多的,就是我的考分能不能报南大。请您给考生们提点建议吧。

  李浩:由于今年在江苏招生计划继续增加,我们预估录取分数线较去年会有所降低。根据往年的录取情况和一分一档分布,对“历史+不限”的03专业组,鼓励640分及以上的考生报考。

  “物理+化学”的10专业组包含地球科学与资源环境类、环境与健康实验班,按照往年情况录取分数线最低,鼓励662分及以上的考生报考。

  “物理+化学或生物”的11专业组包含临床医学(本博衔接)和口腔医学专业,鼓励662分及以上的考生报考,并且考生兼报10和11专业组被南大录取几率更大。

  对“物理+不限”07专业组,鼓励663分及以上考生报考。

  热门专业组09组包括大理科班、人工智能、计算机、软件工程、技术科学试验班等专业,分数会更高一点,鼓励668分及以上考生报考。

  “物理+不限”08专业组是今年新设置的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由于第一年招生,分数不是很确定,我们鼓励考生,特别是数理和英语基础较好的考生积极报考。我们也会视最后的投档情况追加招生计划。

  记者:选学校,还要选专业。您前面介绍南大有16个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请您给考生推荐推荐南大的优势学科、王牌专业。

  李浩:社会各界对南大的印象就是“以科学名世”。从“双一流”学科建设点和评估A类学科分布来看,南大在文史哲、外语、物化生等强势文理科上表现突出,特色学科“一天一地”实力超群。随着新工科、新文科、新医科的持续推进,南大在计算机、软件、电子、光学、通信、环境、材料等工程学科中也大放异彩;经济、管理等社会科学齐头并进;建筑、规划、临床、口腔等也独具特色。所以,包含这些专业的人文科学试验班、社会科学试验班、数理科学类、电子信息类等是考生与家长非常青睐的专业。报考工科试验班的同学,很多会瞄准其中的金融工程、自动化、材料物理和四年制的城乡规划等专业。

  仅从录取分数和考生关注度来看,人工智能、计算机、匡亚明学院大理科班、软件工程,以及技术科学试验班一直是南大最热门的专业。计算机金融实验班、德语法学实验班是双学士学位培养项目,录取分数线也不低。

  另外,南京大学临床医学被列入教育部卓越医师培养计划,开设本博贯通培养通道,近几年80%的学士攻读博士学位。依托南京大学强劲的基础学科支持,院士领衔的师资队伍,学生发展更具潜力。口腔医学则与英国利兹大学开设双学位培养项目。

  记者:如果没有进入自己心仪的专业,是否可以先入校,再找机会转专业?

  李浩:除规定不允许转专业的生源外,南大本科新生入校后即可参加大理科班、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天文学、地质学、大气科学、地理科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14个学科(数量位居全国高校第二位)拔尖计划2.0的二次选拔。这些拔尖班也是南大拔尖领军人才培养的基地,去年招生总计划超过280人。

  另外,工业智能与系统集成实验班、生物演化与环境国际班、传媒实验班等交叉创新实验班也非常受新生的欢迎。

  南大2017年推动大类招生培养联动改革后,专业志愿满足率基本维持在99%左右,我们基本上做到了“录如所愿”。2009年南大启动“三三制”人才培养方案,首创“专业准入准出”机制。近几年,学生经过大类培养在大一下专业分流的第一志愿满足率在90%左右,前两志愿满足率在97%左右。应该说,也基本做到了“学如所愿”。

  南大备案了77个专业的辅修学士学位,学生达到规定条件,毕业时不仅可获得主修专业的学士学位,还可同时获得辅修学士学位。这一举措为本科生自主选择专业和交叉复合发展提供了通道。

  记者:有考生关心,从去年开始,南大全部新生在南大鼓楼校区,也就是老校区完成大类培养,这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今年是否依然实行这一举措?

  李浩:去年,南大录取的3800余名新生全部入住鼓楼校区,南大正式开启“寻根性办学”。鼓楼校区始建于上个世纪初,北大楼、大礼堂、钟亭等是一代代南大人难以磨灭的记忆。这里的古建筑、名人故居甚至是一砖一瓦都饱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记录了老一辈南大人科学报国的崇高理想。把鼓楼校区作为本科新生的“第一课堂”,能让新生感受到南大的爱国情怀和科研追求。所有新生从鼓楼校区起步,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植入共同的南大“基因”。

  鼓楼校区办学条件提质升级后,学习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新生宿舍拥有独立热水卫浴和空调。同时,定期举办的南雍下午茶、新生午餐会等活动也提供了新生与院士、人文社科名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切实推动最优的资源向新生学院集聚,最好条件为新生学院提供的初衷。

  目前,2022级学生马上就将结束一年的学习,将按照分流规则在各校区培养专业中选择,体验一城或两城的不同学涯。大家普遍对“寻根性办学”表示认同。

  记者:从去年开始,南大除了大家熟悉的南京的鼓楼校区、仙林校区、浦口校区之外,异地新建了苏州校区。据说今年7月起,苏州校区将启用。请您介绍一下苏州校区的最新进展。

  李浩:随着“一校两城四校区”办学新格局逐渐形成,南大苏州校区将重点打造人工智能与信息技术、功能材料与智能制造、化学医药与健康工程、地球系统与未来环境、数字经济与管理科学五大学科群。

  苏州校区从2022年启动招生,智能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智能化软件)、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数字经济4个本科专业按照技术科学试验班一个大类进行大类招生。2022年实际录取503人,在江苏的分数线为642分,高于物理等科目类录取最低分5分。

  今年,技术科学试验班在江苏普通批次招生计划为139人,比去年增加19人,并且与大理科班、人工智能、计算机、软件工程等一同设置在09专业组。

  记者:请问,今年南大在录取环节规则是怎样的?

  李浩:在录取环节,我们这几年一直坚持“不退不调两兼顾”的做法。即对于本科批次报考且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坚持进档“不退档”。不设专业级差,对于本一批次报考且专业志愿填满的考生,基本做到志愿“不调剂”,努力保持全国有志愿率99%左右的整体水平。在本科批次继续采取调档时认可高考加分,安排专业时依据实考分的录取规则,兼顾有政策加分考生利益和其他考生公平。

  记者:广大考生正在填报志愿,选地域,选学校,选专业,很多考生和家长很纠结。请您给他们支支招。

  李浩:在我看来,大部分考生和家长的焦虑往往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感觉“不会选”;二是担心“选不对”;三是更怕“选不好”。

  “不会选”主要是对招生录取的规则不是很了解。这段时间,建议大家根据孩子平时学业水平对应的高校,仔细研读大学发布的招生简章,特别是录取规则部分。对分数级差、加分政策、同分规则、特殊专业规定等进行了解。部分考生还要熟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补充规定的内容。

  “选不对”往往是纠结高校和专业谁优先的问题。一个普遍的认识是高校更为重要,比如“双一流”高校在未来深造、求职、出国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优势。特别是学生在南京大学这样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可以接收到更全面的知识和更深厚的文化,建构各学科交叉的知识结构。这样环境下培养的人才不仅基础扎实,发展口径也宽,潜力也更大。同时,南大这样的高水平大学具有丰富的育人资源,并支持学生的自主成长和多元发展,转专业政策也特别友好。

  “选不好”多数是个人兴趣不明确时的“逐热”情况。考生和家长经常会担心高考成绩和专业录取线“不门当户对”,产生吃亏的心理。希望大家真正理解专业冷热的背后是社会发展与人才间的供需关系,这种关系是在变化中的,而且大家都能感觉到这种变化近些年越来越快。因此,考生选择专业要遵循兴趣,并努力在感兴趣的专业上成为佼佼者。对专业兴趣不明确的考生,我建议选择综合性大学的基础学科,能为发现兴趣后的个性发展打开无限可能。

  南京大学今年继续通过各种招生类型增加在江苏省的招生计划,并新设置大气科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欢迎大家留在江苏上好大学,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

  记者:还有一些考生对南大的天文相关专业情有独钟,听说今年南大新增了一个行星科学专业,请您具体介绍一下。

  李浩:今年南大新增的行星科学专业,是研究太阳系内与系外行星、卫星、彗星等天体和行星系的基本特征,以及形成和演化过程的学科,依托南京大学地质学和天文学两大优势学科。学生毕业后能到中国科学院和教育部等所属相关科研院所继续深造或从事教学研究工作,也能到深空探测相关的科技单位从事科研、管理和生产等工作。

  记者:最后,请您给即将迈入大学的考生一些寄语。

  李浩:考生和家长朋友们,高考志愿填报是人生道路上一道没有标准答案的选择题。唯有大学阶段的不懈努力,才能把这一选择验证为正确。事实证明,无论中国哪一所高水平大学,都可以给任何一个考生提供他想到的任何高度的平台和资源。而关键是考生在大学也要保持学习的动力,不能因为专业不如意或者经受了挫折,而转为“躺平”的态度。所以,希望各位考生树立正确的择校观,尤其是不能“分分必争”。

  大学只是人生旅程的又一个开始。我们希望,精彩的人生从南大开始。欢迎江苏考生在南大跨越的新起点报考南大,留在江苏上最好大学。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张艾情

  感谢南京大学本科生院副院长李浩的详细解答和分享,如果读者还有其他问题,可以拨打南京大学招生热线400-1859680,也可以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南大招生小蓝鲸”,了解最新招生动态。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