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文章丨微信聊天别太任性,表情包可作司法证据!

  

  【珠海律师、珠海法律咨询、珠海律师事务所、京师律所、京师珠海律所】

  没有表情包,怎么愉快地聊天?

  对于年轻人来说,

  一个表情包胜似千言万语。

  不过,用表情包冲浪也要小心了,

  它也有可能成为“呈堂证供”。

  

  近年来,表情包流动在各类社交场景之中,很多年轻人已经无法在虚拟社交时脱离表情包。表情包俨然成为文字交流的重要补充。人们在线上文字对话时,无法正确感知对方的情绪时,发送表情包刚好可以弥补这一缺憾。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表情包作为聊天记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呈堂证供”。日前,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消息,2018年以来,全国共有158起以表情符号作为证据的案件,且总体呈成长趋势。

  案例回顾

  在一份民间借贷案的判决书中,贷款人张某给借款人闫某发微信,罗列了后者的借款明细,闫某则回了一个表情符号“”。这一表情符号在张某看来意味着认同,但闫某称:这个“”不是认可张某的微信内容。

  安徽省太和县人民法院认为:张某提交的微信记录,没有得到闫某的明确认可,因而该微信内容不能作为后者尚欠张某相应金额的依据。

  

  而在另一份房屋租赁纠纷案的判决书中,承租方租赁期满后,面对出租方多次提醒、提出加租意愿,既不表示继续承租,也不表示搬离案涉房产,只是回复了一个“”的表情符号。在出租方看来,这个“”的表情符号意味着对加租的认可。但承租方却认为,这种认定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

  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最终支持出租方,认为应当认定承租方同意按照加租后的标准继续承租。同时,判决承租方承担租赁期满后相应的房屋占有使用费。

  专家解读

  作为研究网络表情的学者,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副院长胡凌指出:随着即时通讯软件的普及,人们越来越多地用网络表情来表达自己的态度,网络表情也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法庭上作为证据。就国内的大多数案件而言,网络表情通常只是作为辅助证据出现,并非占决定作用。不过,鉴于表情符号含义的模糊性,如何解读、认定网络表情的含义,确实已经成为网络时代司法者面临的挑战。

  

  律师提醒

  由于表情符号的含义可能存在多种解读,因此在涉及到切身利益的网络对话中,对于表明态度的关键信息应尽量使用文字形式进行表达,或者选择不容易引起歧义的表情符号,以明确双方真实意思,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和纠纷。同时,注意对相关聊天记录进行留存,便于在纠纷发生后用于维权举证。

  网络发言要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善意使用表情符号,如果滥用言论自由权利,随意使用表情符号侮辱、诽谤、威胁他人,将会构成侵害他人名誉权,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情节严重的,甚至将可能构成诽谤罪,面临严厉的刑事处罚。

  自己制作或传播表情符号时,应注意合理界限,避免给他人合法权益、社会道德秩序带来伤害。如未经他人同意,制作以他人肖像为内容的表情包,即便未以营利为目的,亦可能构成侵害他人肖像权。

  在一些利用表情符号实施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中,犯罪分子通过非接触式手段实施犯罪,犯罪手法新颖隐蔽,危害严重,因此面对网络空间的诱惑时一定要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如遭遇诈骗,应及时报警,避免产生更大的损失。

  

  END

  内容来源:华商网华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