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博士抢着做中学卫生员,看看福利,原来不是屈才而是精明
在高考生眼里,考上名校、拿到高学历,就代表着前途无量。许多家长从小对子女的教育,也是“考上985改变人生”。
但这样的话,在毕业生眼里却是另一回事。难怪街头采访中,如果问高中生如何在700分和七百万里选择,很多人选高分。而毕业生才知道现在只靠学历换收入,是多难。
#花式高考加油#
名校生去应聘“低端”岗位的例子,似乎越来越多。前有博士报考北京城管,后有哈工大硕士当宿管。那几位城管尚且有编制,哈工大的研究生已经甘心做个“合同工”。
这让网友们既意外又不解,读书是为改变家庭条件,让自己有更体面的日子。无论家庭还是国家资源,供一个985院校的毕业生,要投入不少。
名校毕业却做这种“大妈大爷”的活,既对不起自己这么多年的勤奋,也有负家长和祖国的培养。有一位高材生的选择受到热议。
上海交大、临床医学、博士学位,这三个优点加在一起,常人眼中是妥妥的精英。尤其医学专业是有情怀和门槛的。
大多数学生和家长眼中,这样的毕业生去知名医院当医生应该不难,而且有这种学习能力必将前途无量。谁知,女博士不想当医生了,反而抢着去应聘复旦附中的卫生保健员。
上学的应该都知道,学校里的“卫生员”平时也就是负责处理一下同学的小伤口。严重的直接送医。其实对专业程度的要求,远远低于医院。
虽说称呼一句教师,但多半是“小透明”的角色,很少跟学生有密切接触;家长也不会重视。有这么高的学历,就甘心做这?许多网友感慨,难道名校博士就业这么难,没有好工作?
不得不说,现在的博士学历跟20年前相比,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虽然当代大学生内卷程度更高,考博可能更吃力。无奈重视教育的家庭也与日俱增,扩招之后高端人才数量激增。
哪有那么多科研工作给这些博士呢?川大“学术妲己”,让更多人理解了,原来高学历的圈子同样存在人情世故;同样需要有人脉才能轻松接近好的工作。
不过,这位交大博士去当卫生员,可并非大家想象中那么“委屈”。我们来对比一下当卫生员和当一线医生的区别,就会明白博士未必是屈才,而是“精明”。
首先,最重要的优势是这个中学的卫生员老师有编制,而且这是一所实力非凡的知名中学。这代表着一辈子的饭碗有保障了。而去医院当医生或者做科研,存在非升即走的模式。
到一定年龄没有混上相应职称,就会被认为工作能力不够。过来人应该明白,有时候能不能评上高级,可不完全取决于专业水平。
其次,就算不考虑那么远的事,平时的工作模式,差距太大了。纵使交大毕业,到医院也要从基本的岗位做起,因为医生需要积累实践经验。
以后能不能晋升还没着落,加班早就不足为奇。遇到紧急的事,哪怕晚上睡的正香也要起身打车回到工作台。对一个女生而言,既存在安全隐患,也影响谈婚论嫁。
可是在中学当卫生员就不同了,没有医患纠纷,也不像班主任那样必须经常面对家长。除了运动会期间和每学期的例行体检,平常多半很悠闲。
从事教育行业的朋友应该知道,这样的岗位在学校里是妥妥的“香饽饽”。很容易成为内部繁殖的萝卜坑。女博士能考进去,等于后半生既稳定又轻松。
有人批评博士贪图安逸。可是将心比心,吃苦真的是美德吗?或许更多是无奈。从这个角度看,名校硕士博士做学校宿管、卫生员、后勤这类工作,好像变得很合理了:看似普通却更像一种“奢侈”的好岗位,高才生来做没毛病吧。
而我们这种普通学历、又没什么背景的毕业生,纵使坐在高端的CBD大楼里办公,实际上既难以攒下钱、又要“做牛做马”回到家几乎只是睡觉,没有个人时间。
人家那叫生活,咱这是“生存”而已。纵使学医之后,进入三甲医院,虽然收入比中学卫生员多些,巨大的工作压力造成的潜在伤害,却是别人不能替代的。
举报/反馈