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永胜·夏日荷田趣三川”——遇见三川 共飨好物

     永胜自然资源丰富,生产条件优越,明代之后农耕文明发达,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以种植、养殖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县。永胜地形地貌复杂多样,环境无工业污染,全县包括北温、中温、南温、北亚热、中亚热、南亚热“六带气候类型”,生物资源丰富多样,农、林、牧、渔、副五业俱备,粮、棉、油、麻、丝、茶、糖、菜、烟、果、药齐全,具有立体气候、立体资源的特点。三川美食更是数不胜数,如火腿、辣参、肝花酱、席笋炖鳝鱼、鼠米粑粑、毛驴胶等,更有季节性的荷花美食。

  水稻

  三川有稻田43097亩,亩产量在1200斤以上。每年,三川可出产大米约50万公斤,是滇西北地区的“米粮仓”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三川镇从云南红河引进水稻新品种“滇腾502”,产出稻米被称为三川香米。三川香米口感好,有粘性,极易蒸煮,熟后打开锅盖满屋飘香。三川香米还可以加工成饵块,口感细腻香甜。

     火腿

  三川火腿采用本地土猪为原料,用独特的传统腌制工艺进行加工,产品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具有低盐、低亚硝酸盐、低过氧化值的特点。传统的工艺制作,使火腿中水分保存较好,肉质柔嫩、细腻、口感良好,无普通干火腿的粗糙感,吃后不易上火,且富含人体必需的19种氨基酸,9种微量元素,5种维生素,是四时进补的佳品。

  三川火腿,产于三川坝。它汲取两千多年农耕文明和饮食文化的精华,凭借三川坝子得天独厚的水土气候条件,应用民间流传600多年的独特工艺,选用优质三川土猪为原料精制而成。制作过程不用硝盐和火硝,不添加防腐剂,色鲜味美,营养丰富,低盐、低亚硝酸盐、低过氧化值,是集营养、美味、安全、方便为一体的理想健康食品,并屡获国际、国内大奖,被中国有机食品专家称为唯一的“软性火腿”。

     莲藕

  在三川镇栽种有近万亩莲藕。中泥河沿岸为主要的高产白花莲藕种植区,观赏性荷花和当地的老品种红花莲藕也集中在翠湖水系周边及西湖湿地,亩积很小。2016年开始,三川镇从美丽乡村建设入手,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农业,以发展莲藕产业为切入点,提升人居环境建设为着力点,打造绿色魅力三川,进而实现全镇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使莲藕产业成为全镇产值过亿的产业。

  莲藕是上好食材,但凡婚姻嫁娶、置办酒席,都要把莲藕做成一道必不可少的美食。三川莲藕也是多年来三川人餐桌上的一道美食,也是远销外地的三川特产之一。三川多栽种白花莲藕,入口又甜又脆,远销到丽江、香格里拉、大理、华坪等周边城市,每年产值过亿。二十一世纪后,结合翠湖独特的地理位置,发观光旅游,政府组织百姓开始栽种观赏性强的红花荷花,许多老百姓开始自发种植,万亩荷塘风光变得越来越美。

     全荷宴

  “全荷宴”是由翠湖边上的忠幸府下坝河休闲园精心搭配制作的一道“名宴”,该宴选用来自翠湖荷花或荷塘的新鲜食材做成14道菜并成席,每一道菜都含有来自荷花或荷塘的食材,每一道菜都带着来自荷塘的淡淡清香或美味。菜品有荤有素,有甜有香,搭配合理,创意独特。全荷宴14道菜菜名为:荷叶尖煮鳝鱼、荷叶蒸鱼、荷叶蒸鸡、藕丝煮泥鳅、猪脚煮莲藕、火腿煮莲子、藕片夹牛肉、酥荷叶、酥荷花、藕断丝连、三鲜荟萃、凉拌荷叶鸭蛋、荷花饼、银耳莲子羹。

  这道菜已经被云南省餐饮与美食行业协会评为“云南名宴”,制作人苏加忠也被国家旅游局评为“致富带头人”。

     三川辣参

  辣参,又名腊参,是用红萝卜丝为主要材料腌制而成的三川特产。其色泽红润,香辣浓郁,食用方便,下饭配菜皆宜,是三川人餐桌必备的一道佐餐之物。比较常见的配菜吃法有辣参蒸番茄,辣参炒鸡枞,辣参炒芋花,辣参蒸鱼等。做辣参时拌入炸熟的猪肠肚,其味更为鲜美。

     三川麦酱

  三川镇家家户户都有做麦酱的习惯。麦酱是三川菜食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麦酱的做法也是一绝。

  三川人做麦酱选择农闲时节的11月份。麦酱的主要原料是小麦面粉,先是和面,将麦面和水揉熟压实,合成约二三十厘米见方的面团,再将面团各面置热锅上烤到半干,最好烤到六面黄。接着将烤好的面团放入干净的稻草、包谷壳或辣蓼草中捂着,约一个月后取出,经过发酵捂熟的酱粑粑已变成干窟窿。再将酱粑粑上的杂质清除,捣成细面放通风当阳处吹晒至干。做麦酱时要选一个晴朗吉祥的日子(最好是有好多人家办喜事的那天),将冷却的酱面倒入干净无油的酱坛中,加洁净的冷水和盐,再放入适量的高度粮食酒,搅成稀粥状,最后加隔尘透气的盖(如棕毛皮、纱布等),置当阳通风处即可。再过一个月后,便可食用。在麦酱的整个制作储藏过程中,要注意防油。麦酱干湿适中变成酱紫色,就要存放在通风阴凉处。

  《本草纲目》有关麦酱的记载,做法与三川麦酱相同。书中还云:“麦酱,咸,冷利,无毒。除热,止烦满,杀百药及热汤火毒。杀一切鱼、肉、蔬菜、蕈毒,并治蛇、虫、蜂、虿等毒。酱汁灌入下部,治大便不通。灌耳中,治飞蛾、虫、蚁入耳,涂治犬咬及汤、火伤灼而未成疮者,有效。又有砒霜,调水服即解。”

  麦酱原料易得,制法简单,质洁味美,绿色保健,在调味中调理身体。

  席笋炖鳝鱼

  在三川翠湖四周的沟渠里,生长着成片的芦苇,过去人们用它来编织笋蓆,当作床垫使用。席笋就是幼嫩芦苇的内茎,由于它色泽白嫩,味道香脆,当地的村民把它跟其它食材搭配,做成一道当地名菜“席笋炖鳝鱼”。

  其主要食材是席笋、黄鳝、三川火腿、大蒜。做菜时先席笋切成小段放油锅里煎炸,至色泽金黄后捞出。然后把三川火腿跟大蒜放一起煎炒,约三分钟后放入清水烧开,加入鳝鱼,盖上锅盖,焖至鳝鱼快熟时放入席笋,小火炖十来分钟就可出锅(另一种做法是将黄鳝炸至金黄,放入席笋、大蒜一起煮熟起锅)。席笋炖鳝鱼采用原生态的食材,营养丰富而有益健康。

     榨糕糖与榨糕

  三川人把制作糕糖叫做“榨糕糖”,“榨”既是动词,也是名词,即制作糕糖的一种工具,也就是让米糕和米花糖成型的模子,木制的,由四根平整的木条,隼口相嵌,组成一个能自由拆合的正方形的框子。榨糖要把模子填满压实,榨糕只需一半厚度。在三川镇,十冬腊月,逢年过节,家家都要榨糕糖,小孩子尤其喜欢吃。

  榨糕糖的整个过程很复杂。榨糖比榨糕稍微简单一点,但时间上有讲究,每年10月到第二年3月,是榨糖的黄金时节,温度、湿度和卫生条件都更加符合榨糖的要求。

     做米花糖,除米花,还需要糖稀,是香与甜的完美结合。三川人做米花糖用的糖稀是自家熬的,叫做“拍糖”,拍糖一般用碎米,因为碎米营养,出糖率高。将碎米淘洗干净,煮熟放入麦芽面,蒸发掉多余的水分慢慢变稠,凝固后就变成“秦糖”,便于留存备用。榨糖前要将秦糖化为糖稀(有时拍糖到一定浓度就可以直接使用),再按照比例和米花拌均匀,再放到糖榨里压平压紧,成型后脱模,掌握好时机,按一定的尺寸切条切片。

  榨糕的程序显然要复杂得多,好在一年四季都可以做。榨糕先拍好糖浆做成秦糖,择好碎米淘洗干净磨成米面。永胜县做秦糖的传统手艺不知始于何时,几乎家家都会做,尤以边屯重镇期纳的清水驿和三川的中洲街为盛。秦糖是熬出来的,一切富含植物淀粉的五谷杂粮都可以做。淀粉在麦芽面的作用下就变成麦芽糖,经过溅水、浓缩就变成粘稠的糖稀,再凝固,就变成晶莹剔透的秦糖。当然,如果在糖稀里加入适量的土碱,剪切后就能做成香甜酥脆的角角糖。冷却后的糖稀在外力的作用下不断拉扯,就能做成乳白色的白糖。如果将软软的秦糖放在炒熟的豆面里绕成圈反复地重叠分拨,就能变成细细的圈圈的丝窝糖。在三川方言中,常常把“秦糖”写作“情糖”,以情之浓比喻糖之粘;而说到糖因为高温化了,就说“秦”了,所以又写作“晴糖”。秦糖原产于陕西一带,陕西一带在历史上曾被称为“秦”。蒸熟的糕面风干后,再次被筛过,更加洁白均匀细润。第一步,按一定的比例在锅里放上水、食用油、冰糖,化了以后再放入敲碎的秦糖,完全溶化后降温放入葡萄粉和蜂蜜搅拌均匀,这样榨出来的糕,酥软可口,时间长了也不会变硬。第二步和夹沙。夹沙是放在两层糕面中间的味道最美的部分,颜色也特别显眼,是将花生米、苏子、核桃仁炒熟捣碎后,拌入适量的糕面,再加入糖稀拌均揉透做成的,作为精华,用量不大,比例仅占糕的六七分之一。第三部和糕面。将糖稀、糕面按一定比例拌均揉透,在平整的桌子上放一层干净的纸,再放上糕榨榨。先按一定厚度放入一层糕面,轻轻压一压,接着放入夹沙,再放入一层糕面,然后压平压紧,又在上面撒上一些芝麻,再压平就可以切成块。糕榨榨上标着刻度,横竖切完后,就变成方方正正的小块。最后在上面放一层白绵纸轻轻平压一下,就可以拆除糕榨。晾一会儿,即可根据需要分封成包。

  二十一世纪后,三川糕、糖已由能工巧匠投入规模化生产,各类产品远销到外地,还被电视台反复报道。

     糖水子

  三川人宴请宾客时会在门口放一面大盆,盆子里盛满热气腾腾的糖水子。旁边站一个手持汤勺的妇女,但凡有亲朋过来,会热情地招呼他们,为他们盛上一碗冒着热气、香甜可口的糖水子。客人一喝立觉全身发热,不觉寒冷。这是一种流传上百年的美食,因为是纯手工制作,不仅味美,而且能显出一种对宾客的尊重。

  糖水子也叫麦芽糖水,麦芽面是必不可少的原料。先要生麦芽子,选择晴好的天气,将小麦放在清水中清洗,除去杂质,选择最饱满的颗粒用生活用水泡两天左右,每天换一次水(整个过程都不能和油接触,包括手、水和装麦子的工具)。再将泡胀的麦子放在竹制的容器中,下面垫上一层稻草,上面用稻草覆盖,每天要漂洗一次,一两天,麦芽就长出来。接着是晒麦芽子,麦芽长到一厘米左右,就可以把连在一起的麦子撕开,散放在簸箕里晾晒,要干透大概需要七八天,千万不要碰上阴雨天,所以一般选择在冬天进行。最后是磨麦芽面,麦芽晒干后,要细心地除掉里面的根须,再把它磨成面即可。

  有麦芽面,就可以做糖水子。先在大锅中放适量的清水,加温到30度左右。再把磨好的麦芽面倒入透气的布袋中扎紧放入锅中浸湿反复拍打揉搓,尽量将麦芽浆挤入锅内。接着把蒸熟的米饭(也可用碎米饭)放入锅中搅拌均匀,加温到80度左右,焐火保持一定温度(不能沸腾),用锅盖和包袱把锅捂严,三四个小时后加温沸腾一段时间,麦芽糖水就做好了。麦芽面一定要放得合适,一般是两碗米的饭放一碗,少了味不足,多了变成糊嘟嘟,发不好酵,味酸。放的水也要恰到好处,做好后饭渣与糖水的量约为1:3。

  地道的糖水子味道纯正,有股清香的麦芽味,清热解渴,是上好的天然食品。糖水子一年四季都可以做,冬天可以加热吃,夏天可以冰冻着吃,许多人家建新房、办喜事都要做糖水子招待客人。

     鼠米粑粑

  鼠米粑粑是永胜特有的糯米类食品,以三川和永北居多,主要食材是鼠米草、糯米粉子面和豆沙(有时不用豆沙做馅)。鼠米草,即鼠麴草(Gnaphalium affine D。 Don),又名鼠曲草、佛耳草、鼠耳草、田艾、清明菜和菠菠草,菊科鼠麴草属植物。冬天常生长在田里的一种野生植物,长约五寸,粉白色,开黄色小花,呈炳状生长,味道清香。

  鼠米粑粑的做法是:把摘来的鼠米草嫩苗或幼株去除黄叶及老杆,洗净,晾干,过去是用杵臼捣碎,现在改用搅拌机粉碎,然后与备好的糯米粉子面混合揉捏均匀后,扭一小坨,包上一点豆沙馅,做成包子状放蒸笼里蒸。也可压扁后油煎,此时不放豆沙馅。亦可扭成小坨后直接放蒸笼,蒸熟后浇上用红糖、豆沙、生姜、花生、芝麻、猪油等熬出的汤汁食用。

  出锅的鼠米粑粑为浅绿色,很好看。粑粑里带有鼠米草的粗纤维,具有清肠之效;吃起来糯糯的,清香而不油腻,是一道非常不错的饭间小甜点,也是三川人的一道家常菜。在鼠米草上市时节,往往要买些鼠米草打成鼠米浆放冰箱里冷冻,存够吃一年的。

     豆笋子

  每年冬腊月份,是吃(蚕)豆笋子的好时节。蚕豆种下去先长出一株,称为“老豆娘”,待长到20公分左右,从每株的根部陆续发出两三根嫩苗,通体透绿,这就是豆笋子。到豆尖上有苞,即将开花之时,就可掐豆笋子吃。

  豆笋子用酸醋、食盐、麦酱、辣椒、花椒、花生仁等作料做成可口的蘸水,先修净豆叶,然后将豆茎对折,捏碎,再在蘸水里一浸,即可食用。豆笋子除腌吃,炒三川火腿、香肠风味也别具一格。豆笋子已成为三川农家乐中的一道特色菜。

     来源:永胜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