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他是复旦大学的创始人,为何在临终时说自己是条狗,还叫了一百年

  原标题:他是复旦大学的创始人,为何在临终时说自己是条狗,还叫了一百年

  引言

  很多人都知道,拿破仑曾经将中国比喻为沉睡的雄狮。但是,这头沉睡的雄狮却迟迟不肯醒来。近代,有无数人为了将之唤醒,不惜付出一切代价。正如唐代孙樵在《祭梓潼神君文》中所写:“跛马愠仆,前仆后踣。”

  01

  马相伯就是这样一个人,现在很多人对于这个名字十分陌生。但是说到复旦大学,可能大家都知道这是中国著名的顶尖大学,这所大学就是由马相伯所创立。在这位老人离世时,却发出了令人悲怆的感叹。他说他是一条叫了100年的狗,但是却未能将中国叫醒。马相伯出生于1840年,稍微了解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这一年爆发了鸦片战争,那也是中国屈辱近代史的开端。马相伯并非出生于大富大贵的家庭,但是他却十分聪明,也被人誉为神童。

  ▲马相伯

  在他5岁时,家人便将他送入私塾求学,后来马相伯从老家江苏镇江前往上海,去寻找更大的学问,当时他只有11岁。由于马相伯的家庭是一个天主教家庭,所以当他还在襁褓里的时候就已经受洗。后来他也加入了天主教,会成为一名天主教徒。在他年轻的时候,因为筹集银两赈济灾民,曾经被天主教会幽禁,马相伯对此十分不满,愤而退教,但是他仍然信仰天主教。

  ▲洋务运动中修建的工厂

  第2次鸦片战争中,马相伯见识了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他深深地感到祖国的科学技术过于落后,于是便积极响应当时的洋务运动,并且开始从事各种外交活动,他的弟弟叫马建忠,在马相伯的影响下,马建忠成为一名著名的外交家。马相伯曾经先后去日本、美国、法国和意大利,日本明治维新后的变化以及西方的科学技术都让他大开眼界,因为受到这些影响,所以他决定大力倡导科学精神并且创办实业。

  02

  希望通过这些渠道达到国富民强的目的。但是在当时的社会大背景下,他所做出的努力并没有什么成效。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马相伯辞官回到上海,全心全意地研究西方科学。此时马相伯已年近花甲,他感到自己年岁已大,便将自强和救国的希望放在了教育下一代身上。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在这个新世纪的开始,马相伯把自己的3000亩田产全部捐献给天主教会,将之作为创办“中西大学堂”的基金。

  ▲震旦大学院教学楼

  与此同时他还立下一份字据,要将自己的家产用于办学,如果有剩余的就拿来作为贫困学生的助学金。1902年,马相伯与蔡元培等人共同创办了一所大学——震旦大学院。马相伯担任院长,在这所学校建立之初,因为条件有限,所以专业只是简单地分为文学和质学两类,后来又分为了文学、致知(哲学)、象数(数学)、形性(理科)四大学科,梁启超在得知此事后非常高兴。

  ▲张骞

  在这所学院中有不少当时非常开明的政策,所以学生们非常喜欢,当时马相伯还收留了因为讽刺时政被抓捕的于右任。但是天主教会害怕这些激进的思想会招来打击,于是决定将它变成教会学校。学生们对此十分不满,纷纷退学抗议。此时马相伯已经65岁,他也在一气之下决定退出这所学校,然后与自己的好友张謇等人一起,创办了复旦公学。这所学校也就是现在复旦大学的雏形。后来马相伯还曾经担任过北大的校长,还参与过辅仁大学的创立。

  03

  在他担任南京第1任市长时,由于已经将全部家产捐出,就连他自己的孙女上学都成了问题,马相伯门下学生纷纷捐资募集,马相伯将这些钱除了用于孙女读书,还资助了女子学校。九一八事变爆发时,马相伯已经91岁了,当时全民抗战的热潮已经掀起。曹操在《龟虽寿》一诗中写到:“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马相伯认为自己应该为国家做些什么。

  ▲九一八事变中的日本军队

  当时他已散尽家财,于是他就不断地替人写信、写春联,他将自己卖字所得的10万元全部捐给了国家的抗战事业。1938年,抗日战争进入最危急的时刻,半壁江山已经落入敌手,马相伯看到自己一生的努力依然没有一丝希望,只能辗转逃亡,一路跑到了越南。

  结语

  当马相伯得知自己已经跑到国外的时候,不由得老泪纵横。他觉得自己多年的努力,不管是洋务还是教育,都没能挽救祖国。他的内心十分痛苦,他终究没能等到抗日战争胜利的消息,1939年11月4日,马相伯病逝于越南,享年100岁。

  参考资料:

  《祭梓潼神君文》

  《龟虽寿》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