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蒋绍斌
新课程改革下,传统的应试教育受到了冲击,为了响应素质教育的号召,就必然要结合信息技术等新型技术手段,让语文的课堂互动更具趣味性,引领学生从被动到主动,积极地走上语文的探究舞台,在信息技术图文并茂的演示下,通过感官的触动形成心理上的共鸣,突破语文的难点问题,强化学生的文学素养。笔者在此谈谈新课程改革下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营造生动的教学情境,使教学的趣味性得以增加
情境与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相辅相成,信息技术的视频、音频能够强化情境的生动性,情境既直观又具体,能够通过短时间的视觉震撼,升华学生的情感认知,教师应借助微课、图片、翻转课堂等不同的形式,让语文的情境愈发新鲜有趣,小学时期较为常见的情境构建模式还是在导入环节。例如:教学《黄山奇石》时,视频的开始以短短的几秒钟显示了与黄山齐名的各个环境景象。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瀑,雁荡山之巧石,峨眉山之清凉,黄山无不兼而有之。
二、运用信息技术传授阅读方式,加强学生阅读效率的提升
随着学生学龄段的增加,语文的阅读内容愈发长篇累牍,导致部分学生已经先入为主地形成了阅读的排斥心理,教师应帮助学生强化阅读的信心,让学生通过朗读、默读、精读、粗读等方式感到满足。例如:教学《欢庆》时,利用多媒体的形式展示新中国成立60周年以来的变换,此时教师就可以搜集网络上人民日报发布的祖国60年巨变短片,学生也纷纷被代入到欢庆的场景中,而后去理解生字,通过背景来感受“欢”“庆”的含义。
三、进行知识拓展,使教学内容得以丰富以及延伸
信息技术不但能拓展语文课本里的知识,同时还能拓展学生的视野,让知识在迁移的过程中,渗透更加全面的语文知识点,学生的理解就会更为全面化。例如:教学“作家笔下的动物”这个单元时,节选了“白鹅、猫、母鸡”这几种动物,教师在单元的总结上,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动物,模仿作家的描绘形式,形容自己喜欢的动物特征,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的搜索功能,学生说出一种动物,就及时搜集出该动物的动图、图片、资料等。课后教师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喜好和视频中的观察所得,写一篇相应的文章,学生的灵感就此迸发。
四、借助信息技术展开角色扮演,深刻的体悟人物精神
教师可将有关的故事情节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开来,进而构建角色剧情,通过角色的扮演,让语文的课堂变得生动起来,同时设身处地的感受人物情感,体会人物精神。例如:教学“神话故事”这个单元时,教师就可以将《西门豹》《女娲补天》等故事按照:角色、第一幕、第二幕……铺陈开来,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编写剧本,其中可允许的合作思考,填充故事的空白,或者进行改编,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可通过网络空间搜集有关的神话故事,让学生也互相分享自己的见闻,教师将学生的表演录下来,过后播放给学生欣赏,再次引起学生讨论,升华情感,加深记忆。
五、运用多媒体制造微课视频,强化预习复习的效率
温故而知新,学生只有不断地通过预习、复习整合语文的知识点,他们的自主意识才能够逐渐提高,形成语文互动的习惯。例如:教学“古诗两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时,教师利用微课传输给学生的家庭电脑,或者家长的手机上,有关的故事背景导读,将两首诗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并预留问题,让学生思考:“这两首送别诗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尝试写一首送别诗。”课堂上学生能够展示自己的所长,前者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见解,后者学生也偶尔的能够写出一首打油诗:送别我朋友,明天再相见……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潜能,复习的过程中,就可以利用微课的模式,将整个单元的难点集中起来再次回顾,强化学生的记忆。
六、运用多媒体展开课堂游戏,合作竞争集体进步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来猜谜、猜字等,让学生形成语感,并在合作竞争中促进集体的共同进步。例如:教学《小小的船》时,学生要认识“船、弯、看、见、闪、蓝”几个生词,教师制作出一个微视频的背景:月亮船,然后在月亮船上纷纷的呈现这几个文字,并通过揭示谜底的方式导入,不着地,不腾空,高高一座楼,造在水当中。学生经过畅想讨论,最终得出船字,教师再将船字拆分开来,让学生了解其正确的书写步骤,通过竞猜答题等方式,让每一名学生都参与互动,课堂的氛围较为活跃。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可衔接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借助信息技术趣味性、主观性、直观性的特点,营造出轻松的课堂环境,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强化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作者系隆阳区板桥镇柳上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