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玉沁芳”大观园

  

  市井长巷,聚拢来是烟火,摊开来是人间。一大早,济南大观园商场农副产品早市便熙熙攘攘、热闹非凡,蔬菜、水果、海鲜、熟食等货摊有序摆开,市民选购不亦乐乎。有一些从南山、济阳赶来的农户,很自信地推介自己的农副产品,不失时机地说一句“好吃再来”!

  置身其中,一种熟悉而陌生的感觉油然而生。言其熟悉,是因为这大观园如其名,洋洋大观、林林总总,是济南人的“掌上明珠”,是市民的“心头肉”、“心头好”。

  逛大观园是很惬意的一件事,可大快朵颐,扎啤、栗子和油旋,点心副食、羊肉串,应有尽有;可鲜衣怒马,西服唐装、绫罗绸缎、旗袍皮草,能全副武装;可大开眼界,看电影、听相声、评书,感受曲山艺海;可玩个“心跳”,套圈、抓彩票;可以和恋人手拉手逛个天昏地暗、地老天荒。三十年前刚毕业那会儿,每次年节回南山老家,都来到园子,为母亲买她喜欢的头巾,她说集上卖的太土;为侄子和外甥“买枪”, 玩具可以假乱真;还有仅此一家的“八宝咸菜”,又香又甜又脆,不一而足。

  

  城市“烟火气”,最抚凡人心。这种感觉确属久违!望着眼前川流不息的人群,竟有异地他乡老友重逢的激动。

  “超然楼”前翘首以待璀璨一刻,与其说是赏景,毋宁说是在人海中寻找归属感,领略一种勃勃生机。这是人的天性与城市魅力的交集碰撞。

  眼前这方方正正的大观园,一半是“包浆”,一半是“时尚”;一半是历史,一半是文化。亦“商”亦“艺”,亦中亦西,看得见德国人的影子,上演过抗日“神剧”。

  

  曾几何时,此地属于北洋军阀靳云鄂所有。1930年,靳云鄂派杨既清由天津来到济南,开发这片土地,建大型娱乐场所。始建于1932年,按照南京夫子庙、上海城隍庙古建筑风格进行设计,形成灰瓦、白墙、红柱的外观景象。设计师是德国人,其北部有部分德国式建筑。中式庭院、园林与哥德式建筑融合,黄河岸边“城隍庙”,从此一炮走红,济南一景,饮誉全国。

  基于当时背景,诞生了以曲艺为主的大观文化。第一剧场(大众剧场)以演京剧为主,说书场以歌曲、相声、曲艺为主;第二剧场以电影为主(奥特大观影城);第三剧场以魔术、杂技、小型歌舞表演为主。各有特点,异彩纷呈。

  其中,晨光茶社“风头”最盛,它创办于1943年,吸引了大批名流大咖,著名相声大师马三立、 侯宝林、刘宝瑞、常宝堃等都曾登台献艺。相声界有一条公认的规矩,就是北京学艺、天津练活、济南踢门槛。济南曲艺之火爆,济南市民欣赏曲艺水平之高,由此可见一斑。茶社门口是一幅“嵌名”联:“客醉晨光茶胜酒,社逢盛世景如诗”,典雅而隽永。晨光茶社成了济南“曲山艺海”的一个标志。

  

  大观园集大成、具百景,犄角旮旯都是故事。谭树森,绰号“神钩子”,是老济南最著名的跤手之一,他曾在大观园跤摔日本军官、四里村拳打日本人。佟顺禄、谭树森等人开创了大观园跤场,20世纪40年代初至60年代末,济南与北京、天津、保定并称为中国四大跤城。

  至于这大观园名字的由来最为有趣,据《济南古建筑轶事》等记载:原规划叫“大世界”,在招商过程中,都问“大世界是干啥的”,筹建人员解释:就是《红楼梦》中的大观园,一来二去,大家都叫大观园,后来干脆就改为“大观园”。当时的济南著名回族书法家金棻为“大观园”题写园名。

  去年高考作文就与大观园有关。《红楼梦》写道“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给其中一座亭子匾额题名。有人主张借用《醉翁亭记》“翼然”二字,有人附和从“泻出于两峰之间”化用“泻玉”为名,贾宝玉独具匠心力主“沁芳”为佳,既含花木映水佳境,又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贾政点头称赞。

  细细想来,“翼然”浅显直白,固不可取,这泻玉、沁芳各有千秋,热烈、含蓄。斯园商业之繁荣,贩夫走三教九流“烟火气”旺,人文之醇厚,曲山艺海、明星璀璨“文化味”浓,不正是“泻玉沁芳”的写实版吗?

  眼前景、心中事,既有活色生香,又有光风霁月,再品已是如逢花开、如瞻岁新,流风回雪,挥之不去!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