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考申论,给定材料一定绕不开它!

  今年省考申论考什么?

  和国考申论材料的高屋建瓴的不同,省考申论的材料和题目给得相对更“接地气”,随手打开几份省考试卷,给定材料大都是村里的事,小区里的事,基层单位里的事,基层工作者的事......它们都指向了一个大话题:基层治理。

  为什么基层治理如此重要?

  省考的大部分岗位,选拔的就是基层单位的执行者,所以对于基层治理的理解,是省考申论的必考项目。

  知道考什么,就可以拿高分了?

  当然不是,基层治理的内容涉及甚为广泛,考察角度也较为多变。很多考生对于政策和材料的理解不够深刻,导致总是答不到得分点上。

  绝大多数考生,并没有相关的实际工作经验,本身理论素养也相对欠缺。这就导致“内功”不足,写出来的东西,要么“抄材料了事”,流于表面;要么干脆是“无病呻吟”,自由发挥过度。

  01

  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从依托单位家属楼的企社不分的格局,到以居(村)委会为主体的粗放式管理格局,再到后来的以“网格化”为代表的技术治理格局,直到今天的多元共治的治理格局,经历了三次较大的形态调整。

  改革开放初期,城乡人口对流平缓,城市基层社区基本上依托家属楼等职工片区。左邻右舍都是同事、工友,一些基本公共管理职能、公共服务职能,通过单位就可以实现,居民住宅区很大程度上可以视为单位的延伸。

  从基层社会治理的视角出发,这其实是一种很稳定的治理形态,邻里之间有什么矛盾,都在单位的管制下内部消化了,一些通知的下发、集体事务的议事,在单位管理的框架下也很容易达成。但是这种企社不分的生产生活形态,因为太过低效注定被历史淘汰。

  进入90年代以后,城乡对流开始明显加速,以单位为依托的居民社区格局被打破,商品化住宅进入市场供给体系,这就使得小区的居民结构日益复杂多样。

  这种时代背景下,居委会开始承担了重要的管理角色,在公共服务提供上、社区矛盾调解上、公共利益协调上等都或多或少出现了居委会的身影。

  然而,居委会有两个难以消解的问题,第一就是组织体系的“低效化”,第二就是人员结构的边缘化。

  北京东城区率先于2004年展开了“网格化”治理试点。网格化治理,主要以物理空间为依托,揉入信息技术,强调对“人、物、事”的精准描述,明确负责单位和负责人,从而提升了处置的精准性和快速响应能力。

  简单来说,网格化采用了更专业的技术、聘用了更专业的人,更快速地解决基层社会治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对基层社区群众的响应更精准、更高效。再后来,网格化治理思维被引入城市社区治理,每个社区都有对应的网格管理员。

  网格化治理只是一个重要的治理技术手段,其出台的背景还是针对传统居委会管理模式中,政府一元管理结构框架导致的效率低下问题。

  网格化思维进入社区以后,一些志愿者服务队伍也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中来;同时,一些社区居民自发开展的自治活动也得到了鼓励,公共服务的多元化供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不断增长的需求。

  然而,“多元共治”在关于参与治理的主体之间的逻辑关系方面,还存在着表述不清、定位不明的问题。所以这里不得不插一句,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02

  从申论写作的视角来进行简要探讨

  以上简要地梳理了我国具体的治理实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目前已经开始考虑引入“多元共治”的思维,来丰富公共服务的供给层次,提升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

  了解到这个背景以后,再进行相关的写作和阐释就会轻松得多,下笔也会更有针对性,言之有物,而不是反复的抄材料,更不会空喊口号空说套话。

  回到主题上来。我们注意到申论真题资料,提及基层社区治理的许多先进经验,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示新的治理思维在解决传统问题上的开拓性思路。

  那么按照这个思路,我们在进行写作布局的时候,可以选取哪些较为贴切的角度呢?

  角度一

  将社区治理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联系起来,凸显社区治理的精细化和现代化,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角度二

  可以通过具体的对比,来凸显多元共治思维在解决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上的优势,并有针对性地指出多元主体之间的逻辑衔接关系;

  角度三

  可以对多元共治进行一个有效的反思,剖析可能存在的诸多问题和潜在的矛盾,有的放矢地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和策略;

  角度四

  从理想情怀的角度出发,探索基层社区治理的优化之路对于实现中国梦宏伟蓝图的现实意义。

  当然这些角度只是一个参考,要写好这个话题还有很多好的思路和角度,这里只是为大家作一个说明,有了相应的内功以后,选题切入就会轻松许多。

  切入角度确定以后,剩余的就是写作手法、写作技巧的问题了。一般来说,首段作为破题段,还是尽量秉持“入题要委婉,破题要迅速”的思路,快速进入。之后的分论点的论证和结尾的升华,就看各位肚子里的积累。

  2024省考60天上岸计划

  

  

  【扫码即可了解详情】

  2024国考60天上岸计划

  

  

  【扫码即可了解详情】

  文/ 特约撰稿:弦歌

  责编:韦思艺

  校对:李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