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专点日本留学生资助,奖学金名称引争议:凭什么代表亚洲表态

  北大最近发布了一则通知,将重点放在了一项奖学金的评选上,而这项奖学金的亮点竟落在了日本留学生身上。这项奖学金名为“亚洲未来领袖奖学金计划”。此时,有网友坐不住了直言为什么只有日本留学生能参加,该质疑既然提到了亚洲,为什么只有日本留学生能参加?最可气的是“亚洲未来领袖”,他们凭什么代表亚洲表态?抛开这项奖学金,北大为留学生提供特殊的待遇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但是,一旦给予留学生特殊优待,就容易引起国内学生的不满。在这个问题上,北大和清华的调整显得十分微妙。

  

  如果站在清华和北大的角度上,给留学生更多的优待可基本上是为了彰显学校的档次,欢迎所有的国家和地区学生来中国留学。毕竟,有句话说得好,来而不往非礼也!既然各国留学生来到中国,选择到清华或北大学习,那么学校理应展现出相应的诚意,让留学生们有种近乡情怯的感觉,如果毕业后能在中国发展,也算是为国家吸引了一些人才。但是,这么做也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要使本国人才不流失。如果把所有的优质资源都偏向留学生,那么国内学生选择出国也是不足为奇了。毕竟,在国内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

  

  给留学生提供特殊待遇,显然就是一个自由放任的信号。而且,这使得国内学生始终感到不公平,因为国内学生没有特殊待遇,他们要自己承担一切人生压力。有时候,这种压力甚至连吃饭、住宿都成问题。相比之下,留学生可是过着一种如鱼得水的生活。在留学生的眼里,这里的一切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来中国仅仅是为了追求他们梦想中的“峰顶”。然而,对于留学生来说,没有哪个“峰顶”比自己的本国还重要,因为这意味着归属感与本国爱国情感的契合。

  

  从底层到上层,从学校到学术圈,人们对清华和北大的不满已经形成了一种累积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人把自己给清华、北大“贡献”的精力比作枉费,因为类似于那些奖学金的“迷之操作”,让这些人士认为,清华、北大已经迷失了正确的方向。

  

  比较显而易见的一点,就是学校的“人际关系”,毕竟,这是社交游戏的第一重要因素。大学里人埋伏了深浅不一的各种隐秘交际关系,并且这类交际关系已经成为了你是否游刃有余地在大学中发挥的决定因素。更重要的是,这种关系是非常不可见的。

  

  作为学术圈的代表性高校,清华和北大在一些行业或者领域里面,的确给人“专业”和“超前”的印象。但是,在学术圈里,这两所学校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一些世界顶级学者被征调到这里,在没有严格的学术审查的条件下,任意宣布他们的想法和研究结果。另外,在研究经费分配的过程中,还存在普遍的贿赂现象。

  

  留学生和国内学生之间的情况大体相似,只是需要处理的问题各不相同。对于留学生来说,他们需要适应中国的学习方式,当然,这有时候也会给他们带来一些不便。对于国内学生来说,则更多地体现在给予留学生超级待遇上,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留学生学东西更快,在教学上面本来就比国内学生优秀,所以这种偏执是不必要的。

  

  当然,问题也并不限于此。国内学生和留学生也有其接触不到的难点,比如,就读对象的不同,言语交流以及文化习惯的不同。但问题的本质并不是这些,而是要我们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寻找答案。通过培养更多的拥护国家文化与国际视野相结合的人,以期达到一个更加繁荣与昌盛的社会。

  

  通过对当下教育体制的调研,我认为,政府机构应该重视本国教育和国际教育的平等融合。政府不应该把所有的优质资源都偏向留学生,否则这样很容易引起国内学生的不满。因为,学校不应该仅仅给留学生提供特殊待遇,而是要平等对待所有学生,以确保教育公平。同时,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是只重视学术成绩。

  对于清华、北大等顶尖高校来说,学术是他们的核心竞争力,但学术成就并不意味着可以无视其他方面的发展。学校应该注重发展自身文化,注重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情感生活和社交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校在全球教育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最后,我认为,教育不应该只是学术、知识传授的简单堆砌,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在未来职场上发挥出作用,为社会做出贡献。

  #AI共创计划招募#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