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宗南巧遇老同学,送上一笔钱,老同学笑纳而去,成了红军名将
1928年夏,胡宗南在一家旅馆中碰见了昔日黄埔军校的老同学蔡申熙,两人寒暄一番后,胡宗南见蔡申熙着装朴素,面黄肌瘦,不由地规劝:“不如跟着我干,校长现在很是器重我。”
为证阔绰,胡宗南还送上了两封银元,嘱咐蔡申熙收拾完东西来寻他。蔡申熙假意应承,实际上顺手收下银元,转头就回来了机关,将这笔钱交给了党组织。
后来,胡宗南依旧跟随蒋介石,而蔡申熙却成为了运兵如神的红军名将。
1906年,蔡申熙出生于湖南醴陵的一个贫农家庭。
从出身背景来看,他和胡宗南有着相似之处,两人后来成为同学,也都是校内学习刻苦、功课优异的风云人物,不同的是,胡宗南为的是飞黄腾达、出人头地,但蔡申熙却是一个清醒的理想主义者。
1923年冬,中央陆军教导团来到湖南一带秘密招生,彼时,蔡申熙受到醴陵县共产党组织负责人、县立中学庶务主任孙筱山的介绍,他来到广州大本营军政部陆军讲武学堂参加考试,最终被顺利录取。
1924年,蔡申熙乘坐轮船入粤,3月,他被分配在讲武学堂第一队第一区队学习。早在中学期间,蔡申熙就编印了《前进》等进步刊物,现如今,来到陆军讲武学堂,他更是如鱼得水,同陈启科、左权等积极分子创建了革命团体“莲社”。
他曾断言:“非武装不能拯救中国。”因而,架着眼镜的白面书生开始阅读兵书、钻研战术、认真训练,同年8月,蔡申熙参与了平定商团叛乱的战斗,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实战,却已表现出非凡的素养。
1924年11月,蔡申熙、陈明仁等158人转入了黄埔军校一期。
与此同时,孙中山在广州创办黄埔军校的消息传到了胡宗南的家乡。
彼时,胡宗南正在家乡孝丰担任小学教员,家境贫寒,中学毕业后已无力资助他继续深造,但他却是不甘心留在这小小乡村,听到军校招收学员他自是心花怒放,可摸摸口袋,刚刚入职的年轻教员,连路费都掏不出。
胡宗南好友章云得知他的窘境后,回家向父亲要了一笔钱,资助胡宗南到广州报考军校。到了广州后,胡宗南选择了最便宜的旅馆落榻,一份地图、一张报纸,走走停停,他找到了黄埔军校。
随后,他拿出所剩不多的钱买了几部孙中山三民主义的论著认真研读,到了笔试结束的那一日,胡宗南才放下心来,他的笔试成绩非常理想,预计能够进入体检环节。
然而,正是他以为万无一失的体检,却出了岔子。胡宗南身高不足1米6,这对于一个军人而言,实在过于矮小。
体检那一日,等轮到胡宗南之时,负责体检的考官之时瞟了他一眼,没有给他量身高,就喊道:“下一位。”这时,胡宗南慌了,和体检官争吵起来。
“身材如此短小,你不是当军人的料,收拾收拾,回家娶老婆生孩子算了。”体检官不屑道。
胡宗南却是不服,他大声喊道:“身高不足1米6的人就一定不如1米8的人吗?你们这是以貌取人,孙中山先生不是也才1米6多一点吗?不照样做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正当场面一片混乱之时,黄埔军校代表廖仲恺正好出来巡察工作,听到了胡宗南这一番诘问,对他的胆量十分欣赏,他径直走了过去,又发现这位学生的理论成绩在前20名,在材料上写下了随手写下了“录取”二字。
进入军校后,胡宗南虽然成绩优异,样样拔尖,人缘却较为一般,他性格敏感,又喜争论,少有人能够受得了他的脾气,但他喜欢和杰出的同期往来,蔡申熙正是其中一位。
进入黄埔军校后,蔡申熙被编入第一期增编的第六队步兵科学习,“战术学”、“步兵操典”、“兵器学”、“射击教范”等各科成绩门门优异,军校里都知道,有一个陆军讲武学堂来的蔡申熙,表现亮眼,很受教师赏识。
1924年,由周逸群、陈赓介绍,周恩来批准,蔡申熙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从此,两人的人生道路有了泾渭分明的走向。
黄埔一期毕业后,毕业学生按照成绩优良分配在黄埔军校教导团担任上士、班长、文书、副排长、排长等职,胡宗南因成绩较为优秀被分配到了教导团第1团第3营第8连少尉见习,蔡申熙则被分派到了黄埔军校教导第2团第3营任少尉团长。
当胡宗南在棉湖遭遇战、镇压杨刘叛乱、第二次东征、南征等多次战争中大放异彩,越发受蒋介石的赏识之时,蔡申熙也因东征有功,一路高升,从团长升至排长、连长、副营长。
两人都在国民革命军里战斗,被视为前途远大的“后起之秀”。
1925年3月,蒋介石发动了中山舰事件,扣押了中山舰以及其他舰只,包围了省港罢工委员会,这一举动无疑是为了防止共产党的影响扩大化。
没过多久,蒋介石由提出了《整理党务案》。
军校内部纷争不断,蔡申熙作为第一批没有暴露身份的共产党员,留在军校内积极参与两派斗争,套取情报,后来又听从周恩来指示,留在第一军,这一支队伍前身正是黄埔校军,共计3个师9个团,是真正由蒋介石亲自栽培的嫡系军队。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挥师北伐之时,蔡申熙跟随第1军第1师第3团参加北伐,而胡宗南此时正任国民革命军第1军第1师第2团上校团长。
1927年2月,上海解放,蔡申熙跟随第一师进入上海。同年4月12日,蒋介石指使国民党右派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制造了一场空前的大屠杀。与此同时,蒋介石还启动了“清党”反共行动,蔡申熙接到周恩来的撤离通知后,便悄悄回到了湖南。
回到湖南后,蔡申熙一直在负责组建醴陵农军,他联合安源矿警队、工人纠察队、萍乡农民自卫军联合组成了“湘东赣西工农义勇军”。
6月,蔡申熙加入了贺龙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
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作为指挥员的蔡申熙率部包围了敌卫戍司令部。10月,第二师第六团遭受重兵围攻,蔡申熙率部杀出重围,但部队被冲散,他只得带领少数人来到了广州。
1927年年底的广州一片凄凉,蔡申熙在这里找到了同为陆军讲武学堂和黄埔一期的同学黄锦辉,彼时,黄锦辉正在协助中共广东省委军委书记张太雷组织广州起义,蔡申熙加入其中。
广州起义失败后,蔡申熙成为了通缉对象,无奈之下,只好前往上海避难。
1928年,蔡申熙抵达上海后,寻得了党中央的地下机关,随后被安排到了中共中央军事部工作,担任周恩来的助手。
上海,既是革命前沿征地,又是国民党的经济、贸易、金融和文化中心,同时也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基地,买办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帮会团体驳杂一片。
想在上海隐匿行踪,这是最容易,也是最困难的事情。蔡申熙和许继慎等同志住在浙江路的“寿阳公”旅馆之中,为了隐藏身份,蔡申熙经常变换服装,改头换面,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出入各种场合。
初夏时节,他在旅馆的楼梯上偶遇了胡宗南,老同学相遇,胡宗南身着军装,皮鞋锃亮,一副春风得意的模样,反观蔡申熙,当年处处压胡宗南一头的能人,如今却是衣裳披挂,发长面瘦的境地。
蔡申熙原本想避开胡宗南,却不想胡宗南眼尖,一把拉住了他:“这不是申熙吗?老同学?现在可还好?”胡宗南的背后耕者四个全副武装的警卫,正一脸戒备地看着蔡申熙。
蔡申熙知道躲也躲不过,只好迎上前去:“你看我这样,怎么算得上好?失意人一个罢了,真巧,我正打算去找你,真是走投无路了。”
胡宗南不疑有他,他并不清楚蔡申熙在“四·一二”政变后得动向,只当他是战败后流落上海,恰巧国民党军队正在进行裁军,大批军人被遣还。胡宗南便揽住蔡申熙,热情道:“遇见我,你可不会失意了。校长现在很是器重我。”
胡宗南见蔡申熙一脸犹豫,以为他不相信,便拍拍胸脯道:“我还在第一军,部队现在需要大批像你这样足智多谋的人才,听我这一回,到我那里去,这一次,说什么都不要再走了。”
蔡申熙听了之后也装出一副“他乡遇故知”的喜悦模样:“真是我的幸事啊,能在上海碰上宗南兄弟你,好,我就跟着你干!”
他装作迫不及待的样子,记下了胡宗南下榻的旅馆的地址和电话,当下就要告辞:“我回去收拾一下东西,动员下就搬到你那里去住。”
胡宗南以为自己说动了蔡申熙,一时间心情大好,想着马上去蒋介石处邀功,告别间,还掏出了两封沉甸甸的银元,交给了蔡申熙,嘱咐道:“尽快过来,我陪你置办身干净衣服,酒肉一桌,好好叙叙旧。”
蔡申熙本来像推辞,后来想到党组织现在却活动经费,自己何不劫富济贫?于是安然地收下了胡宗南的大洋,回到住所进行紧急转移,一连绕了大半天,确定没人跟踪后便回到了机关,将这两封银元上交给了党组织。
至于胡宗南久候蔡申熙不至,派人去查看,发现蔡申熙已经转移住所,不知所踪后,已经是后话了。
1928年,蔡申熙调往江西,担任中共江西省军委书记,负责发展革命力量,配合湘鄂赣边的武装斗争。9月,他以省军委书记的身份参加了中共江西省第二次代表大会,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下,他在农村、工厂等地进行秘密宣传,发展地下党组织。
1930年,蔡申熙调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军委书记,同年夏天,阎锡山、冯玉祥、蒋介石军阀大混战爆发,党组织决定利有这有利时机,扩建新的红军队伍,扩大革命根据地,于是,蔡申熙被派往鄂东阳新一带,负责组建红十五军。
他指挥红八军四、五总队北渡长江,在短短二十多天的时间里,战宿松、攻广济、占英山、取六村、克漕河,五战五胜,几乎创造了游击斗争史上的一段神话。
1930年10月,红八军四、五纵队改编为红十五军,根据中央军委命令,由蔡申熙担任军长,蔡申熙在两个月的时间内亲手组建了一支2000余人的劲旅,创造了红军历史上建军时间最短的记录。
1931年1月,红十五军和红一军会师,两军移驻商城南部的长竹园,合编为红四军,原红十五军改编为红十师,由蔡申熙任师长,原红一军改编为红十一师,由许继慎任师长,全军月一万二千余人。
1932年,蔡申熙临危受命,在皖西霍邱保卫战中,担任红二十五军军长,在第一时间编组了第七十四师和七十五师,使得全军人数聚集到了一万余人。
在断炊少药、缺乏武器的恶劣条件下,蔡申熙身负重伤,带领红二十五军在南起英山、北迄霍邱的广大地区,与各路敌军展开激战,率部突袭郭店子,就会伤员数百名,杀敌副团长桂华锋一下六百余人,缴获了大批粮食和军用物资,力挽狂澜,稳定了皖西岌岌可危的局势。
在蔡申熙的带领之喜爱,红四方面军从1931年11月至1932年6月,在大半年的时间里在商潢、黄安、苏家埠、潢光四大战役中歼敌6万余人,成建制被歼的国民党正规部队达四十个团。
鄂豫皖根据地得到迅猛发展,国民党军慑于红四方面军的威势,将第四次“围剿”的重点由江西苏区转移到了鄂豫皖苏区。
马德俊著. 军中智囊蔡申熙[M]. 2019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