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事情,让10位院士汇聚新区

  大江北岸,一场什么样的会议,聚集了十位两院院士、百余名高校院所和企业机构代表?围绕事关国家发展命脉的关键产业,他们又在探讨些什么?

  

  6月28日,以“聚力创新·赋能产业”为主题的扬子江光电产业高峰论坛在江北新区召开。南京大学、江苏省光电技术创新中心教授祝世宁院士,东南大学教授崔铁军院士,苏州大学教授李述汤院士,东南大学教授缪昌文院士,中科院杭州高等研究院教授王建宇院士,河南省科学院院长徐红星院士,浙江大学教授杨德仁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周济院士,王金龙院士,东南大学教授刘加平院士等出席会议。

  南京光电科技发展力量在全球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全市重要的创新发展引擎,近年来,江北新区聚焦“自主创新先导区”定位,加快建设国家EDA技术创新中心、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南京光电技术创新中心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集聚了希烽光电、芯视界等一批光电领域领先企业,初步形成了以光电芯片、光通信、光电晶体材料、光电子器件等于一体的光电产业链条布局。

  在这里,光电产业集群正在快速成形,一批批行业优质人才接连相聚。

  

  “我们本想举办一个行业内部交流会,但是不断有投资机构、产业企业、高校加入,到刚刚为止,今天到场人数已经超过了200人,远超我们的预期。”

  会上,祝世宁院士分享了这一体会。诚如他所言,对于光电行业的关注已经不仅仅在于业内人士,这个“卡脖子”技术如何实现真正突破,同样深受全民关注。上午9点,长江之舟酒店三楼宴会厅,高朋满座,思想激荡,甚至连会场最后一排也站满了听讲座的“光电粉”。

  

  光电产业是将光子学、电子学、信息学等技术相融合的高新技术产业,是以光、电相互转换技术为核心所构成的各类零件、组件、设备和应用市场的总和。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基础,光电产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光电芯片有望成为我国率先突破的科技领域,我们应该对下一代技术更早地切入、更快地投入,争取在未来有更多的发言权。”作为光电产业老前辈,祝世宁院士带领团队勇闯“无人区”,聚焦光电产业里的冷门赛道铌酸锂材料领域,坚持实现更多原创突破。

  有了实验室的技术攻关后,怎样将技术转化落地,服务产业发展呢?

  

  “建设具有产业应用特色的公共服务平台,为光电企业提供核心技术研发及知识,增强光电产业竞争力。”在多个场合,祝世宁院士都曾提出建设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议,以此助推光电产业发展。

  怀抱这样的时代发展使命,2018年4月,南京大学与南京市、南京江北新区共建南智先进光电集成技术研究院(后简称“南智光电”),开展光学微纳结构器件制造、异质集成光电芯片、光电子封装测试和光电集成设计等方向的技术研发、产业孵化和赋能投资。

  三年后,南智光电作为主要参建单位申报获批江苏省光电技术创新中心。就在上个月,新区与南大再次签署战略协议,共创“光电子芯片”国家级创新平台。南智光电作为主要参建单位,将争创国家级光电示范中心。

  

  “多年来,中心坚持边建设边开发的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就,接下来将开启南智光电公共平台二期建设。”现场,南智光电执行院长赵刚向大家介绍了二期项目的建设规划详情。

  “我们希望建设国际一流‘铌酸锂+X’光电异质集成平台,促进光电芯片产业集聚。”未来,在产业技术研创园的专业化研究所里,将打造5000平方米超净空间、配备超100台套设备的“铌酸锂+X”光电公共技术平台,预期将引进孵化企业40余家、带动产值20亿元。

  先行先试、大胆创新,这是江北新区从诞生之日起便自带的基因。在这片创新区内,以祝世宁院士团队为代表的的光电领域“先行者”不断开疆拓土,吸纳志士。

  作为今天论坛的一个重要环节,“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先进光电材料与器件技术研究所”与“江苏省光子芯片人才攻关联合体”揭牌。在两块牌子的加持下,各方力量将进一步以创新驱动光电子材料及先进芯片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帮助光电产业再次提升发展高度。

  “在扬子江畔状似一艘巨轮的场地里,举办这样一场高峰论坛,寓意在大家的合力下,光电产业将一路劈波斩浪、勇往直前。”分享的最后,祝世宁院士说。

  素材来源 | 科投集团、南智光电

  图/文 |?郑晓阳、周琴

  发布?| 徐雅莹、吴小荣

  审核?| 王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